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荬菜(凉麻)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86166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荬菜(凉麻)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苦荬菜(凉麻)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苦荬菜(凉麻)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苦荬菜(凉麻)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苦荬菜(凉麻)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苦荬菜(凉麻)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苦荬菜(凉麻)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可行性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一、 总总 论论(一)项目的主要内容及技术原理简述苦荬菜,又名凉麻,全国各地绝大部分品种由于有苦味,常被用作饲料和药用。南昌凉麻是南昌地区特有的地方品种,质地柔嫩,口感甜脆、品质好,近几年来产量逐年扩大,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是南昌地区春淡季节重要的叶菜类供应品种。由于常年农户的粗放种植及留种,导致该品种种性正逐步退化、性状不整齐,有可能丧失该品种特有风味。为保持该品种的纯度,提高其种性,拟对 2 个南昌凉麻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并且采取杂交配组、芽变选种等手段,获得 3-5 个更加优质的,能满足不同生态条件、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用途(鲜食或加工)的新品种,为南昌凉麻向全国各地推广奠定基础

2、。(二)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南昌凉麻是南昌地区特有的优质地方品种,全国其他各地的凉麻(苦荬菜)因质地粗糙有苦味而作为饲料和药2用,每年 3-4 月是叶菜类蔬菜淡季,此时生菜、青菜等叶菜类品质口感不好,而南昌凉麻正好大量上市,凭借其质地柔嫩,口感甜脆、品质好的特点成为南昌地区居民的主要叶菜,凉麻种植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但由于长期以来,未对这种蔬菜予以足够重视,菜农的粗放栽培和留种方式,导致该品种种性逐步退化,种子质量下降,使其可能丧失特有的典型性性状,为保持该类品种固有的优点,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提纯复壮研究,为了向全国各地推广这类品种(其它地方基本没有这样品质的品种) ,很有必要选配出能适应不同生

3、态自然条件,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用途的新品种。所以围绕南昌凉麻的研究、开发利用空间非常巨大。(三)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苦荬菜(凉麻) ,属于菊科苦苣属,国内各地的品种绝大部分都用于饲料或作为药用,唯有少数地区有可食用的品种,而其中,尤其以南昌地区特有的细花叶凉麻和浅花叶凉麻表现最为突出,这两类品种又称为糯米凉麻,表现为质地柔嫩,3口感甜脆,品质上佳等特点,一个品种为早熟,一个品种为晚熟,完全没有苦荬菜的苦涩味,是苦荬菜类植物里仅有的被广泛接受的可作菜用品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有营养保健作用而又口感好的南昌凉麻市场销量逐年增长,逐渐成为市民的主要的几种叶菜类品种,尤其是每年的 3-

4、4 月蔬菜淡季的时候,其它叶菜如生菜、青菜、菜心等口感品质都不好,而唯有凉麻,此时正是是最佳生育时期,品质好、销价高,是本地区重要的春淡季节叶菜,市场份额占由三成以上,菜农的种植收入比常规蔬菜高 50%以上。根据我们市场调查,全国除山东等少数地区凉麻被加工食用外,尚没有规模化的凉麻种植和消费,而南昌凉麻的优良特点(品质优良、抗逆性强) ,使其可以成为向全国推广的蔬菜品种,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四)申请单位基本情况1. 单位名称:江西新地种苗中心通讯地址:南昌市豪威大市场 2101# 邮编:主管部门:南昌市工商局4业务主管部门:南昌市科技局2. 概况:江西新地种苗中心成立于 1996 年,是集

5、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实体,科研、经营、办公设施齐全,科研实验菜地沟渠配套。3项目主要负责人基本情况吴才君 主任 浙江农大蔬菜 2004 届博士毕业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蔬菜的科研教学工作。(五)本项目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支撑条件我单位是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蔬菜新品种选育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及研究开发实力,现有专业研究人员 4 人,先后培育了新地等系列辣椒新品种,赣番茄系列番茄,洪都花椰菜系列,青皮苦瓜系列等蔬菜新品种,同全国主要的蔬菜育种单位有多年合作关系,从 2004 年开始,针对凉麻的市场现状,开展了以南昌地区特有的细花叶凉麻和浅花叶凉麻为主要育种材料的新品种选育工作,初步对该两类凉麻的

6、生物学特性和农业经济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摸清了大致的生长生育规律,为系统地提纯复壮5及采用多种育种方法选育新品种打下了基础。二、二、 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达到的目标及考核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选育 3-5 个系列专用新品种,能适应不同生态自然条件、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的用途,平均亩产达5000-6000 公斤。2、 主要靠品种的特有风味、专用适应性的特点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尤其在春淡季节,亩收入可达 6000 元,亩增收达 50%-100%。3、 南昌凉麻可以作为重要的叶菜类品种向全国推广,尤其是蔬菜春淡季节可作为主要叶菜类品种,丰富蔬菜品种,增加蔬菜种植户的收入。(二)项目的主要

7、研究内容以南昌地区特有细花叶凉麻和浅花叶凉麻为基础,进行提纯复壮,恢复种性的研究工作,并采取多种育种技术(杂交配组、芽变选种、组培等)获得更优质的品种。6(三)主要的技术关键及创新点项目的技术关键是:采用系统提纯复壮法、芽变选种、杂交配组、回交转育及组培等育种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创新点:首次对南昌凉麻进行系统提纯复壮、杂交选配、组培。(四)项目实施方案本项目主要实施地点在于本所科研试验地。第一阶段:自 2006 年 11 月2007 年 10 月,收集南昌地区及全国各地凉麻种子、安排在试验地种植,观察田间生物学性状和农业经济性状表现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进行芽变选种工作,对南昌本地区两种凉麻开展提

8、纯选优工作。第二阶段;自 2007 年 11 月2008 年 10 月,进行杂配选优、综合性状评价、营养及风味物质理化测定。第三阶段;自 2008 年 11 月2009 年 10 月,分别在全省各地区进行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栽培季节的田间规模种植试验,全面评价杂配株系,最终获得 3-5 个分别适应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凉麻新品种,进行成果鉴定。7南昌凉麻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图:提纯复壮技术路线:目标材料的获取 两次选择法提纯 品种内株系杂交 选优去劣 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目标育种材料获取 杂配组合 组合的品质性状评价 回交选育 组合的全面性状评价 获得目标株系 不同生态条件下的栽培试验 选定品

9、种 示范推广及成果鉴定(五)技术风险分析系统提纯复壮法、芽变选种、杂交配组、回交转育及组培等育种技术都是安全的农业生物技术,只要运用科学,该项目的技术风险很小。(六)年度工作内容2007 年度:收集种子、观察田间性状、芽变选种、提纯选优。2008 年度:杂配选优、综合性状评价、营养及风味物质理化测定。2009 年度:田间示范种植、整体评价、选定品种、进行8成果鉴定。(七)主要人员的分工吴才君 主持全过程研究工作龚明辉 重点开展芽变选种、杂配组合研究(八)相关依托工程落实情况本单位开展南昌凉麻研究工作多年,有 4 位专业研究人员,并在本所拥有配套齐全的田间及大棚试验基地,和南昌周边地区的凉麻种植

10、户有密切联系,只要经费落实,即可马上开展本项目的工作。(九)知识产状况分析本所对已经取得的育种材料、育种技术及将取得的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三、市场分析三、市场分析(一)市场预测每年 2-4 月份是长江流域蔬菜生产的淡季,尤其是叶菜类,品种不多,生菜、青菜、菜心等此时的品质口感差,而南昌凉麻以其耐寒、口感好、品质优良的特点,近年来被越9来越多的南昌市民所接受,日益成为居民主要的叶菜类来源。南昌凉麻在 3 月份的市场销价达到了 5-6 元/公斤,而其产量又很可观(亩产 5000 公斤以上) ,所以凉麻种植户的收入在万元/亩左右,是常规蔬菜品种的 2-3 倍,所以近年来的市场在逐步扩大。南昌

11、凉麻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比如,通过提纯复壮技术,对多年来种性逐步退化的品种进行选优,提高其种子的质量,通过芽变选种、杂交选育等育种手段,获得抗逆性更强、能耐高温,不变苦的越夏品种,以及能分别适应不同栽培模式的专用品种,这些都能使南昌凉麻向全国推广开来。(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通过采用提纯复壮后的南昌凉麻,预计将比原先品种增收 10%-20%,比一般常规蔬菜在 3-4 月份增收 50%-200%,增收来源主要依靠凉麻能正好祢补春淡季节新鲜叶菜的空挡,按我们的市场预计,高品质凉麻的销售价格,在 3 月份完全可以达到 4-5 元/公斤的批发价,在 4 月份也可以达到平均 3 元/公斤的批发价,而凉麻

12、的产量又普10遍在 5000 公斤以上,所以每亩比常规蔬菜品种增收 3000元以上,如果解决了凉麻的种子质量不高,不耐保存等问题,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并且获得耐高温的越夏(无苦味)优质品种,就能达到周年供应目标,尤其在 2-4 月份优质新鲜叶菜类蔬菜奇缺,销价高而不能依靠外运的季节,南昌凉麻将成为重要的叶菜类当家品种,既可以向长江流域推广,也可以向北方推广。四、经费预算四、经费预算(一)经费预算申请项目总资金 9.5 万元。(二)申请经费的主要用途经费主要用于育种材料评价选取、田间杂配试验、理化性状测定、技术合作及成果鉴定、示范推广等。其中:材料提纯选优费 2 万元田间杂配试验费 4.5 万元理化指标测定费 0.5 万元资料、调研费 1 万元11技术合作费 0.5 万元鉴定费 0.5 万元其他费用 0.5 万元合计 9.5 万元(三)分年度用款计划2007 年:6 万元,主要用于提纯复壮、选配杂交,组合鉴定评价。2008 年:1.5 万元,主要用于杂配选优、回交转育,营养及风味物质理化指标测定。2009 年:2 万元,主要用于田间示范种植、整体评价选定品种、成果鉴定。五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综合评价五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项目立项目的明确,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合理,具备了较充分的实施条件,实施方案可行,经费预算合理,项目完成后,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