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辨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33449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辨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辨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辨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辨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股权权再融再融资资与盈余管理:一个文献与盈余管理:一个文献综综述述毕毕金玲金玲1( (东东北北财经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大学金融学院 辽辽宁宁 大大连连) )摘要摘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归纳近几年的文献,从研究设计、研究技术路 线、研究方法、未来研究趋势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梳理,以此来探寻关于股权 再融资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研究视角;未来趋势;股权再融资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它违背会计中立性原则(S

2、chiper,1989) 。而股权再融资对上市公司有巨大吸引力,其可以为公司及其大股东带来私有利益(管征,2006) ,监管部门对股权再融资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那么上市公司必然有动机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二者相依相绕,也为学术界带来了丰富的研究课题。从现有文献来看,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类为盈余提升,即股权再融资时提升报告期盈余;一类为收益平滑,传达业绩稳定的好消息。针对第一类,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者对公司真实业绩了解有限,往往希望通过发行抑价作为风险补偿,而再融资公司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则通过提高盈余来吸引投资者。具体又包括通过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

3、控两种方式(2011,李增福等) 。针对第二类,因为投资者往往根据公司披露的收益来判断其价值,当公司连续披露收益较好或收益稳定时,投资者会认为这类公司股票质量较高,从而提高对其投资价值的判断。无论哪一类,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最终目的是“圈钱”成功。张祥建(2006)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本质上是大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博弈行为” 。那么,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如何,又将如何发展,本文以下将进行梳理。一、研究切入点一、研究切入点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问题涉及上市公司、股东、投资者、监管层等很多方面,以现有文献的关键词或题目作为其切入点,本文

4、查找了国内核心期刊 301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本文是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研究影响因素与效率表现” (项目批准号:W2011111)和 2012 年度辽宁经济社 会发展立项课题“再融资影响因素与市场反应基于辽宁省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经验研究” (项目批准 号:2012lslktzijjx-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余篇关于股权再融资和盈余管理的文献,主要归纳如下表。主题词频数主题词频数主题词频数大股东控制3公司业绩6关联交易1资本配置效率2收益平滑1盈余管理动机3应计项目操控4现金流量3股权分置改革1真实活动操控2掏空2可见,目前关于股权再

5、融资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切入点包括事前操控动机, 如大股东控制、掏空等;事中操控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如应计项目操控、真实 活动操控、关联交易及收益平滑等等;事后操控结果,主要表现为公司业绩下 滑。大多数研究的视角都是针对第一类盈余管理,即盈余提升,关于股权再融 资过程收益平滑研究的较少。 二、研究技术路线二、研究技术路线 根据现有文献,本文总结其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主要研究思路为股权 再融资中盈余管理操控动机操控主体经济后果。(一)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动机(一)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动机1.监管动机获取资格由于再融资资格在我国属于稀缺资源,上市公司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达到证监会规定的再融资标准,所以有

6、学者认为是再融资监管政策诱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陈小悦等(200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监管层的“配股资格线”而调整其盈余,操纵利润。王跃堂( 2000) 发现处在配股区间的上市公司明显的没有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孙铮(1999)和陆宇建(2003)发现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将净资产收益率(ROE) “做到”略高于6%,维持在6%-10%的区间内,而且还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会随着监管层监管层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投资者投资者监管动机监管动机资本市场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大股东大股东管理层管理层经济后果经济后果操控主体操控主体动机分析动机分析业绩业

7、绩 下滑下滑短期短期长期长期再融资监管政策的调整而调整。王良成等(2010)认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目的是配股,而大股东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李歆等(2011)借鉴Zarowin的方法研究收益平滑,发现如果公司当年进行再融资,则其更有可能进行收益平滑,Chen and yuan(2004)研究发现,中国监管层在审查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时考虑了利润的构成,所以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越来越不可行,由于监管层的识别能力逐渐提升,所以大股东倾向于使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尽管方式在转变,但以上学者的研究都证实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获得再融资资格。2.资本市场动机迷惑投资者

8、Teoh 和 Welch(1998)等研究证实再融资公司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在再融资前会提高非正常应计项目,以此来操纵盈余。张祥建(2006)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的内在机理,证实了再融资前提升报告盈余会增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判断,从而提高公司股票发行价格,大股东从中获益。徐焱军、刘国常(2010)研究提示,当存在股权再融资事件时,上市公司会在事件公告前后若干季度进行盈余管理,投资者应有理性分析。章卫东(2010)研究了定向增发与盈余管理问题,发现当上市公司向其控股股东及子公司定向增发时,会进行负的盈余管理,以同样资产换取更多股份;而上市公司向其他机构投资者定向增

9、发时,则会进行正的盈余管理,以募集更多资金,并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强。可见,资本市场动机下的再融资盈余管理就是为了将股票以更高的价格发行给投资者,上市公司从中获益。(二)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的操控主体(二)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的操控主体现代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普遍存在,形成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新的代理问题,由于股权再融资过程的盈余管理行为符合大股东利益,所以其自然成为操纵主体。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处在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中,大股东通过操纵盈余,控制甚至攫取中小股东的利益(Laporta 等,1999) 。而且通过盈余管理,大股东可以向投资者隐瞒公司的真实业绩,从而达

10、到获取自身私有收益的目的(Haw 等和 Leuz 等,2003) 。张祥建、郭岚(2005)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为 40.8%,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由于 SEO 会增加控股股东财富,所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异常强烈。发行股票时,投资者会根据公司报告期盈余来判断其未来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为了提高发行价格攫取更多私人收益,大股东具有强烈动机操纵盈余。由于大股东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利用其信息优势,利用盈余管理来扰乱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的判断能力,只要实施盈余操纵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大股东就会进行盈余操纵。章卫东(2010)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是受到大股

11、东控制的融资行为,大股东为获取私人收益,有动机运用盈余管理来调整业绩,使定向增发的股票价格定位在一个符合大股东利益,使大股东满意的区间内,从而可以募集更多资金或换取更多股份。王良成等(2010)认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现象,大股东巨大的“掏空”利益是其操纵盈余管理的直接原因,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管都比较薄弱,使得大股东“掏空”利益付出的成本小,更加纵容了其再融资的掏空行为。所以我国股权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再融资盈余管理主要是由大股东主导的,也有部分学者分析我国实际制度背景,认为由于所有者虚置,内部人控制严重,管理者行为无法或很少受到约束,使股权再融资成为管理层

12、获取利益的有效途径,管理层和大股东勾结成为同谋,在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中“剥削”中小股东,自身收益。(三)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后果的研究(三)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后果的研究股权再融资中盈余管理会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成功率,会使上市公司大股东获益,但其后果往往伴随着公司业绩下降,股权再融资之后的业绩下降也可以说是盈余管理的成本,但大股东在巨大收益的吸引下不在乎这样的成本,事实上多由中小股东为成本“买单” , 股权再融资公司的盈余管理也可以解释 “SEO 后业绩下降之谜” 。Teoh 和 Welch(1998)等人的研究发现 SEO 前的利润操纵导致其在 SEO 后经营业绩下降,进而导致未来股票收益

13、率下降。Gunny(2005)研究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会使公司未来的长期业绩下降。张祥建(2006)得出结论上市公司配股前存在系统盈余管理,配股前提高报告盈余迷惑了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而且配股前盈余管理程度与配股后公司经营业绩和股票长期收益都呈负相关关系,资本配置效率较差。陆正飞、魏涛(2006)也发现上市公司首次配股后会计业绩下降。章卫东(2010)证实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时的盈余管理导致定向增发一年后股票价格下跌。王良成等(2010)发现配股时进行盈余管理,配股后操纵性应计利润反转会使会计业绩下降,而大股东掏空的行为不同于盈余管理,会使公司配股后的真实业绩下降。Taylor(2010

14、)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并没有带来公司未来年度经营业绩的显著下降。李增福等(2011)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个方面研究股权再融资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他们认为是真实活动操控而非应计项目操控是导致 SEO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当然,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下降除了与盈余管理有关外,学者还从机会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 、信号理论、计量观点及规模效应等角度进行研究(原红旗,2003) 。但从学者的研究来看,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后的业绩普遍表现为下滑,这种业绩包括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从业绩下滑的时间看,多数学者研究的是短期效应,受到股权再融资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所限,长期效应的

15、研究较少。三、研究方法三、研究方法(一)样本选择样本选择本文并未一一列举,但从以下文献可以初见端倪,张祥建(2006)针对 1998-2002 年间 456 家配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李歆等(2007)针对 2001-2005 年的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是考虑到 2006 年 2月 15 日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可能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高雷等(2010)研究 1999-2001 年配股的上市公司,共 373 个样本。王良成等(2010)以 1998-2000 年进行配股的公司为样本,因为这三年是配股最热的年份。张正国(2010)研究沪深两市 2001-2006 年 A 股再融资公

16、司,包括配股和增发,配股公司以股权登记日为准,增发公司以发行截止日为准。章卫东(2010)以 2006-2007 年已实施定向增发的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有效样本为 145 家。李增福等(2011)研究对象为 1996-2004 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包括配股和增发,为了研究前后三年的盈余调整及业绩变动,利用的数据区间涵盖 1993-2007 年,针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行研究,文章选取 2004 年以前样本,因为 2005 年修订的证券法给予非公开发行法律地位,随后很多公司改为定向增发,对公开增发有较大影响。可以见到,专门研究配股的文献时间主要集中在 2000 年左右,因为当时出现了“配股热” ,涵盖配股和增发的文献数据会延伸至 2007 年,而研究定向增发的数据样本集中在 2006-2007 年,出现“定向增发热” ,而公开增发已经很少了,从文献的研究样本就可以初步观测我国股权再融资的发展概况。 (二)盈余管理的度量 Jeter 和 Shivakumar(1999)提出了专门度量盈余管理的修正 Jo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