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105081 上传时间:2018-04-2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2424 时记时法时记时法江都市江都镇中心小学:许友春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 P49-52 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 24 时记时法,会用 24 时记时法正确 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体会 24 时记时法 在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多形式的交流和讨论,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教学难点: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教具准备:每人一个钟面 准备一些标有时间的物品,如车票、电影票、作息时间

2、表 等等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一、创设情 境,导入新 课。多媒体播放新闻联播的开头音乐,让学生 说说是什么节目?(1)你知道新闻联播每天什么时间播出? (2)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新闻联播的开头部 分,看看电视上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3)你们都说是晚上 7 时,可是电视上为什 么是 19 时? 让学生讨论这是怎么回事?根据学生的讨论介 绍 24 时记时法。 教师小结: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 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 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 0 时到 24 时的记时法, 通常叫做 24 时记时法。 板书课题学生猜。学生看屏幕上新闻联 播的片头部分,注意 上面所显示

3、的时间。学生讨论。二、激发学习 兴趣,探究 24 时记时法. 1初探 24 时 记时法。2体验一天 中的 0 时到 12 时。3体验一天 中的 12 时到 24 时。出示一份电视节目预告: 8:50 金色的童年 9:30 儿童英语 14:00 六一剧场 16:00 美术天空 16:00 七巧板 18:00 大风车 19:00 新闻联播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盼 望已久的新年钟声是在什么时间敲响? 请生在钟面上拨出这个时间。说明,这 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 始。作为一日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 称为 0 时。24 时记时法也就是从此时 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多媒体演示随时时

4、间变化的场景。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去是几时?夜静 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 蜜的梦乡,在一步一步往下拨,天亮了, 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该起床了, 7 时,吃早饭了中午 11 时 30 分, 我们该吃饭了,中午 12 时。问:这个 时候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几小时?下面开始走第二圈,把时针指向下 午 1 时的位置。问:钟面上现在表示的 是几时? 为什么这个钟面上的 1 时就是 13 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节 目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如 果你想告诉你的同桌,想 和他一起观看,怎么告诉 他?学生在钟面上拨出 0 时。学生跟随屏幕上的场景拨 动钟面上指针。在线段图上依次写出这些 时刻。 学

5、生从 12 时出发,继续拨 动钟面上指针,到 13 时。学生讨论,说说一般这个时 候我们在干什么?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424 时记时 法与普通记时 法的联系再拨到下午 2 时,这时 24 记时法可以 怎么表示呢?让学生说说。 (线段图上 写出) 。 接着往下拨,指向 2 点 30 分,问: 下午 2 点 30 分用 24 时记时法怎样表示? (板书 14:30) 时钟在往下拨,到 5 点,让学生说怎样 表示。这时,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 放学了。时间一晃就到了 20 时,也就 是我们说的晚上几点,这时我们该上床 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又是 午夜 12 点,夜深人静,一天又

6、过去了。 这个时候,我们称为晚上 12 点,用 24 时记时法是几时呢? 再仔细观察一下,24 时又正好是第二 天的几时?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 的一天又开始了。1 我们一起研究了 24 时记时法,还有以前的 12 时记时法,这两种计时法你觉得那一种好,它的好处在哪里?教师小结:书面一般用 24 时记时法, 口语一般用 12 时记时法。2.既然这两种记时法,我们在生活中都 遇到,我们就要学会它们之间的转换。合作探究124 时记时法怎样转换成普通计时法?2 普通计时法怎样转换成 24 时记时 法?学生继续拨动钟面上指针。在线段图上依次写出这些 时刻。学生讨论:24 时又正好是 第二天的几时?学

7、生根据不同的选择分成 正反两方,开展一个班级 辩论会,说说自己选择的 记时法的优点。小组探究普通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转换的方法,又 一人执笔写下小组归纳的 方法。各个小组汇报计算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三、联系生活 进行转换。四、介绍古代 及时方法1 出示刚才的节目预报2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 24 时记时 法来记录时间。 学生在桌面上已经准备好的车票, 电影票等等物品中,说说上面的时 间和所用的记时法。联系学生的回 答,如学生说到车票,联系想想做 做第 5 题,然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 的题目。让学生自己阅读、交流 你知道吗?栏 目中的内容,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感 受古代文明和

8、人类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用普通记时法说一 说。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遇到 用 24 时记时法的情况。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3 题 第 4 题 第 5 题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的 相关资料,互相介绍,培 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 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 24 时记时法,会用 24 时记时法正 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联系实际教学 24 时记时法。生活中经常应用 24 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资 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 察四周,学会在生

9、活中应用 24 时记时法。(2)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己经知道一天里有两个 8 时、两个 10 时、两个 12 时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 动画讲述 24 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完整地显示了一天中的 0 一 24 时,让学生在理解 24 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进行探究式学习,去发现这两 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江都市江都镇中心小学 洪军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第 58-60 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2

10、、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比较。教学理念: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学习和探索。2、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1、 电脑显示画面。一座大森林,森林里有几座小房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房子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2、电脑显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揭示课题。学生观察画面。回答提

11、出的问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 观察实物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1) 摸一摸学桌的面:是什么形状?(2) 出示正方体物体摸一摸它的面:是什么形状?(3) 问: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2、 动手操作,小组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折、量量、比比小组合作探索特点:有什么发现?3、 汇报交流。4、 总结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5、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折折、量量、比比,组内交流。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四、总结全课,交流收获同点。6、 教师讲述:长方形和正方

12、形边的名称。1、 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改为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2、 用三角板分别拼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3、 小组合作,拼摆图形。要学生说说有几种拼法,怎么拼的?4、 动手测量完成“想想做做”第 5、6 题。5、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完成“想想做做”第 7 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围一围,说一说。学生用三角板拼一拼。小组合作,先小组交流,再班内交流。量一量,再交流。每生独立完成。学生班内交流。教学设计思路: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认识具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效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3、 充分开展小组学习,培

13、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称一称称一称江都市江都镇中心小学 许小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 38 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称一称的实践活动,经历称物体的过程,形成有关质量 单位的观念,感受到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 学的交往、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称量自己的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 养成。教学重点: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难点: 感受千克的实际意义。教具准备;大小近似的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水果、蔬菜若干;托盘秤;体重秤课前调查: 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

14、去商店调查一下,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 作单位,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的,体会一下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 举例说明,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一、调查汇报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去商店调查, 看看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作单位,哪些 商品的重量是用克作单位,并体会一下用千 克或克作单位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汇报调 查的情况。(重点讲解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 道理)指名学生汇报,其他 同学补充。二、实践操作 1、 谈话导入2、动手实践(1)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现在正是一 个收获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有 哪些水果正在成熟吗?今天你带来了什么 水果?(如

15、果有的同学带来的是西红柿、 黄瓜等蔬菜,则及时让学生区别是水果还 是蔬菜。 ) (2)想知道有多少个水果怎么办?(数 一数)如果想知道有多少千克水果怎么办? (称一称)板书课题:称一称。(1)讲清活动要求:看情境图,同学们 在干什么?他们称的是什么水果?你们知 道他们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图上的 1 千克苹果有多少个?你们能数一数吗?同 学们想知道自己带来的水果或蔬菜 1 千克 大约有多少个吗?你能先估一估大约 1 千 克有多少个吗?(2)分组活动:各小组把带来的水果、 蔬菜各称出 1 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让小组里的记录员记录在表格里。(3)汇报活动结果。(4)集体交流:刚才同学们在小

16、组内分 别称出了 1 千克苹果、橘子、西红柿、黄 瓜,知道了它们各有多少个。看着这个表 格,学生展示带来的水果、 蔬菜。学生适当讨论一下。学生看图回答。学生在小组内估一估。指导学生按同一种类的 分组,明确成员的分工。学生动手称物,记录数 据。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记录 数据。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3、称体重4、介绍小知 识你们发现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 1 千克的 水果、蔬菜的个数不一样的?为什么同样 是苹果,几个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又不一 样呢?同学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1)先估一估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 克? (2)介绍体重秤的使用方法。 老师重点讲清看数据的方法。 (不 是整千克数的学生用“重一些” 、 “轻一些” 来描述)谁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的体重是 多少千克? (3)分组称一称每人的体重,记录员记 录下来,在组内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4)班内交流,把各组的记录数据展示 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的体重在多少千克到多少 千克之间,最重的是多少千克?最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