复习试题: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三毕业生月考(二)历史试题(必修一)[人民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59301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试题: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三毕业生月考(二)历史试题(必修一)[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三毕业生月考(二)历史试题(必修一)[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三毕业生月考(二)历史试题(必修一)[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三毕业生月考(二)历史试题(必修一)[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复习试题: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三毕业生月考(二)历史试题(必修一)[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试题: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三毕业生月考(二)历史试题(必修一)[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试题:河北省元氏一中高三毕业生月考(二)历史试题(必修一)[人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氏一中元氏一中 2014 届高三月考(二)届高三月考(二)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第第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252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1、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是: A封国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2、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 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 ”包拯在御史中丞、三 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2、、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 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 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 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4、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 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下列 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A分

3、封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5、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 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 “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 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6、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 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 ”导致 “其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原因是: 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 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 D列

4、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7、 “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宰。 ”这项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 口号。 ”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外纪闻 9、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 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

5、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0、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 点是: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11、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 ,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对其内容的理解正 确的是: A “新潮”是指马克思主义潮流 B “黑暗”指南京国民政府的“白色恐怖”统治 C “一线红”暗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卷到远东”主要是由于一战的影响 12、1930 年 6

6、 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 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 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3、1958 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尊敬时期(18 世纪) 轻视时期(1840-1905) 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 赞赏时期(1937-1944)清醒时期(1944-1949) 敌对时期(1949-1972) 其中第 4 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7、 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14、新中国建立后经历过三次与其他国家建交的高峰时期(如图所示),其中最后一次建交高 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B. 西方国家改变对华政策,纷纷与中国建交 C.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大量与中国建交 D. 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国家与中国建交 15、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中国的 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

8、是真正的不结盟” ;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 试,大胆地闯。 ” A B C D 16、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 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 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 呢?”材料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 4 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易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17、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

9、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 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这使罗马帝国: A通过习惯法保护外邦人的利益 B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 C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 18、2011 年 7 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 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是否下台关键要看: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19、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 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

10、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20、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 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 ”美国人对政府进行“内在的限制”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舆论监督 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C.实现三权分立制度 D.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21、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22、马克思在法兰

11、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 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巴黎公社所 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23、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 20 世纪 20 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 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A.共产党宣言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4、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

12、时期的和 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25、右侧漫画反映了 2003 年 3 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 漫画实际上反映了: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 2626 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

13、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 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 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 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 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 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 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

14、合并州 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 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 。宋代的这 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 峻法,惩治贪官。 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 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 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 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 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和目的(13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 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 (8 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4 分)2727 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