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94825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高三化学新增知识点试题汇编(1) (2010.9.) 1 (2008 宝山)11.右图是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中 a 为阴极,b 为阳极B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装置中出口处的物质是氯气,出口处的物质是氧气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 Cl- + 2 H2O Cl2+ H2+ 2OH- 通电2 (2009 静安二模)15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反应温度)是 115-125 oC,其 它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以下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对价廉的乙酸与 1-丁醇的物质的量之比应大于 11 B不用

2、水浴加热是因为乙酸丁酯的沸点高于 100oC C从反应后混合物分离出粗品的方法:用 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由粗品制精品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加吸水剂蒸馏 3 (2009 静安二模)16目前电解法制烧碱通常采用离子交换膜法,阳(阴)离子交换膜 不允许阴(阳)离子通过.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NaOH、H2均在区产生 B图中 a 为阴离子交换膜 C区炭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 Cl2 D电解时往区的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先变红 后褪色 4 (2009 徐汇二模)20测定小苏打(杂质为氯化钠)样品的纯度,操作过程如下:称取 样品 2.100 g,配制成 100mL 溶液,量取 20.00m

3、L 溶液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管的 最大读数为 25.00mL。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B滴定的指示剂可以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C若样品中杂质含量小于 10%,则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应小于 0.1800mol/L D溶液变色未保持 30 秒,即停止滴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5 (2009 浦东一模)27在高中阶段,安排了两种酯的制备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备 乙酸丁酯CH3COO(CH2)3CH3的制备:物质乙酸1-丁醇乙酸丁酯98%浓硫酸 沸点117.9 oC117.2 oC126.3 oC338.0oC 溶解性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微溶

4、于水,溶于有机溶剂与水混溶IIIIIIab+ab2制备这两种酯所涉及的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乙酸乙醇1丁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熔点()16.6 117.3 89.5 83.6 73.5沸点()117.978.511777.06126.3密度(g/cm3)1.050.790.810.900.88水溶性互溶互溶可溶(9g/100 克水)可溶(8.5g/100 克水)微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为 ;而乙 酸丁酯的制备过程中未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 (2)提纯时,乙酸乙酯一般采用 洗涤,而乙酸丁酯可先采用 、后采用 洗涤(均填编号) 。 a水 b15Na2

5、CO3溶液 c饱和 Na2CO3溶液 (3)两种酯的提纯过程中都需用到的关键仪器是 ,在操作中要注意振荡洗 涤后,静置分液前必须要有步骤,所制得的酯应从该仪器的 (填编号)。 a下部流出 b上口倒出 c都可以 (4)在乙酸乙酯制备中,采用了乙醇过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编号)。 a乙醇比乙酸价廉 b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c提高乙醇的转化率 d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5)在乙酸丁酯制备中,下列方法可提高 1丁醇利用率的是 (填编号)。 a使用催化剂 b加过量乙酸 c不断移去产物 d缩短反应时间 (6)下列装置可用作制备乙酸丁酯的反应装置的是 a b c d 6 (2009 浦东二模)27硫酸亚铁铵

6、(NH4)2SO4FeSO46H2O 是一种重要化学试剂,实 验室用除去锌镀层的铁片来制取硫酸亚铁铵,流程如下:3FeSO4溶液固体 B 操作加少量硫酸调 pH 为 12加入(NH4)2SO4冷却沸水浴加热蒸发潮湿的硫酸亚铁铵晶体母液 过滤无水乙醇洗涤干燥晶体晾干加入少量 A 物质纯铁片 8000g50mL2mol/L 硫酸加热反应过量的6mol/L 盐酸除锌镀层操作 镀锌铁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锌镀层被除去的标志是 ; 计算上述铁片锌镀层的厚度,不需要的数据是 (填编号) 。 a锌的密度 (g/cm3) b镀锌铁片质量 m 1(g) c纯铁片质量 m 2(g) d镀锌铁片面积 S(c

7、m2) e镀锌铁片厚度 h(cm) 锌镀层的厚度为 cm(用含 、m 1、m 2等的代数式表示) 。(2)上述流程中:操作是取出铁片、 、 、称量;操作是 。 (3)A 物质可以为 (填编号) 。 aCuCl2 bCuO cCu(NO3)2 dCuSO4 加入少量 A 物质的目的是_,B 物质的成分为 _。 (4)加少量硫酸调节 pH 为 12 的目的是: _。 (5)用无水乙醇洗涤潮湿的硫酸亚铁铵晶体是为了除去晶体表面残留的水分,不用加热烘 干的原因是_。 (6)鉴定所得晶体中含有 Fe2、NH4、SO42离子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填编 号) 。 a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加水溶解,通入适量 Cl

8、2,再加 KSCN 溶液,观察现象 b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加水溶解,加入 NaOH 溶液,露置于空气中,观察现象 c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加水溶解,加入稀 NaOH 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 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d取少量样品于试管,加水溶解,加入盐酸后再加入 BaCl2溶液,观察现象 7 (2009松江二模)26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g/100mL) 。 实验步骤: (1)用_(填仪器名称)量取 10.00 mL 食用白醋,在_(填仪 器名称)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 _(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 白醋溶液。 (2)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白醋溶液20.00 mL于锥形

9、瓶中,向其中滴加2滴4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0.1000 mol/L NaOH 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 液面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 mL。 (4)滴定。当 时, 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终读数。重复滴定3次。 实验记录滴定次数实验数据(mL)1234V(样品)20.0020.0020.0020.00V(NaOH)(消耗)15.9515.0015.0514.95数据处理与讨论: (1)甲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 平均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 V = (15.95+15.00+15.05+14.95) /4 mL = 15.24mL。 指出他的计算的不合理之处: _。

10、按正确数据处理,可得c(市售白醋) = mol/L;市售白醋总酸量 g/100mL。 (2)乙同学仔细研究了该品牌白醋的标签,发现其中还含有苯甲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 他想用资料法验证醋酸与苯甲酸钠不会发生离子互换反应,需查找在一定温度下的 醋酸与苯甲酸的 (填写序号) 。 apH b电离度c电离常数d溶解度 (3)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 (填写序号) 。 a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标准 NaOH 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d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8 (2009 年闸北二模)2

11、6、为测定碳酸氢钠纯度(含有少量氯化钠) ,学生设计了如下几 个实验方案(每个方案均称取 m1 g 样品) ,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 I选用重量法进行测定: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1)A 装置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_ _,若直接向试样溶液中鼓 人空气会导致实验测定结果_(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 (2)该方案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 方案 II选用滴定法进行测定:(3)称取 m1 g 样品,配成 100mL 溶液,取出 20mL,用 cmol/L 的标准 HCl 溶液滴定,消耗体积为 v mL,则该试样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C5方案 III选用气体体积法进

12、行测定:可用右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量气管中加入的液体 X 为 (5)通过实验,测得该试样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偏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a测定气体体积时未冷却至室温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cY 型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量气管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方案 IV其操作流程如下: (6)操作的名称是_ (7)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玻璃棒等,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8)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填 “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操作溶液转移操作称量试样 冷却稀盐酸试样硫酸X6参考答案:1D;2B;3B;4丙醇 5 (1)受热均匀,易控制温度;反应温度高于水的沸点 (2)c,a,b (3)分液漏斗,b (4)b (5)bc (6)c 6 (本题 14 分,除指明外,每格 1 分)(1)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或铁片表面生成的气泡突然减少) e S221 mm (2)洗涤、烘干(或干燥) 过滤 (3)b、d(各 1 分,共 2 分) ,加快铁片与硫酸的反应速率,Fe 和 Cu(1 分,有缺不得分)(4)抑制 Fe2、NH4水解 (5)避免加热过程中晶体受热分解(或被氧化) (6)b、d(各 1 分,共 2 分) 7I (1) 滴定管(或 10mL 移液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