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3)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42132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32013 年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年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15 小题,每小题只有小题,每小题只有 1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1515 分)分) 1 (1 分) (2013北塘区二模)下列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浓硫酸滴到棉布上B 用金刚石裁玻璃C 氢气燃烧D 铁钉生锈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

2、物理变化的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浓硫酸滴到棉布上棉布会变黑,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碳等生成,属 于化学变化 B、用金刚石裁玻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氢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1 分) (2013衡阳)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 KNO3、NaOH、HClB Ca(OH)2、HCl、NaClC H2SO4、

3、Na2CO3、Ba(OH)2D HNO3、KOH、CuSO4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判断 B、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判断 C、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判断2D、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判断 解答: 解: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A、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KNO3、NaOH、HCl 分别是盐、碱、酸,所以错误 B、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Ca(OH)2、HCl、NaCl 分别是碱、酸、盐,所以错误 C、根据酸、碱

4、、盐的定义知,H2SO4、Na2CO3、Ba(OH)2分别是酸、盐、碱,所以错误 D、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HNO3、KOH、CuSO4别是酸、碱、盐,所以正确 故选 D 点评: 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 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 (1 分) (2011兰州)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 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 将品红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 物质

5、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以再分 解答: 解: A、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解释正确,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故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解释正确; B、空气压入足球,其体积会缩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正确; C、热胀冷缩的解释是错误的,分子大小是不变的,改变的是分子的间隔,解释错误; D、将品红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红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解释正确; 故选 C 点评: 掌握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

6、质4 (1 分) (2013北塘区二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气泡生成C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降低D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 性质及用途3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浓度不够; B、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无气体生成;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D、浓盐酸易挥发,开盖后会看到瓶口上方有白雾 解答: 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浓度不够

7、,在氧气中经火柴引燃才能燃烧,故错误; B、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无气体生成,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可使溶液温度降低,正确; D、浓盐酸易挥发,开盖后会看到瓶口上方有白雾,是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 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依据选项正确分析解答,明确现象时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 态小颗粒形成的,雾是液态小液滴形成的5 (1 分) (2011福州)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 取一定量的粗盐B 溶解C 过滤D 蒸发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固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 作 专题: 物

8、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时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时的操作进行分析, D、根据滤液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 解:A、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 A 正确, B、溶解时,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故 B 正确, C、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 C 错误,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对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各步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考查,要加以识记6 (1 分) (2012兰州)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 监测指 标P

9、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 2.5 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 大下列措施对 PM2.5 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 城市道路定时洒水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C 大力植树造林D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4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只要能减少空气中固体颗粒就能对 PM2.5 的治理起作用 解答: 解: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能减少地面上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收,故 A 能对 PM2.5 的治理 起作用故 A 错;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的悬浮颗粒,所以对 PM2.5 的治理 起不到作用,

10、故 B 正确; C、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 PM2.5 的治理起作 用故 C 错;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就减少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 PM2.5 的治理起作用故 D 错;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 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 2.5 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只要能减 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就能对 PM2.5 的治理起作用7 (1 分) (2013北塘区二模)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衣料中的棉和涤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B 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可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

11、元素C 建造高楼大厦时所用的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合金D 公交车使用压缩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铁和钢;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微量元素、维生素 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依据棉花是天然纤维分析判断; B、依据铁碘对人体的作用分析解答; C、依据铁的重要合金分析判断; D、依据两者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衣料中的棉花是天然纤维,而涤纶是合成纤维,故 A 错误; B、铁、碘两种元素均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因此加碘食盐因含碘和铁强化酱油因含铁都可补充 这两种微量元素,故 B 正确; C、生铁和钢是

12、铁的两种最重要合金,故 C 正确; D、汽油的燃烧会生成氮与硫的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天然气的燃烧不会生成这些污染物,故 D 正 确 故选 A 点评: 此题是化学与生活相关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化学知识对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8 (1 分) (2013北塘区二模)今年央视 3.15 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 (C2H6O) ,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二甲醚是一种有机物B 二甲醚由 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构成5C 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8D 二甲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3、 52.2%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二甲醚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二甲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甲醚是由二甲醚分子构成的,1 个二甲醚分子是由 2 个碳原子、6 个氢原子、1 个氧原子构成, 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

14、:3:8,故选项说法 正确D、二甲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52.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9 (1 分) (2012北京)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大C 将 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

15、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固体溶解度曲线所具有的意义: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6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 ; 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4)两条溶解 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可以据此以上几点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 解:A、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

16、行比较,故 A 错误;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大,如果溶液质量不相等,则难以判断,故 B 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不能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 C 错误;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 等,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 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 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