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16399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改善幼儿在班集体中同伴地位的个案研究南宁市第五幼儿园 雷银宇 黄珊一、问题的提出在这里文章所提出的同伴地位主要是指同伴社会交往地位,它与同伴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幼儿同伴关系:指的是幼儿在与同伴(同龄 36 岁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和游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被同伴接受的程度。幼儿同伴地位是指:通过与同伴的社会交往活动,逐渐在小伙伴心中建立起来的基本形象所处的层次和等级。基本可分成“领袖”地位就、 “从属”地位、 “可有可无”地位、 “被拒绝”地位。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后果,同伴社会交往地位是同伴交往关系的直接体现。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级中,幼儿同伴交往关系呈现的总体状态不同。刚入园新班(

2、包括托幼班和新小班):班级中的幼儿刚从家长们的前呼后拥中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之间还是孤立存在的集合体,各个幼儿都依赖于老师,表现为和老师结合成纵向关系;中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在日常生活的接触中,逐渐地寻找到与自己有着共同喜好或性格相似的同伴在一起玩耍,形成 23 人为组的小团体。最多不会超过 5 人。有排他情形出现,但不十分明显,小团体的成员数量和对象也是不稳定的,常会出现一些变动,如减少和更换小组成员;大班和学前班:小组成员已经基本固定。两个小团体之间偶有合作行为,小组荣誉意识十分的强烈。小团体基本上不太乐于接受单独的新个体加入。排他意识较中班时明显。幼儿在集体中同伴地位基本上已

3、经形成。小团体成员集合在一起游戏和活动时,有意避让教师和成人的观察和视线。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中班正是幼儿同伴地位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在与同伴的摩擦和争吵的同时,学习和锻炼社会交往技能。一旦与同伴的交往关系固定下来,基本上在同伴心中的交往地位也迅速固定起来了。这种同伴地位在接下来的集体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反过来影响着幼儿同伴交往的关系。往往同伴地位高的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更有自信,常能获得更多的共同游戏的机会,他的提议也最容易获得支持和赞同。有研究表明,这种自信将会在新的环境中给其带来优势。相反,同伴地位低的幼儿受同伴的排斥,他更能拥有工具性的或自我强调的目标,采取无效的和攻击的策略,错误

4、的相信自我中心目标和攻击策略对积极后果的有效性。在模糊的刺激情景下,倾向于攻击同伴的儿童往往表现出敌意的归因偏见。所以在大班阶段中,因为社交小团体的相对稳定,同伴地位低下的幼儿几乎没有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糟糕的状况。本文的研究对象(在后面的文章中,都称为小源)在我班集体中没有玩伴,是一个同伴地位低下的孩子。新学年,将要跨进中班学习和生活。要想帮助他改善同伴地位,促进他良好发展,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抓住的机会。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给遇到此类问题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一些参考和帮助。2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法,确定一个研究对象之后,通过具体方案的实施,追踪记录研究对象在实施过程中的发展状况,

5、收集有关这个研究对象的一切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探索其发展表现与教育措施之间的关联,总结出改善幼儿在集体中同伴地位的有效方法,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辅助的研究方法还包括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研究对象是 4 岁的幼儿,他在自由玩耍时,才会表现出最为自然的状态,也才最体现出他当时的发展水平,因此,研究中多采用自然观察法来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进步状况。谈话法:通过与研究对象和其他同班级幼儿的谈话,了解孩子们更多的真实想法。弥补观察法中,研究者有主观意识推测倾向的缺陷。但因幼儿的语言发展

6、还处在低水平阶段,且对于自我意识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无法确切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所以,谈话法的采用度偏小。问卷调查法:先拟订与研究问题相关的题目,利用发放问卷的方式,主要针对本园的小中大各年龄阶段的幼儿同伴关系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本次的个案研究做一个背景辅助调查。本园有 1 个托幼班、2 个小班,2 个中班、2 个大班、1 个学前班。每班均配有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研究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各班中的每位教育人员,请他们针对平常的观察来填写。从 3 位教育者的问卷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分核算,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幼儿同伴关系在不同年龄层上的特点,也从而分析出研究个体在总体水平中处在的一个相对的位置。三、个

7、案的基本情况及分析(一)个案基本情况小源,男孩,4 岁。就读我园中一班,在 2004 年 9 月入读我园小班之前曾在其它幼儿园就读过托幼班。据母亲说,因为小源性格调皮好动,在原来的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他;小源转学到我园后,在我班中,属于年龄最小的孩子。小源有过一次心理医生就诊经验,诊断结果为“无心理方面的疾病” 。(二)个案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入学以后小源在班集体中没有玩伴,全部都是一个人玩耍。没有规则意识。其玩耍的内容,常与教师引导无关,或是教师禁止的一些游戏。如:在教室中,钻爬桌椅、在桌椅间快速地跑动和跳跃、自己独自在洗手间玩水等等。常与其他幼儿发生争执,多次咬伤同伴。经过教师多方的

8、努力和引导,其表现有所改善,但仍无玩伴。(三)分析1、家庭因素:同小源的妈妈谈话中,了解到,因为小源在与自己的表亲玩耍时,多次出现咬伤别人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表亲的父母们有意无意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同小源玩耍。小源妈妈对于这种事情的发生,也觉得很尴尬和内疚。所以在没有时间看护他的时候,3小源都是自己玩耍,致使小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少,社会交往的实践缺乏,社会交往技能低下,让小源在新的集体中,交往总是受到挫败,形成小源喜欢独自玩耍的习惯。2、主观因素;小源在交往中的攻击性行为,让许多的孩子避而远之,使他被同伴归属在交往地位中的被拒绝的层次。研究者与其他的伙伴(用 A 来简称)有过这样的谈话,记录如

9、下:研究者:你喜欢和谁在一起玩?A:王和李 研究者:小源也是你的好朋友吧?A:不和他玩,他咬人。老 师说他这样是不对的。研究者:如果他以后不再咬人了,你可以和他玩吗?A 考虑了很久,说:骗人的,他咬过,还有好多的人(注:A 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之其他的伙伴要好,是小伙伴中表达比较清晰和完整的一个。其他小伙伴的回答与他相似。 )从研究者与 A 的谈话中,可以分析出,小源的攻击性行为是导致他在同伴中的交往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追根问底,小源的攻击性行为是由于他的语言发展水平迟缓和情绪调节功能低下引起的,从日常观察发现,小源每次不愉快的交往都出至于一些微小的误解。表达不出的结果就是对他人发动攻击。3、客观

10、因素: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各班的教师对于社会交往地位低下的幼儿评价都是比较不满的,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表现,随即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因为急于想要让小源明白自己在交往纠纷中采用了错误的行为方式,想通过反复的教育来引导他学习辨别是非,然而,随着小源不良行为的多次发生,教师的批评和教育也频繁地进行。这些都在其他小伙伴眼中,变成了小源“罪名”成立的决定性的指证。孩子们的年龄正是 34 岁,道德观念正在萌芽。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依赖成人的评价来支持自己的想法。此时,在他们心中,教师和成人有着绝对的权威。因此,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言行和对待个人的评价也成为他们对同伴进行评价的标准,也

11、就是说教师对小源的评价间接影响了小源在集体中的同伴地位。四、改良策略(一)与小源进一步的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学前教育原理中指出:“师幼关系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会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同时也为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起到良好的影响”。只有良好的师幼关系才能让有孤独感的小源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当小源在交往纠纷中不知所措时或者是发生了攻击行为时,要让小源在第一时间内想的是老师,相信教师是一个可倾诉的对象,相信与教师的交谈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纠纷中的问题,只有充分的信任才能配合研究者的教育实施。(二)教给他适当的社会交往技能41、通过适合的途径,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帮助他尽量在交往中

12、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小源并不乐意参加集体或小组的语言游戏,因此,要让小源的语言水平有好的发展要另寻途径。儿歌的趣味性浓,语句简短易记,通过儿歌来练习简短的对话,最适合小源这样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因此,教育者应该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制造机会和他一起念儿歌,但要注意避免枯燥的练习,做简单的动作表演游戏可以让他对学习产生多一些的兴趣。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源喜欢看图书了,从有趣、生动的故事情景中帮助他理解交往中的规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所以,教师注意挑选一些有关如何交往的图书与他一起翻看,给他说说故事,让他学说故事中的简短对话,有助于他在真实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意图。2、帮助小源了解自己的情

13、绪,慢慢地学习调整,不要再使用攻击性行为。小源的情绪爆发得很迅速,也很持久,一旦爆发,对于周围的一切一概不予理会。研究者在小源情绪不稳定时进行输导是毫无用处的,于是,研究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地注意小源的情绪变化,在小源情绪良好的时候引导他说:“我很高兴!”并与教师一起去照照镜子,拍张“照片” 。当小源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引导他说:“我不高兴,我难受。 ”请他和老师抱抱,在老师视线和肢体较近的范围内就坐。当小源与同伴发生不愉快时,进行冷处理,等待情绪平息后,告诉小源:“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不高兴的事,不要咬人,请你马上跑到老师身边” 。在小源还无法适当的控制情绪时,只能暂时通过对教师的依附关系来缓解

14、情绪。3、利用肢体语言的优势来帮助交往在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达意图时,肢体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对他人笑笑,拉拉对方的手,搬来凳子与对方并排坐等等。适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发出要求交往的信号,同伴可以从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对方的善意和情绪,肢体语言有时还可以表达交往中的情感体验,当教师与他师幼关系较为良好之后,教师应坚持给他做这些方面的练习。(三)适当地制造同伴交往的机会,在交往中逐渐改变自己在同伴中的交往地位。1、当小源能够较为熟练的背诵一些儿歌后,有意地请一些小朋友来和他一起念,既让同伴有了重新评价小源的机会,也让小源增添了与同伴继续交往的信心。2、利用同伴地位对同伴关系的影响,请同伴地位较高的幼

15、儿帮助他,陪同他一起做游戏,让小源有机会学习这类孩子们较成功的交往方式。3、鼓励其自带玩具,到班级中与其他人进行分享活动。一个玩具在幼儿的交往中常是十分重要的道具,这可以引起同伴对他的关注,也可使同伴发起对他的交往要求,这类交往很能改善小源在同伴中的地位。4、当小源的攻击性行为有所缓解的时期,争取父母亲的配合。在园外,制造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鼓励小源友好地与人交往。因为事出有因,让小源的表亲与其一同玩耍可能不易,相对来说在父母亲的陪同下,到公园、广场上寻找同龄玩伴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甚至在陌生的人群中,因不了解小源的性格行为,对小源没有先入为主的认识,也许对小源发动交往更为有利。5(四)鼓励

16、其发挥特长,争取在同伴面前有所表现。幼儿在寻找同伴时,常会寻求兴趣爱好相似的幼儿作为自己的玩伴。共同的话题和相似的情绪体验将成为他们同伴地位的奠基。小源没有什么特长,但在绘画上有着较为明显的进步。因此,这可以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通过培养和练习,用绘画上的变化来引发同伴对他的关注。五、研究结果分析和反思(一)对小源个案的研究已告一段落,在 9 月份新学年开学初,小源在班集体中没有玩伴,并在其他同伴的心中是“被拒绝”的角色,同伴地位十分的低下。通过这次研究,小源在同伴中的交往地位有所改善,从“被拒绝”层次上升到“可考虑”层次。1、小源的攻击性行为从以前的平均每天 12 次减少到现在平均每周 12 次;2、在一个主题游戏中的民意表决上,小源表示:有四个小伙伴是自己喜欢的。全班中有三名幼儿表示:小源是自己的朋友。3、在一次主题活动:“好朋友留个影”中,小源在老师的鼓励下,向一位同伴发出留影要求,同伴接受了。无论这个小伙伴是出于对留影的喜好或是别的什么,但已经能充分地说明,小源不再是人人拒绝的孩子了。(二)通过这次研究,将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