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指令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87238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指令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指令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指令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指令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指令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指令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指令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 题目 用户输入数据的阶加 年级 2009级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学生 任课教师 2012 年 月 日6课程设计题目用户输入数据的阶加验收时间2012年2月28日验收地点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具体分工备注无课题总体设计思想概述在TEC-2000教学计算机仿真软件系统的PC机上,用已有基本指令,运用已经掌握的指令格式、指令操作码编码、寻址方式和指令功能等基本内容,以及教学计算机总体组成和各部件的运行原理,完成扩展新的指令,使新指令能够在教学机上运行。设计出新扩展指令的微程序段,合理安排到已有基本指令的微程序中。课题设计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

2、1)进一步熟悉教学计算机指令格式、指令编码、寻址方式和指令功能;(2)进一步熟悉教学计算机的总体组成和各部件的运行原理,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3)通过对指令系统的扩展,了解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和实现的基本过程;(4)思考和讨论微程序控制器的特点并与组合逻辑控制器进行比较。实验原理:指令由微控制命令组成,可以通过微地址找到。通过更改下址可以把微程序串联起来。通过封装组合把一段微程序写成一条扩展的新微指令。 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方案设计:(一) 根据题目内容,把题目转化成数学公式为:N+(N-1)+(N-2)+1。这个指令要求的指令之外首先把N的值放入r0寄存器中,结果也在r0中。(二) 实现N+(N-1

3、)+(N-2)+1此计数公式的汇编程序为:org 2000hpush r8push r14mvrd r0,X (X为用户自定义的数)mvrd r8,Xmvrr r14,r5h:dec r8add r0,r8jrnz hpop r8pop r14ret end(三) 把以上程序封装在设置好的扩展指令中,扩展指令为zxd 46扩展指令的入口地址为38。(四) 根据扩展指令,修改好的新ROM地址单元,如下示:课题设计方案(五) 生成新的ROM文件,并保存。(六) 微址、下址以及功能说明表:微址下址功能说明3839SP-1SP,AR 将r8寄存器的值入栈3940SRMEM4041SP-1SP,AR 将

4、r14寄存器的值入栈4142SRMEM4243MVRD DR DATA4344给r0赋值4445给r8赋值4546使r8的值减一,以实现控制循环的次数4647将PC即r5(程序计数器)的值存入r144751跳转指令 如果r8的值0则顺序向下执行,否则跳转至514849跳转指令 如果r8的值0则顺序向下执行4950ADD DR,SR 加运算,r0+r8r05045还原PC即r5寄存器的值(即把r14的值给r5)5152POP DR出栈 还原r8寄存器的值52535354POP DR出栈 还原r14寄存器的值5430课题测试方案测试方案:(一)、导入准备好的MAPROM、ROM1ROM7共8个二进

5、制ROM文件后,装入设计的微程序方案。(二)、导入如下汇编文件: org 2000h mvrd r8,8h mvrd r14,8h zxd r0,5h ret end(三)、在仿真软件的菜单栏选项参数设置中输入扩展指令的文件名地址:zhang.asm(四)、点击界面左上方的“交叉汇编”,进行交叉汇编得到: 07D0:mvrd r8, 8h07D2:mvrd r14, 8h07D4:zxd r0, 5h07D6:ret(五)、点击Reset加电启动,准备执行导入的程序(六)、进行单步执行,每次执行一条微指令,观察当前微地址项和各寄存器中值的变化以及标志位、指令等的情况并记录下来;也可点击“连续执

6、行”直接得到结果。错误及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错误以及解决方案:跳转指令修改之后,循环执行完成后不能正确执行下一条指令,程序陷入死循环。解决方案:上一条有效的译码指令执行之后就保存PC的值(即先把PC的值保存在r14寄存器中),在下一条指令执行之前提取PC的值(即把原先保存的值,r14的值再还原给PC)。实验结果分析:条件结果理论值实测值R0=0005h000Fh000FhR8=0008h0008h0008hR14=0008h0008h0008h实验结果完全正确,符合预期效果。课题设计心得 在做实验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这个仿真软件,经过身边同学的演示和讲解,就基本明白了这个仿真平台是如何使用

7、的。在进行自己的设计的时候,开始十分茫然,不知如后下手,从那下手,通过观察,别的同学做的过程,自己也就渐渐明白该如何做了。在设计自己的实验指令的时候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小问题,通过与同学探讨,逐渐就明白了实验设计的所需的真正内容了,因此自己的课程设计就变得很明了,做起来就顺手许多。通过此次实验,加深了我对各种指令的认识,了解了指令系统的扩展操作,以及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与实现的基本过程,丰富了我的知识。通过实验,我有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对这些知识的应用。但是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知识的拓展与提高。虽然本次课程设计自己做的东西不算是很复杂,但是这是

8、我努力认真学习后完成的成果,自己收获很多。计 算 机 科 学 学 院本科课程设计量化评分标准 (计算机系统结构类)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级和专业: 指标最高分评分要素评分方案设计20课题明确;总体功能描述及总体电路框图清楚;课题分工明确,分功能概述及电路接线图清晰;测试方案合理可行,理论结果正确。调试20平台使用熟练;电路信号控制正确;测试数据设置得当;仿真熟练,结果完整。验收20经过自行调试之后,确认一切准备就续即可请求老师给予验收。一次验收通过最高可给20分,两次验收方能通过则最高只能给10分,依次减少。正式报告20报告规范整洁,内容完整;课题设计原理及过程描述清楚;电路总体框图、电路逻辑接线图、各类测试表格等绘制清晰、准确;用户使用说明书规范、明确。课程设计小结20对课题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思路;对课程设计整个过程进行深入总结,写出深刻详细的设计心得;列出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参考文献;团队合作良好,遵守实验纪律。总 分注: 本评分标准适用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类专业课程; 总分满分为100分,成绩参考标准为: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