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24943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培训 本章导读:本章导读: 在传统教科书中,风险被定义为:在传统教科书中,风险被定义为:“ “ “ “风险是经济主体获取收益的不确风险是经济主体获取收益的不确 定性,其中既包括获得意外收益的可能性,也包括遭受意外损失的可定性,其中既包括获得意外收益的可能性,也包括遭受意外损失的可 能性。能性。” ” ” ”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其获取收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其获取收 益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诸如汇率、利率、心理预期、国家宏观经济益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诸如汇率、利率、心理预期、国家宏观经济 环境、操作经营方式等一系列

2、因素都是影响商业银行正常收益的重要环境、操作经营方式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影响商业银行正常收益的重要 因素。在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上述情况则显得更为复杂,商业银行因素。在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上述情况则显得更为复杂,商业银行 的风险程度也更难以直接估测。以下我们将依次讨论商业银行经营过的风险程度也更难以直接估测。以下我们将依次讨论商业银行经营过 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类型、测算方法及防范措施。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类型、测算方法及防范措施。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掌握商业银行各种风险的测量及管理;掌握商业银行各种风险的测量及管理; 熟悉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及各类风险的内涵、特征、组成类型及相关熟悉商业银行风险的

3、类型及各类风险的内涵、特征、组成类型及相关 市场因子;市场因子; 了解风险的防范对策。了解风险的防范对策。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类型概论商业银行风险类型概论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一)信用风险的内涵 银行信用风险是经济活动风险在信贷领域的表现,由于受到各种不确 定性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目标与 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遭受信贷损失或获取信贷额外收益的一种可 能性。 (二)信用风险的特征 1信用风险的客观性 2信用风险的相关性 3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 4信用风险的可控性 (三)信用风险的组成 1违约风险 (1) 违约风险的定义 (2) 违约概率的计算 2暴露风险 3

4、补偿风险 (1) 抵押一直被视为控制信用风险的普遍办法。 (2) 第三方担保风险。 (3) 法律风险。 (四)信用风险的相关市场因子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概论 (一)流动性风险概述 如果一家商业银行在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价格立即获取 可动用资金,那么就可认为该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商业 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 风险;而后者除狭义内容之外,还包括因商业银行资金来 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他即时现金需 求而引起的风险。 商业银行每天有大量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即流

5、动性的供给 和需求,两者共同决定了每个商业银行在某个时点的流动 性净头寸。在某一时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净头寸按如下公式计算: 商业银行流动性净头寸(J)=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其中: 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存款流入+客户贷款偿还+商业银行资产出售+出售非存 款服务的收入+货币市场的借款 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存款提取+可接受的贷款申请+商业银行贷款偿还+商业 银行股东红润+其他的业务经营支出 不难看出,当商业银行在t时点的流动性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J0)时,管理 人员必须预见到该流动性赤字,并做好相应准备,决定在何时、何地筹集所 需的流动资金以消除预期的流动性赤字。 另一方面,当商

6、业银行在t时点的流动性总供给超过其总需求(即J0)时,管 理人员必须预见到该流动性剩余,并做好相应准备,决定何时、何地对剩余 的流动资金进行投资,直到将来须动用该剩余以弥补更大的流动性需求。 在一定的时点上,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和供给很少相等,其必须不停地处 理流动性赤字或流动性剩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存在着一种置 换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用于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资源愈 多,预期的盈利就愈低,风险也随之而产生。因此,确保充足的流动性对商 业银行管理来讲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问题,它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产生重 大影响。 (二)流动性风险的特点 (1) 商业银行经常从其他的金融机

7、构借入大量的短 期存款和隔夜储备,然后对其客户发放信贷。 (2) 商业银行持有负债的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即时提 取和支付的负债,如活期存款和货币市场的借款。 (3)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利率变动息息相关。 (4) 公众信心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巨大。 (三)流动性风险的相关市场因子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一)利率风险概述 市场利率的波动不但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资本损失,而且会对商业银行 收支的净差额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利率的上升(或下降)将会使 商业银行在出售(或购入)资产时产生资本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商业 银行持有的浮动利率负债(或资产)超过其浮动利率资产(或负债),那么 利率的上升(或下

8、降)将减少商业银行的净盈利。因此,商业银行所面 临的利率风险实际上就是由于市场利率的意外变动而造成的商业银行 的盈利或市场价值与预期值的 偏离。 在进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时,我们必然要提及有关利率风险函数 的问题。利率风险的形成可简单归因于两方面:一是商业银行资产负 债结构的不匹配导致了利率风险敞口;二是市场利率的意外变动导致 了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盈亏。上述理论可用如下函数形式来表示: 利率风险=F(利率风险敞口, 利率的变动)关于利率风险函数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利率风险是商业银 行资产利息收入与负债利息支出的不同等变化而造成的,它用商业银 行的利润或净利息的潜在损失来表示,这种注重

9、商业银行利润变化的 观点称为“经理观点”,这是因为当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利益与经营利润 相挂钩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就会转化为经理利益的风险;二是“股 东观点”,认为利率风险应该用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变动来反映,这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股东的意愿,因而被称为“委托人观点”。由于存 在信息不对称,银行经理掌握着大多数股东所不了解的信息,在商业 银行股票能上市的情况下,股东更无从了解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变 动,因此,“经理观点”和“股东观点”的分歧就较大。我国由于产权代表 的缺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更多地反映为“经理观点”而不是“股 东观点”,这就很容易造成商业银行更多地注重短期利润的变动,而 将现值指标

10、置于次要地位,所以构造一套利率风险评估体系能使“经 理”行为透明化,体现广大股东的利益。 函数中的利率风险敞口是利率风险产生的基础,如不存在利率风险敞 口,则利率的任何变动均不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换言之,商业 银行的利率风险可根据对其敞口的测度来加以衡量。(二)决定利率风险的市场因子 只有利率发生波动使未来收益不确定,或者由于这种利率的波动导致 了另一种固定利率收益发生机会损失的时候,我们才能认定发生了利 率风险。因此,如果我们将这些因子剥离开来,就可得到决定利率风 险的市场因子。引起利率波动的市场因子包括以下几种。 (1)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a。 (2)社会经济运行状况b。 (3)通货膨胀

11、水平c。 (4)税收政策与税率d。 (5)国家或金融当局的经济政策e。 (6)国际利率、汇率水平g。 以上为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除此之外,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浮动利率 资产及负债的数额也是影响利率风险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此用h表示。 总而言之,我们可写出利率风险的决定函数:( , , , , , , )Df a b c d e g h=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 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其特点是由商业银行提供非资金的金融服务,服务生 产与资金流动相分离,银行只以中间人的角色为客户提供资金保证或风险规 避。当客户根据银行的承诺要求进行资金交

12、割或当约定的或有事件发生时, 潜在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才会全部或部分地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如 银行的放款承诺,当借款人要求银行履行承诺时,承诺资产就会转化为信贷 资产;银行开立的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大部分都被放在表外,当开证的客户不 能履行付款义务时,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就会转化为实际负债)。 权威人士认为,表外业务包括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和无风险的业务活动。后者 主要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其业务内容包括结算、代理收付、代理保管、代 理保险、代理发行证券、代理发放股利、代理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清欠等代 理业务,以及信息咨询、情报服务、计算机服务等,此类业务通常被称为中 间业务。 有风险的表外业务的风险性

13、表现在某种情况发生的条件下,原来的表外业务 将引起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化,从而使银行出现价值损失的可能性。带有风 险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以下种类:贸易融通业务(银行承兑汇票、商业信用证 等)、金融保证业务(担保、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贷款销售、资产证券化 等)、衍生产品业务(互换交易、期货和远期交易、期权交易等)。按照一般分 类,我们将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归为三类。1担保和类似的负债 与担保有关的银行业务往往被看做对直接信贷不同程度的替代,它使 银行对被担保者承担了以下义务。 (1)在商品交易中作为第三者现行交易的支持者或金融后盾。 (2)在第三者没用能力履行债务协议时,直接承担还款义务。 2承诺 承

14、诺是银行做出的对未来承担某种债权债务的允诺,一般分为可撤销 的承诺与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3与汇率或利率有关的项目 该项目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金融创新工 具,主要有金融期货、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 五、商业银行投资风险 随着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有的以放款业务为主的 资产业务类型已经不能满足盈利性需要,越来越多的商业 银行将目光集中到投资业务上。银行参与投资业务在满足 银行增加盈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银行的地 位,促进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然而,与传统资产业 务相比,投资业务具有流动性强、受市场影响显著等特 点,因而存在着获利与损失的不确定性,风险也

15、随之产生。 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中会同时面临多种投资风险,既有系 统性风险,又有非系统性风险,如政治风险、市场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货币购买力风险和外汇风险等。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风险测量及管理商业银行风险测量及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 (一)构建商业银行贷款信用评级体系 当前我国金融机构自己研发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信用评级方法(如中信银行将企 业客户的信用水平分为十级,每一级都分配有不同的授信额度,以此实现风 险管理与控制;农业银行则采用国外普遍认同的评级方法,将客户信用等级 分为AAA、AA、A、BBB、BB、B、CCC、CC、C九个等级)。显然,评级标 准的不同反映了不同商业

16、银行对风险控制的态度:倡导安全性优先的商业银 行将严格等级标准,从授信额度上控制对各类企业的放款数额;倡导盈利性 理念优先的商业银行则在进行信用评级时实行灵活掌握,对能带来较高利润 的客户实行信用“升水企业资信评级体系由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行业整体评价 体系,主要包括行业风险分析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二是企业评价体系,包 括定性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特殊分析。企业评价体系考核要素的选取一般 取决于行业整体评价,因而企业评价体系是一种动态评价方法,随着企业经 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企业资信评价框架如图16-1所示。图图16-1 16-1 企业资信评价框架企业资信评价框架 1信用级别转移矩阵 2贷款的当期估值 3用VaR计算贷款未来一月内的损失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估 (一)流动性缺口概述 1流动性缺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