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38620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赛迪顾问-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赛迪顾问-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赛迪顾问-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赛迪顾问-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赛迪顾问-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顾问-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战略咨询中心2前言一、研究背景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我国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大型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承担着新的历史重任。在此背景下,大型国有企业立足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把握产业发展机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占领相关产业的制高点,获得空间和时间布局的领先地位。本研究围绕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特征

2、、格局演变、实施策略等,系统分析新形势下,大型国有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演变及趋势预测。二、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的研究,跟踪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总结提炼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各自的资源与能力,评估与规划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策略。赛迪顾问通过对相关政策和新兴产业的系统研究,以及长期积累的行业数据和管理积累,提出大型国有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空间布局和实施策略,为各级政府及大型国有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主要结论1、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具有层次性和相对集中性、大型国

3、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布具有层次性和相对集中性3研究发现,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重点产业由东部逐步向西中西部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自然资源和人力成本优势为主要特征,形成产业聚集和空间分布。2、大型国有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逐渐增大、大型国有企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逐渐增大大型国有企业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多数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逐渐加大了资金、人才、技术的投入,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空间、行业和企业格局的变化特征、战略性新兴产

4、业的发展呈现空间、行业和企业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格局,体现行业的差异性和各自企业之间的不同特点。如:国有企业在三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很大,呈现空间分布相对聚焦的地域性特点。4、大型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中度、竞争力不断增强、大型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中度、竞争力不断增强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型国有企业的相关投资更加科学合理,技术研发能力更强,大型国有企业将在新兴产业领域占据更多的竞争优势,这些企业可能会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核心技术、资源重组或整合,大型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份额和产业集中度

5、将提升,核心竞争力将不断增强。4第一章 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一、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分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出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过程中,立足各自的资源或业务优势,逐步探索,抢先布局,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重点新兴产业。如下图所示:图1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分布数据来源:国资委网站,上市公司财报,企业网站等,赛迪顾问

6、整理 2011.06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布局中,主要集中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相对较少。这显示了大型国有企业在战略布局中对资源禀赋有较高的依赖性。5二、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域分布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省市的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兴产业较为集中,中部和西部的新兴产业集中度较低。具体如下图所示:图2 2010 年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域分布数据来源:国资委网站,上市公司财报,企业网站等,赛迪顾问整理 2011.06分析各省市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如下

7、的基本特征:1、投资全面展开,关注重点不同、投资全面展开,关注重点不同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结合其产业结构、企业状况、资源能力等,制定了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和地方的重要经济主体,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转型,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注重错位发展,进行提前布局。由于企业基于禀赋的投资理念,新兴产业投资多数结合本地实际和资源状况进行,大型国有企业关注的重点有较大差异,体现明显的地域性,一般都确立 4-5 个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62、产业投资呈现东部技术聚集,西部资源聚集,中部产业承接的特征、产业投资呈现东部技术聚集,西部资源聚集,中部

8、产业承接的特征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域分布呈现东部技术聚集、西部资源聚集、中部产业承接的基本特征。具体分析,东部呈现人才、技术集聚拉动的特点,属于技术驱动型;西部呈现资源聚集带动的特点,属于资源驱动型;中部呈现产业承接的特点,属于混合型。业务结构呈现从东部向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增加。3、东部地区产业分布差异较小,中西部产业分布差异大、东部地区产业分布差异较小,中西部产业分布差异大大型国有企业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业基础较好,资金实力雄厚,人才集中,产业布局相对均衡或相对类似。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原有业务基础、人才、资金、资源和地方产业规划等影响,新兴产业分布有较大

9、的差异性,主要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领域,产业分布较为狭窄。三、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务空间分布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具有各自的特点,以新能源产业为例,简要阐述如下:图3 大型国有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数据来源:国资委网站,上市公司财报,企业网站等,赛迪顾问整理 2011.067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新能源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受到资源、运输等条件限制,新能源的总体分布较少。由于业务结构的差异性,大型国有企业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转型过程中,对不同业务投资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投资金额、投资结构及投资区域等方面。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分析大

10、型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方面的基本特点:1、大型国有企业新能源投资聚焦长三角、环渤海、西北与西南地区、大型国有企业新能源投资聚焦长三角、环渤海、西北与西南地区大型国有企业在长三角、环渤海、西北与西南四个重点地区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额较大。其中,在西北地区主要投资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环渤海地区主要投资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在长三角地区主要发展光伏与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在西南地区主要发展硅材料与核电装备制造项目。大型国有企业在江苏省的新能源产业产值最高,其次是浙江、四川、河北、河南、江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2、项目投资巨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项目投资巨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项目对资

11、金的需求较大,大型国有企业依托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力度,较快地扩充了产业规模,成为产业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从风电和太阳能产业看,2010 年大型国有企业共有 34 个风电及风电设备制造发展项目,风力发电项目 11 个,50 个光伏太阳能项目,共计投资超过 2600 亿元。该产业成熟度较高,资本较为密集,产业发展在区域域内形成规模化。3、国有企业市场份额渐增,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国有企业市场份额渐增,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从近几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在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领域加大投资,并且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如:东部沿海地区核电站

12、项目投资、西北地区的风电项目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设等重大投资等,主要由大型国有企业推动和实施。整体看,大型国有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8第二章 重点省市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一、重点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研究重点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梳理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状况、发展特色与发展规划,便于为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决策依据。从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五个重点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可以发现,这些省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上基本都涉及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领域,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

13、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更是各省市投资的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方面,上述各省市依据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新兴产业呈现差异化。从上述五个省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看,北京市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上海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积极实施民用航空、海洋工程装备等专项工程;山东省重点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海洋开发等“四新一海”产业;江苏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

14、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广东省选取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 、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等 11 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述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如下图所示:9图 4 五省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产业数据来源:地方政府网站,赛迪顾问整理 2011.06二、重点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研究重点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有助于大型国有企业准确掌握地方性产业规划,运用各地优惠政策进行全国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分析上述五省市战略性

15、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整体看,发展势头迅猛,规模快速扩大,产值增加幅度远超过 GDP 增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表 1 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五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概况省市省市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状况北京北京绿色节能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经突破了 1300 亿。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目前已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中上等水平;生物医药过去 5 年,年产值增长近 20%、利润总额增长超过 40%;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规划到 2015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10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1000

16、亿元。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等正在加速推进,轻混和纯电动轿车等将实现量产。中航工业集团等与北京市合作,发展航空、智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形成南北基地,并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上海上海2011 年 1 季度,上海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565.73 亿元,尤以浦东新兴产业增势迅猛,2011 年上半年新能源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分别增长 53.3%和 1.1 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 19.4%。积极构建节能环保完整产业链,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 10 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宝钢包括余热回收在内的节能装备等建成投运。中国医药集团等在上海建设国内一流水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上海市并将建设 100 个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业发展。通过采用并购重组等手段,上海汽车等将新能源关键技术成功地与整车及零部件业务集成、整合,加快构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已建成宝山精品钢材、金山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两个基地,以及青浦、嘉定、奉贤等新材料产业延伸扩展区。山东山东2011 年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