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 房地产行业重点浓缩(背诵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39772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 房地产行业重点浓缩(背诵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级经济师 房地产行业重点浓缩(背诵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级经济师 房地产行业重点浓缩(背诵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级经济师 房地产行业重点浓缩(背诵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级经济师 房地产行业重点浓缩(背诵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 房地产行业重点浓缩(背诵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 房地产行业重点浓缩(背诵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 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 知识重点浓缩知识重点浓缩第一章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位 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 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区位主体在空间区位中的相互运行关系称为 区位关联度。2、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件: (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 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 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 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 供给工业品。 (2) “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 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

2、村间联系的 唯一交通工具。 (3) “孤立国”是一天然均 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 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 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 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 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 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5)农业 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 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3、杜能圈。 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区,是 距市场最近的一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 产品。第二圈为林业区。本圈主要生产木材, 以解决城市居民所需薪材以及提供建筑和家 具所需的木材。第三圈是谷物轮作区。本圈 主要生产粮食。第四圈是

3、草田轮作区。本圈 提供的商品农产品主要为谷物与畜产品。第 五圈为三圃农作制区,即本圈内 1/3 土地用 来种黑麦,1/3 种燕麦,其余 1/3 休闲。第六 圈为放牧区,或叫畜牧业区。4、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假设条件:(1) 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 在此范围内只探讨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 而不涉及其他因素。 (2)工业原料、燃料产 地分布在特定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 (3)工业产品的消费地点和范围为已知, 且需求量不变。 (4)劳动力供给亦为已知, 劳动力不能流动,且在工资率固定情况下, 劳动力的供给是充裕的。 (5)运费是重量和 距离的函数。 (6)仅就同一产品讨论其生产

4、与销售问题。5、一般使用遍布性原料的指数为 0,纯 原料的指数为 1,失重性原料的指数大于 1,限地性原料加用遍布性原料,其指数都 可能大于 1。限地性原料的失重程度愈大, 原料指数也愈大;遍布性原料的参用程度愈 大,原料指数则愈小。6、生产或技术集聚,又称纯集聚。它对 工业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是 由工厂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其二是同一 工业部门中,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的生 产在地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社会集聚, 又称“偶然集聚” ,是由于企业外部因素引 起的。也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大城市的吸 引,交通便利以及矿产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 二是一个企业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相邻的位置,

5、获得额外利益。 7、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 克里斯塔勒提出的。需求门槛。需求门槛是 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在实际中,需 求门槛多用能维持一家商服企业的最低收 入所需的最低人口数来表示。这里的最低 人口数,就称为门槛人口。8、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假设条 件:(1)研究的区域是一块均质的平原, 其上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 费方式完全一致。 (2)有一个统一的交通 系统,对同一等级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 同,交通费用和距离成正比。 (3)厂商和 消费者都是经济人。 (4)平原上货物可以 完全自由地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 或非关税壁垒的限

6、制。9、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结构理论:同 心圆地带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和 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模式。10、同心圆理论(伯吉斯)从城市中 心向外缘依次顺序为:第一环带是中心商 业区(CBD) ,包括大商店、办公楼、剧 院、旅馆,是城市社交、文化活动的中心。 第二环带为过渡地带(Zone of Transition) ,是围绕市中心商业区与住宅 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这里绝大部分是由老 式住宅和出租房屋组成,轻工业、批发商 业、货仓占据该环带内一半空间,其特征 是房屋破旧,居民贫穷,处于贫民窟或近 乎贫民窟的境况。第三环带是工人住宅区 (zone 0f Workingmens Homes) ,这里 租

7、金低,便于乘车往返于市中心,接近工 作地,工厂的工人大多在此居住。第四环 带是高收入阶层住宅区(zone of Better Residences) ,散布有高级公寓和花园别墅, 居住密度低,生活环境好。第五环带为通 勤人士住宅区(Commuters Zone) ,约 距中心商业区 3060 分钟乘车距离范围 内。11、界定 CBD 的两项重要指标: (1)中心商务高度指标(CBHI)中心 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地面积 (2) 中心商务强度指标(CBH)中心商务用 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 。把 CBHI1,CBII50的区域界 定为 CBD。12、房地产需求含义:房地产需求是 指消费

8、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每一价 格水平下,对某种房地产所愿意并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有效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 消费者有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只有需 要没有支付能力不构成有效需求。13、决定房地产需求量的因素:房地产 价格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 偏好;相关物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对未 来的预期14、房地产需求曲线 需求与价格呈 反方向变动,可以用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 曲线表示。15、房地产供给含义:是指房地产开 发商和拥有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 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种房地产所愿意并 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形成供给的两个 条件:房地产开发商和拥有者愿意供给; 二是房地产开发商和拥有者有能力供给

9、。 供给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和各种可能的 价格区间内,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供给 实际上是供给函数。供给量在某一特定 的价格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市场上某种商品 的供给总量。16、影响房地产供给量的因素:房地产 价格水平;房地产开发建设成本;房地产的 开发技术水平;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的预期17、房地产供给曲线需求与价格呈正方 向变动,可以用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 18、房地产均衡价格:房地产供给和需 求相等的状态为供求平衡状态,供求平衡时 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即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相交处的价格。供求平衡是短暂的,市场往 往处于由不平衡平衡打破平衡 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

10、之中。19、房地产供求与价格关系的特殊性: 全国房地产总的供求状况;本地区房地产总 的供求状况;全国同类房地产的供求状况本 地区同类房地产的供求状况;20、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 向土地使用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时索取的超额 利润,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狭义地租:是指使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报酬 或收益广义地租:是指包含超额的利润、工 资、利息及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 报酬或收益。21、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变现,或者说 是资本化的地租。地价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 需求者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在我国体现为一定使用年限的土地使用权的 价格,是国家向土地使用者出让土地使用权

11、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22、地租的产生和发展:最初出现的地 租是奴隶制地租,以劳役地租为基本形式。 封建制度时期,地租反映的是地主剥削农民 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时期,地租以货币为 主要形式,超额利润、平均利润由产业资本 家占有。社会主义社会,土地公有制,但仍 存在地租。反映的是在国家、集体和个人根 本利益一致前提下,对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 社会主义地租还是国家用于调节社会生产和 分配的经济杠杆。23 级差地租:不同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 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或开发程度不同而形 成的差别地租。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 和等量劳动投在等面积不同肥沃程度和位置 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级差生产力带来的级 差

12、超额利润的转化形态。级差地租:是指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入资 本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所转化的 地租形态。24、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 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取得的地租25、垄断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 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成的地租26、:低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或者说是 资本化的地租,是预买一定年数的地租。 27、城市是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和非 农产业的集聚地,是国家或一定地域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28、城市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四个大的 阶段:(1)“绝对集中”阶段。是指在工业化 初期,大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3、的第 2 页 共 10 页时期。(2)“相对集中”阶段。随着工业化进 入成熟期,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人 口不仅继续向城市集中,也开始向郊区扩展, 但市区人口增长速度高于郊区的人口增长, 仍是向心集聚的过程。(3)“相对分散”阶段。 是指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的初期,城市化 增长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即城市经济结构 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在市 区人口继续膨胀的过程中,郊区人口的增长 速度超过了市区,出现郊区化的前兆(4)“绝 对分散”阶段。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的成 熟期,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 地位,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发生逆转,开始 由市区向郊区迁移,导致郊区人口上升,市

14、 区人口绝对量下降,出现负增长,人口向郊 区迁移,城市发展进入郊区化时期。根据城 市发展进化理论,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 业化社会的成熟期,城市发展处于“绝对分 散”阶段;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 段,城市发展呈“绝对集中”态势。29、城市化也称“城镇化” ,是乡村转 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通常表现为:(1)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 业人口,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 (2)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农业经 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3)城 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范围向外围扩展;(4) 区域内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形成城市体系30、城市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5、(1)初 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较慢; (2)加速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集聚,城市化 运动加快;(3)后期阶段或叫饱和阶段:城市 化水平很高,城市化过程减速。31、城市化引起的变化:引起城市体系 的属性和动态特征的变化。引起城市形态的 转变。引起城市生态的转变。引起城市性态 的改变。 32、逆城市化:大都市区的人口向较小 的都市区乃至乡村地区流动的分散化过程。 其结果是都市区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人口 的净增率为负值。逆城市化之后的城市复兴 被称为再城市化。33、中国的郊区化现象主要表现:人口 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外来人口郊区聚集第二章第二章 房地产征收征用房地产征收征用 1、房地产征

16、用的限制条件:(1)前 提条件是发生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因此, 征用仅适用于出现紧急情况时,平时不得采 用。 (2)征用应符合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3)征用后应当将征用财产返还被征用人, 并且给与补偿,但通常不及于可得利益的损 失。2、征用的特征:征用必须是因紧急需 要;国家必需依法行使使用权;不转移所有 权;既适用于不动产也适用于不动产3、征收与征用的异同:前提条件不同; 适用对象不同;所有权转移不同;补偿有所 不同4、公共利益的特点:公共利益是客观 的;公共利益是共享的;公共利益是不确定 的;公共利益不同于国家利益或政府利益。5、集体土地征收的程序:申请审查 批准公告补偿6、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体制的申请: (1)建设项目批准文件(2)建设用地规 划许可证(3)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批准 文件(4)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5)办理 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 资金证明7、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要内容:a. 被拆除房屋的坐落地点、面积和用途 b.补 偿方式 c.补偿金额 d.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 地点 e 拆迁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