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的由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821575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氏的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曾氏的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曾氏的由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曾氏的由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曾氏的由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氏的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氏的由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氏族谱姓氏何来曾姓来源比较纯正,据有关史料查证,主要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相传帝舜时,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赐予禹姒姓。据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载,相传夏禹的第 5 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后,曾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鄫” 的地方,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 567 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 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就此世时代代承袭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

2、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系出上古圣君夏禹,名副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曾氏姒姓后裔 具有黄帝血统 曾,这个受人敬仰的姓氏,根据考证,是传自距今 4180 多年前中兴夏室的贤君少康。追本溯源,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当然,更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因为,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 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这样一步步推溯上去,后世的曾姓人当然也是具有最高贵血统的黄帝子孙了。 提起曾氏的来龙去脉,可真是说来话长。原来,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了夏室以后,曾经把自己最小的儿子曲烈封于一个叫作“”的地方,这就是古代

3、著名的 “国” 。然后,少康的这一房子孙就世代在 国相袭了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国才被莒国所并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国太子巫,就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去,并且在鲁国作了官。同时,以故国的国名“去邑当曾” ,以曾为自己的姓氏。就此世世代代相承相袭下来。 光辉家世源流 关于曾氏的悠长源流,是明载于最古老的姓氏专书世本。该书指出:“系出姒姓,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后为莒灭,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氏” 。另外,历来的姓氏古籍,像姓纂、姓氏考略等书,也都同样的记载。 除了拥有这样一份光辉的家世源流之外,曾氏家族还有一个比别人更加幸运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尽管一直名高望重,但长久以来却始终未曾发现有被外族或外

4、姓所冒姓的记录。换言之,天下所有曾姓的人,都是一脉传自春秋时代的国太子巫,系出上古的圣君夏禹,名符其实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在曾氏家族之间是一向被严格禁止的。 古代的国,位置是在现在山东省峄县的东方。换句话说,曾氏家族正是发祥于此地。每一个曾姓人的老家都在山东! 依照姓氏考略的记载,曾氏有鲁国,庐陵两望,也就是说,这个家望过去是以鲁国和庐陵两处地方为繁衍中心。鲁国,就是山东;庐陵,指的则是现在的江西吉安。曾姓的庐陵一望,始自曾子裔孙避王莽乱渡江居庐陵;易言之,庐陵一望始自东汉之际。目前遍布天下的曾姓人家,如果有族谱的记载可考,当可发现自己的先祖大多是来自过去的鲁国或庐陵。

5、南方巨姓大族 两千多年前始见于山东,又是一脉相传的曾氏,后来为为什么会“望出庐陵” ,在江西的吉安另外形成一个繁衍中心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项珍藏于台北县莺歌镇的武城曾族谱的记载,可资参考。该项族谱是这样说的:“曾氏去邑为氏,武城之族,盛于山东,西汉之末,不仕新莽,举族南迁,居于豫章庐陵之吉阳县,由吉阳析居永丰县龙潭,由龙潭徙居吉水兰溪。” 由此可见,发祥于山东的曾氏,是早在大约两千年前的王莽篡汉之时,由于不屑在篡国之臣的淫威之下生活,就举族搬迁到了江西,并且在庐陵一带开创了另一个新天地的。然后,他们又以庐陵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迁移和繁衍,尤其是南方的福建和广东诸地,更是他们向外发展的主要目标。

6、所以,曾氏一直是南方各地的巨姓大族。 有关曾氏在南方各地的播迁和繁衍情形,还有下面两项文献,可资参考:晋江曾氏族谱所录清源曾氏族谱序:“曾氏先出于 ,春秋时并莒,子孙散析,在鲁者自别为曾氏。唐僖宗光启间,王潮由光州国始入闽,中原士民避难者皆徙以从,曾姓亦随迁于漳、泉、福兴之间;晋江之曾,始祖延世,为光州刺史也”;兴宁曾氏族谱曰:“,官封鲁国公,宋政和壬辰年,徙福建宁化县石壁下居焉。生子仲辉,辉子桢孙、孙,因宋元兵扰,不能安居,由宁化徙广东长乐县家焉。现居兴宁、梅县、平远、镇平、五华、龙川、惠州、河源、和平、广州、新宁等县之曾姓,皆为此祖之后。” 曾子备受敬仰 上面曾经一再提到过,曾氏自古以来就

7、是名门大姓,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样的至高荣誉的获得,当然不是偶然所致,而是由他们的无数杰出祖先,一点一滴地累积而成的。而提起两千多年来曾氏的一连串光荣历史,头一位浮上大家脑际的,可能就是人人都衷心敬仰的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代鲁国的武城人。他是至圣先师孔子的弟子,以事亲至孝,悟圣道一贯之旨,而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郡望堂号1、 堂号“三省堂” :孔子弟子曾参非常注意修身,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1 )为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3)老师教的东西有没有复习好。“ 三省堂”即由此得名。此外,曾氏还有堂号“鲁阳 ”。 2、 郡望鲁郡:西汉改薛郡置鲁

8、国,治在鲁县(今山东曲阜)。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县、泗水等县地。晋改为鲁郡。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 114 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县西北)。相当于今甘肃通渭、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西晋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当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县地。 庐陵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三国吴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当今江西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鲁阳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姓氏家谱全国:武称曾氏全国通谱七卷、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武城曾氏族谱二卷江苏:南京武城曾氏派衍金陵族谱(卷数不清)、常熟海虞曾氏

9、家谱不分卷、常熟海虞曾氏家谱六卷、常熟曾氏家乘不分卷浙江:兰溪石坑曾氏宗谱三十八卷、常山曾氏续修曾文定公族谱十二卷、常山曾氏族谱不分卷、常山定阳曾氏宗谱三卷、常山定阳桂岩曾氏宗谱九卷首一卷、常山定阳归严曾氏宗谱(卷数不清)、常山曾氏宗谱(卷数不清)、常山前川曾氏宗谱(卷数不清)、常山武城重修族谱不分卷、松阳五岭曾氏宗谱五卷安徽:黄山太平曾氏重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迁徙分布曾氏出自山东,孔门著名弟子曾参就是山东人。曾子之后曾子方于西汉时家于长沙(今属湖南),是为长沙房;曾项家于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是为扶风房,其后人分别迁居于冀州(治今河北冀县)、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东南)。王莽之乱时,曾据率

10、宗族千余人自山东南迁至庐陵(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阳乡,是为吉阳房。曾据后人曾略居于抚州南丰(今江西广昌县东),是为抚州房。西晋永嘉二年(308 年),曾氏有一支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此外,曾氏族人还迁居于韶州(今广东韶关)、虔州(今江西赣州)、交州(今广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功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南阳(今属河南)江夏(今湖北鄂城)、襄阳(今属湖北)等地。唐末,曾氏开始迁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赐锡移居台南,此后,闽、粤曾氏不断有人迁居台湾,进而又有迁居海外者。目前,曾氏为台湾第 16 大姓,在全国大姓中排第 38 位。历史名人曾国藩(1811-18

11、72):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两江总督等职,后病死于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曾纪泽(1839-1890):字颉刚,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官。他留心时事,博览群籍,通西文,好西学。初以荫补户部员外郎,后袭侯爵。光绪四年(1878 年)出任驻英、法公使,1880 年兼充驻俄公使。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1885 年任海军衙门帮办,旋为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887 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有曾惠敏公遗集。曾国荃(1824-1890):曾国藩弟,字沅甫,号叔纯,贡生出自。1856 年起与太平天国军作战,1862

12、 年进围天京(今南京),1864 年 7 月攻陷天京,受封为一等伯爵。1866 年任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败称病退职。1875 年又被提用,历任陕西、山西巡抚,署两广总督。1884年升任两江总督。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 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曾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他是孔

13、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曾 姓 的 最 早 家 谱 修 于 何 时 , 已 无 从 可 考 , 宋 史 艺 文 志 记 载 的 曾 肇 的 曾 氏 谱 图 一 卷 , 算 是 曾 姓 的 最早 族 谱 了 , 该 谱 已 佚 。现 存 族 谱 大 都 是 明 以 后 所 修 ; 从 地 域 上 看 包 括 安 徽 、 湖 南 、 福 建 、 浙 江 、 广 东 、 广 西 、 山 东 、 四 川 、湖 北 、 江 苏 、 江 西 、 香 港 、 台 湾 等 地 区 , 尤 以 福 建 、 广 东 、 四 川 、 江 西 为 多 。其 体 例 大 多 采 用

14、 前 序 、 后 跋 、 中 正 文 的 体 例 , 分 别 阐 述 修 谱 源 起 、 家 族 起 源 、 各 支 谱 系 、 族 规 家 法 、 宗祠 祭 祀 等 内 容 , 其 中 尤 以 谱 序 最 具 影 响 和 家 族 特 色 。另 外 , 修 谱 往 往 都 要 请 学 者 名 流 、 政 界 要 人 或 本 族 名 人 作 序 , 宋 代 大 文 学 家 欧 阳 修 、 明 代 刑 部 尚 书 何 乔新 都 曾 为 曾 姓 族 谱 作 序 。曾 姓 家 谱 文 献 目 录 编 辑 本 段 曾 姓 家 谱 一 : 温 陵 曾 氏 族 谱 武 城 曾 氏 重 修 族 谱 兴 宁 曾

15、 氏 族 谱 广 东 梅 县 曾 氏 族 谱 香 港 新 界 曾 氏 历 代 宗 亲 谱 晋 江 武 城 曾 氏 族 谱 清 源 曾 氏 族 谱 序 福 建 上 杭 曾 氏 族 谱 江 阴 曾 氏 续 修 宗 谱 海 虞 曾 氏 家 谱 汉 寿 武 城 曾 氏 重 修 族 谱 宁 乡 武 城 曾 氏 重 修 族 谱 湘 乡 武 城 曾 氏 榔 山 族 谱 湘 乡 武 城 曾 氏 榔 山 族 头 江 房 谱 湘 潭 淦 田 曾 氏 六 修 族 谱 四 川 富 顺 西 湖 曾 氏 祠 族 谱 福 建 德 化 县 浔 中 镇 武 城 曾 氏 重 修 族 谱 ( 民 国 三 十 七 年 重 修 )德

16、化 县 浔 中 镇 武 城 曾 氏 重 修 族 谱 安 海 武 城 曾 氏 族 谱 编 辑 本 段 曾 姓 家 谱 二 :曾 氏 宗 谱 口 口 卷 明 隆 庆 活 字 印 本 北 京 大 学 卷安 徽 旌 德 旌 阳 曾 氏 宗 谱 二 卷 首 一 卷 末 一 卷 ( 清 ) 王 昌 期 等 续 修 清 光 绪 二 十 九 年 ( 1903 年 ) 崇 本 堂活 字 本 四 册 北 图 湖 南 湘 潭 石 莲 曾 氏 六 修 族 谱 三 十 二 卷 首 一 卷 末 一 卷 ( 清 ) 曾 自 通 、 曾 海 南 纂 修 清 同 治 五 年 ( 1866年 ) 追 远 堂 活 字 本 十 六 册 北 图 、 河 北 大 学 曾 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