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管理类理论大全之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02768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ba管理类理论大全之九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mba管理类理论大全之九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mba管理类理论大全之九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mba管理类理论大全之九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mba管理类理论大全之九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ba管理类理论大全之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a管理类理论大全之九(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BA 管理类 041比伦定律一、比伦定律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 F比伦提出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 二、比伦定律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机会无处不在。但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后再去把握。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试错精神。即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你把握了机会,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机会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笔财富,含义也大致在此。 在行业圈子里,流传着宝洁公司的这样一个规定:如果员工三个月没有犯错误,就会被视为不合格员工。对此,宝洁公司全球董事长白波先生的解释是:那

2、说明他什么也没干。 汽车工业是个“全球性“工业,20 世纪 60 年代末,日本企业大规模向外发展,是从汽车开始的。但日本汽车第一次尝试进军美国市场,却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它们不埋怨、不相互指责,而是举国一致、重新部署,反复斟酌查找失败的原因,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们重新确定了向美国提供油耗低、质量好、符合美国人的操作习惯、具有美国风格的美式汽车的战略。实践证明,他们的新战略是可行的。 IBM 公司在 1914 年几乎破产,1921 年又险遭厄运,20 世纪90 年代初再次遭遇低谷。但是,在一次次纠错中,他们最终都战胜了暂时的困难。有一次,IBM 公司的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由于工作严重失误,造成

3、了 1000 万美元的损失,他为此异常紧张,以为要被开除或至少受到重大处分。后来,董事长把他叫去,通知他调任,而且还有所提升。他惊讶地问董事长为什么没把他开除,得到的回答却是:要是我开除你,那又何必在你身上花 1000 万美元的学费?1995 年,由于种种原因,联想(香港)集团出现巨大的管理、产品和财务危机。在有被投资者抛弃的危险时刻,联想没有恐慌,他们冷静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果断将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合并,使联想整体渡过了难关。从这件事情中,联想掌舵人柳传志悟到:中国内地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应该是联想的主战场。正是基于对失败和挫折的反思,联想重新部署了中国本土市场的策略与布局,他们终于搭上中

4、国 PC 市场快速增长的快车,成为 1996-2002 年中国快速增长的 PC 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其实,这不是联想第一次遭遇市场挫折。联想的起家是靠从科学院贷到的 20 万块钱,由于当时急于赚大钱,在一笔生意中被骗去 8 万,整个公司陷于困境。1998 年,联想管理层又出现巨大震荡。在联想 20 年的成长过程中,虽出现过几次重大挫折,但与许多中关村企业不一样的是,他们能够迅速从这种挫折中站起来。 二十余年来,微软一路坦途,但比尔盖茨认为习惯于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因此,盖茨常常雇佣在其他公司有失败经验的人做其助手,借用他们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盖茨最为欣赏的人是福特汽车创始人福特和通用汽车创始人斯

5、隆。盖茨办公室有一张福特的照片,作为激励,也作为警惕-福特梦想做出便宜好用的交通工具,创造出汽车世纪,但最后固执地坚持原来的信念而不能持续进步,二十年后霸主地位被后起的通用取代。悬挂一张福特照片,既是对他普及汽车全民化的崇敬,又是对他失败的一种反思。 三、比伦定律的启示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无论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会的,经历的错误越多,人越能进步,这是因为他能从中学到许多经验。杜拉克甚至认为,没有犯过错误的人,绝不能将他升为主管。日本企业家本田先生也说:“很多人都梦想成功。可是我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反思,才会达到成功。实际上,成功只代表你的努力的 1%,它只能是另外

6、 99%的被称为失败的东西的结晶。“ 中国有句俗得不能再俗得俗语:“失败是成功之母。 ”太过一帆风顺从不犯错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绩。纵观全世界的历史伟人或者当今的领袖人物,无论是商场上还是政场上,成功的人中无不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中,而能够从这些挫折和失败中不断爬起来的人都取得了成功。无论是伟人毛泽东,还是商场巨人李嘉诚,都也是经历过很多的挫折。 不要刻意害怕失败而犹豫不决,害怕犯错而缩手缩脚,失败也是一个机会,更加是一个可以比从成功中学到更多东西的机会。怎样对待“失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回避不了的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会知道从失败中记取本企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7、“的教训,不单是从失败中找到能够孕育出成功的“成功之母“,更是从失败中更多地知道了什么不应该做,应该割舍什么。割舍是企业在面对失败时的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企业把失败当成财富,是因为失败证明了有的路走不通。企业在进行一项没有前人开拓的投资时,先要想到这是一次机会。当然,这里指的是“深思熟虑“的投资冒险,而非盲目地一头扎入废弃的深渊之中。尽管最后的结果也许是“不可行“。但知道了这个“不可行“,可能就是这次失败对企业的最大价值。一个历经百年的企业不可能没有失败的经历,但它们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它们不会为失败而后悔,而是通过失败向自己证明了自己原先不知道的很多东西。知道了这些东西,也就是把握了后来的

8、机会。MBA 管理类 042柏林定律一、柏林定律 柏林定律是指:成功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取得不断的成功。在不断成功之后,人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已无所不能。即是说,对于下一步的成功来说,上一步成功往往表现为一种惯性陷阱。提出者是法国行为科学家欧文柏林。 二、柏林定律操作实务 如果成功地完成了某件事,人们会把它程序化:经验-规则-继续。习惯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石头,一旦习惯了某条成功的路线,就很难去尝试其他的路。正确的态度,套用著名影星周润发的一句广告词“对我来说,成功是另一个起点。成功?我才刚上路呢。“ 对于企业来讲,通常情况是,市场和消费者行为不停地发生变化,企业却还在一意孤行。即使是一些刚开始做事非常灵

9、活、以顾客为导向的知名企业,都很难批评或挑战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于是它们逐渐丧失了灵敏度和适应能力,然后就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牺牲品。外界条件变化得越快,成功经验就越容易落伍。如果公司想继续保持领先,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放弃固有的组织流程。 三、经典案例分析 在个体的崛起-欧洲首席管理大师谈自主性管理中,作者莱恩哈德斯普伦格指出:不要落入成功的陷阱。企业通常都不喜欢听到坏消息,这是阻碍创新的最大问题。而等级制度总是能过滤掉坏消息。“在利多富、 IBM、 AEG、根德和飞利浦,还有其他的知名企业,你都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就连企业领导阶级也是如此。一旦你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或者掌握了最好的或惟一的方法

10、,你就不可能再前进了,你就掉进了成功的陷阱。如果有人说:我有 25年的管理经验!那么我们说,他只有一年的经验,其余的 24 年只是在简单的重复而已。如果你无法找到新的出路,就只好留在原来的路上。“ MBA 管理类 044彼得斯定律一、彼得斯定律 彼得斯定律的含义 彼得斯定律是指为产品最后 1%的完满性所做的努力,可能导致市场的丧失。这个定律是由美国管理学家 T.彼得斯提出的。 二、彼得斯定律操作实务 彼得斯定律给管理者的启示就是:精细勿拘细,求全莫贪全。正如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所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说过:“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一定要统筹好产品竞争与市场竞争、质量竞争与速

11、度竞争。 企业在紧抓质量完美时,更要有时间意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时间之于资金、生产效率等,更具有紧迫性和实效性。因此,要导入“抢先战略“。“抢先战略“是赢得市场竞争最后胜利的重要前提条件。实践已反复证明,在其他诸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谁抢占商机,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抢先的速度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所以不能因为产品的 1%缺憾失去市场的 100%。实施“抢先战略“,意在“先“,贵在“抢“,因为“商机“是短暂的、有限的,有时是转瞬即逝的。 三、彼得斯定律的管理启示:月盈则亏优秀的企业,大多数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自己的经营信条。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完善,可以成为企业前进的动力。

12、不过,中国有句古话,水满则滋,月盈则亏。一件事物好到了极点,往往就会成为坏的开始。 做产品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哪件产品可以算得上是完美元缺,即使是再出色的设计师,其设计出的产品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微软公司为了其视窗操作系统,维持着一支由干余人组成的开发人员队伍,其中个个都是极为出色的软件工程师。即使这样,你也会经常看到,当一个新微软产品推出之后,不用多长时间你就能找到该产品的升级包或是补丁。这不正说明了微软的产品具有漏洞吗?为什么微软要把存有漏洞的产品推向市场呢?难道微软没有意识到很多的计算机病毒正是通过这些微软产品的漏洞而对计算机进行攻击吗?我们应该相信,微软的经营者一定知道,将仍存在

13、一定缺陷的产品推向市场,很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然而,倘若微软公司执意于追求产品的完美,一直等到将所有的产品漏洞加以弥补之后,再向市场推出这一完美的产品,那不知道下一款新操作系统的出现要等到何年何月,而且估计那时的操作系统市场,十之八九已经“城头变换大王旗” 。 如果我们将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解,可以将其分为基本需求和扩展需求。消费者每购买一件商品,首先考虑的是基本需求,即这件商品首先是否能满足自己一些最基本的需求,就像购买牙刷主要是为了刷牙。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消费者才会考虑其扩展需求,如产品的质量、外观、性能等等。每一件产品,都必须能够首先具有满足一定消费者基本需求的能力,而商家对产品或

14、服务的不断改进,则多数是在质量、外观、性能等消费者扩展需求上下功夫。诚然,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延伸需求,从表面上来看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分追求产品的完美性,可能导致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是产品的成本。要追求产品的完美性,就需要企业在研发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而这会使产品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增加。一旦产品的价格超出了消费者所能承受的范围,即使是再完美的产品,也很难被消费者所接受。其次是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进入市场的时机非常重要,有时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一味地追求完美而迟迟不肯投入市场,很可能让你无法抓住眼前的市场机遇。 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企业在确定自己的

15、生产量时应做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其实,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也是如此。也许为了那最后的 1,我们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而却很难获得额外的收益。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这种做法又有何意义呢? 四、彼得斯定律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彼得斯定律的管理应用:苹果:尖端产品的失利美国苹果公司是全球著名的电脑生产厂家。创始之初苹果公司仅仅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司,通过自身在资本积累阶段不懈的努力,仅用了短短的五年的时间,苹果公司就挤进了全美五百强企业之列。 在以前,计算机只能用于大型的工厂或是工程当中。对于大多数寻常百姓而言,计算机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物。是苹果公司首先提出了个人家用电脑(PC)的概念,让计算机得以走

16、入寻常百姓的家庭。由于苹果卓有成效的运营策略,在当时的个人家用电脑市场,苹果公司一统江山。一时间,大红大紫的苹果公司开始成为市场的新宠和舆论吹捧的对象。 此时苹果公司的经营者,开始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骄傲的情绪在他们的思想中开始滋生,似乎当时的苹果已经拥有了骄傲的资本。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正迫在眉睫。 苹果公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个人家用电脑市场的巨大潜力。众多的投资者和科研人员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在美国加州一个名叫“硅谷”的地方,迅速倔起了 100 多家电脑及高科技产品的公司。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让这些公司之间开始了相互研杀。而此时它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处于行业龙头位置的苹果公司。 但此时的苹果,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边的潜在威胁。苹果的骄傲,让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接下来的经营当中,苹果公司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究其原因,就在于苹果公司的管理者忽视了计算机市场的特性,那就是快。在个人电脑行业中,时间是起决定性的竞争要素,如果能在短时期内生产出领先的产品投放市场,则更容易获得市场上的成功,这也就要求企业不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