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42396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11263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42396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42396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42396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42396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42396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4239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42396(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本 科科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题目:论禅文化与诗歌的相互影响专业: 汉 语 言 文 学摘要人们常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又说,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因而,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相杂交,经过选择、淘汰、同化、变异,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佛教的诗化,而禅宗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诗化的过程,也因此禅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古典诗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本文将通过对禅文化的缘起与发展及思想特点的介绍,阐述禅文化对诗人的心态,对诗歌题材、语言、风格、内容等方面的渗透以及禅诗的创作,来浅析禅与诗的相融。关键词禅文化:禅诗:诗人心态abstractP

2、eople often say that China is the kingdom of poetry. And he said, zen is of Chinese Buddhism. Thus, the Indian Buddhism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hybrid, after selection, eliminated, assimilation, mutation, the course of Chinese gradually, to a great extent,

3、is refers to the buddhist poetic, and the rise of zen Buddhism in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is very good reflect this poetic process, and therefore zen cultur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mutual fusion. This paper will

4、be through the buddhist cultur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ough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mentality of the culture of the zen poets and poetry of theme, language, style, cont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enetr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deep meditation poem, authors

5、 of the poemto meditation and harmony.Key wordsBuddhist culture: zen poetry: the poet mentality第 2 页 共 12 页2目目 录录摘要 .0关键词 .0一、序言 .1二、中国禅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11、缘起:拈花微笑与面壁九年 .12、发展:南顿北渐与五家七派 .23、宗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3三、中国禅诗的创作与流变 .31、禅风熏染下的诗人心态 .32、诗歌题材的山林化 .43、诗歌语言的通俗化 .5四、禅文化与禅诗的审美意蕴 .71、禅文化的哲理性 .72、诗歌的禅理性 .83、诗歌趣味的

6、平淡化 .8五、结语 .10致谢词 .11参考文献: .12第 1 页 共 12 页论禅文化与诗歌的相互影响一、序言宗教既是一种特定形态的思想信仰,同时又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佛教在东汉时期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逐步与中国原有的道教和儒家的文化互相接触、交流、碰撞、包容、吸收、融合,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等社会学领域,乃至医学、化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禅宗作为一个中国化的佛教,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中国禅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7、禅是宗教,诗是文学。诗人信奉佛禅或受佛禅影响,以禅入诗,以禅喻诗等事实使诗歌充满了禅趣禅理,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同时禅僧将晦涩的禅理以极富文学色彩的诗文来表达,既使禅宗禅理为世俗大众所接纳理会,也使禅诗更具文学魅力。金代杰出诗人元好问在答俊书记学诗里写下了“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的诗句,可谓是对禅文化与诗歌关系的精妙总结。二、中国禅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禅,是梵文“禅那” (Dhyana)的略称,意译为静虑 、 思维修原是佛法修行的法门之一,以心系一境,进入定境为旨归。随着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禅文化在中国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缘起:拈花微笑与面壁九

8、年中国禅文化的最早渊源,有着一个神秘的故事传说。据五灯会元卷一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汝当善护持之。 ”不过它却鲜明地展示了禅文化的精神。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没有谆谆教诲、滔滔雄辩,只有两位智者的心有灵犀的画面是多么的动人,在这一指、一花、一微笑间尽显佛禅的真谛。相传摩诃迦叶传法于阿难尊者,其后历经二十余传,由菩提达摩继承衣钵。为了度化中土的众生,梁武帝时,达摩渡海东来;可是,梁武帝与他的禅法不相应,于是他一苇渡江,北上嵩山少林寺,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

9、谓之壁观婆罗门” (五灯会元卷一) 。后人把达摩的禅法称为壁观禅,也因此达摩成为禅宗在中国的初祖,中国禅文化也开始兴起。第 2 页 共 12 页22、发展:南顿北渐与五家七派禅文化在中国的流行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中国禅文化的发展是慧能以后,也是从这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诗歌的影响凸显出来。达摩的衣钵传给慧可,而后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法给弘忍,至弘忍时,慧能与神秀同出于弘忍门下,但是二人对修学的法门体会不同,于是禅宗分为南能、北秀两大派。南宗强调顿悟,北宗则主张渐修,两派弟子对于禅宗正统的论辩,在唐代曾经喧腾一时;最后,南宗取得正统的地位,北宗则逐渐式微。慧能之后,各代的禅

10、师以慧能思想,又分别依据自身的领悟,发展出风格迥异的宗派。其中,沩山灵佑、仰山慧寂建立了沩仰宗;临济义玄建立了临济宗;云门文偃则创立了云门宗;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建立了曹洞宗;清凉文益建立了法眼宗;方会建立了杨歧派,隶属于临济的一个支派;慧南建立了黄龙派,隶属临济的一个支派。 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是慧能,他开创了南宗禅,被称为禅宗六祖,其最重要的思想是“即心是佛,顿悟见性” 。慧能的得法是禅文化史上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五祖忽于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讫,五祖曰: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汝等自性若迷,福门何可教汝。汝总且归房自看,有智慧者,自取本性般若之知

11、,各作一偈呈吾,吾看汝偈,若悟大意者,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敦煌本坛经大正藏卷 48)这是弘忍为了选择衣钵继承人,命众僧各作偈语,以考察谁能悟佛法大意而做的。慧能在碾房因听一小童唱诵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知其未见性,即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五祖弘忍看到他的偈语之后,认为比神秀的偈语更能直接彻悟佛法大旨,将衣钵传给他, “其夜传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自令悟。 ” (坛经 )他得到法衣后,立即南下到岭南,后于曹溪(今

12、广东省曲江县)宝林寺弘扬佛法,提倡顿悟自性,开创禅宗之南宗。神秀虽然没有得到六祖的地位,当时却颇受朝廷的礼遇恩宠。他在荆州玉泉寺说法,后被武则天召至长安,倡渐修之说,称为禅宗之北宗。而“渐修”和“顿悟”这两种修行方式逐渐的流行与发展,对中国诗歌影响逐渐深入。从盛唐孟浩然的“弃象玄应悟妄言理必该” (来阇黎新亭作 )的悟道,到晚唐齐己的“禅关悟后宁疑物,诗格玄来不傍人” (道林寺居记寄岳麓禅师二首)的禅悟诗玄的对举,再到北宋吴可的“凡作诗如参禅,须有悟门”(藏海诗话)的诗禅相通,就可以见得随着晚唐两宋时期禅宗影响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禅之悟与诗之悟沟通联系起来了,就犹如“禅则一悟之后,万法皆

13、空,棒喝怒呵,无非至理。诗则一悟之后,万象冥会,呻吟咳硾,动触天真”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第 3 页 共 12 页3二) “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严羽沧浪诗话 ) 。3、宗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中国禅文化中禅的含义与禅那、禅定的意义,并不全然相同,它一方面以印度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出发点,一方面又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改造了它,使佛教文化最大程度地适应中土士人及百姓的文化心理需要。它意谓着对本心自性的体证,或是对宇宙本体的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从六祖惠能开始,成为禅文化的宗旨。不以礼拜、坐禅、读经等外在修行形式为重,禅提倡以般若智慧向内关照,直接参证自心真性。 六祖坛经机缘品说:“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园明,即名见性成佛” ;“一旦彻见觉体的光明圆满,悟得自家的本来面目,即名为见性,而见性即成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