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9047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研究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术研究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术研究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术研究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术研究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术研究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研究理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武汉大学陈曙光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实践,力求真实地再现历史、描述当下、预测未来!汤因比:“有人说,对于伊利亚特 ,如果你拿它当历史来读,你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虚 构,如果你拿它当虚构的故事来读,你又会发现其中充满了历史。所有的历史都同伊利亚特相似到这种程度,它们不能完全没有虚构的成分。仅仅把事实加以选择、安排和表现, 就是属于虚构范围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人认为所有的历史

2、学家如果同时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象吉本和麦莱这些历史学家比干巴巴的学者伟大得多。”历史研究主要内容:一、 “学院派”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二、 “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批判三、社会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四、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环节五、社会科学的检验标准一、 “学院派”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现实淡出,学术凸显”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心照不宣的流行话语,所谓的“纯学术研究”成为学术界主导的研究范式,过分重视纯学理的研究,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1、现实淡出、学术凸显:思想与现实“相敬如冰”在“学术凸显”的旗帜下,理论的目光对现实视而不见,学

3、术的能量对现实无能为力,思想的话语对现实沉默寡言,甚至于沉默不语,在急剧变动的现实生活面前,社会科学 无法“出场”干预现实,思想与现实“相敬如冰” ,现实性与学术性之间构成了紧张的二元对立关系。一些学者为了迎合“凸显学术”的潮流,走向了片面学术化的道路,以概念消解问题,以文本抗拒时代,以逻辑替代经验,以经典代替流变,在纯粹精神领域里自娱自乐,对现实生活乃至整个外部现实世界采取一种规避的态度,仅仅把社会科学研究看作一种纯学术活动,认为研究现实就不是学术,理论研究成为了学者们自娱自乐、自言自语的智 力游戏。后果 1: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和谐音符,突出地表现为伴随着理论成果“爆炸式”增长的同时是

4、思想的荒漠化,我们可能有很多的论着成果,可能有着过剩的言说能力和无尽的言说内容,但未必解答了很多当下的问题,未必提供了很多现世的智慧,未必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学术繁荣的背后掩盖的是学术失语的现实。后果 2:与思想荒漠化相伴随的是体系情结浓重。恩格斯:“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 实,这不过是一种“放肆的伪科学”,一种“高超的胡说” ,一种“幼稚病” 。2、 “外国理论 +中国例子”:西方解释框架流行以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现实。把西方的思想理论、政策主张奉作圭臬,认为只有西方的思想理论才能指导中国的社会 变革,将西方理论简单地嫁接到中国,无视中国问题的特殊

5、历史语境,“透过西方理论的针孔来观察中国的实际问题”。西方理论及其实践模式在他国是否有生存的土壤,西方理论在何种程度上对我们有意义,这不是其义自明的问题,盲目“拿来”是有问题的。西方的理论对于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个性而言, 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基础而言,依然是西方的某个“他者” ,是“水中月”、 “镜中花”,是一种只能“隔岸观火”的镜像理论。如何分析不同民主模式:文化传统:民主精神与民本精神民主内容: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民主价值: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民主标准:单极标准与多样标准民主进程:与生俱来的?一劳永逸的?民主成效:民主是万能的?【古希腊】官伯利克的演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

6、为: 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在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具有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会是这样的。温家宝:“世界上有2000 多个民族,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3、 “把研究变为胡说” : “貌似深奥的烟幕下掩盖着连篇废话”晦涩文风盛行是当前社会科学

7、研究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文风问题的关键在于表述,表述是问题的展开方式和思想的实现方式,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表述, 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消灭哲学”!晦涩文风:“问题越来越高雅,视阈越来越狭窄,字眼越来越生僻,概念越来越抽象,语言越来越晦涩,文章越来越难懂。”一言以蔽之,“不好好说话”, “把研究变为胡说” 。【德】康德:“我远不会说出我没有思索过的东西”。【英】维特根斯坦: “凡是能够说的,都能说清楚;凡是不能说的,请你保持沉默”。【俄】列宁:“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二、 “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批判近代以来, 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关于认识可靠性问题的争论,陷入了各

8、自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社会科学研究既要超越经验主义,也要超越理性主义。1、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2、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法3、超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三、社会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关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具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主张从思想或观念出发,“从天国降到人间” 。后者主张从实践的需要出发,“从人间升到天国” 。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部奥秘正在于“以问题为中心”。社会科学理论的产生源于问题, 它的发展是因为解答问题,它的停滞是因为忽视问题,它的创新是因为面临老理论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它的生命力在于准确把握和解决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它的使命始终指向人类的生存和

9、命运问题。这既是“问题”展开的内在逻辑,也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 辑。“问题”与“理论”总是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没有纯粹的理论!理论作为求解问题的结果,是以占有“理论”为前提的,理论总是为理论所中介,被理论所“污染”。因此,作为“中介”的理论不同,对同一问题的回答而形成的理论也是不同的。“问题”与“理论”理论的生命是问题赋予的。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表面上是从理论到理论的不断进步,实质上是“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问题”与“理论”社会科学研究的目光应当投向当前最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自觉思入时代的深处,研究中国问题,提升中国经验,建构中国理论,引领中国发展,自觉参与面向未来

10、实践的积 极筹划, 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前导,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真正成为革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实践智慧。四、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环节调查研究, 首先是调查, 然后是研究; 没有调查, 就无法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既可以向实际做调查,也可以向群众做调查,还可以向文献做调查;既可以是全面调查、总体调查,也可以是重点调查、典型调查,还可以是抽样调查、个案调查;既可以是会议调查、访谈调查、蹲点调查,也可以是书面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还可以是田野调查、实地调查、试验调查。经典案例: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关于“摩塞尔记者的

11、辩护”写作资本论!五、社会科学的检验标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究竟如何判断其真伪,也即理论的检验标准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提性问题。1、最高标准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谓确定性,从最终的、本源性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只能以实践的结果论是非,而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 以自我感觉论是非;从可靠性的意义上来说,实践标准具有权威性,实践最终能够检验出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所谓不确定性,首先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其次是指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过程。实践本身是需要反思的。有自觉的实践

12、, 有盲目的实践; 有正确的实践, 有错误的实践; 有积极的实践,有消极的实践;有健康的实践,有颓废的实践;有完整的实践,有残缺的实践;有成功的实践,有失败的实践。不同的实践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区别在于有的是从正面直接证实真理,有的是从反面间接证实真理,有的是从侧面迂回证实真理。实践标准的局限性:其一,实践检验往往滞后于理论本身,也就是说在理论创造的过程中,实践往往还没有展开,或者实践的结果还没有定论;其二,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往往相互分离,实践检验的过程和结果无法及时反馈至研究者;其三,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往往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反复实践反复检验。结论:如果社会科学研究中每一次细小的推进、每

13、一个细微的发明都必须坐等实践给出 回答,那无异于取消研究。2、辅助标准(1)逻辑证明运用已经证实的经验事实命题、公理、定理和定义,通过逻辑演绎和推理,从理论上确 立另一种判断正确性的方法。合逻辑的不一定合事实。卡尔纳普:“逻辑上有效”和“物理上有效”。(2)文本检验以“文本”作为衡量理论真理性的标准。“经典”: “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历经后人最诚挚的颂扬而光景常新的作品。“经典”的权威是实践赋予的,在实践中获得的。这些文本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理论的合理性、历史的合理性以及实践的合理性,正因为如此,阅读经典才具有必要性;在学术研究中引经据典才具有合法性。但是,经典文本都是特定

14、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前人认识成果的记录,无法避免历史的局限性,也不具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社会科学研究不能迷信文本、盲从文本;再权威的文本也不能成为检验理论的最后标准,理论的真理性最终只能回到实践中检验,文本的权威不管有多高,不能高过实践的权威,实践的结果最无情,它决不迁就任何文本。承认文本的局限性,绝不能成为贬低文本甚至否定文本的借口,而只能成为发展文本、超越文本的理由。经典文本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绕不过去的基础。(3)经验证实以“经验”作为衡量理论真理性的标准。经验来自于实践, 实践过程也是经验的累积过程。科学的理论应该为人们的经验所证实,经验证伪了的理论很难是科学的。“客观实际”“经验

15、事实”。过去不能说明未来。结论:有经验证实不了的理论,但却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理论。3、错误标准(1)时间标准以“时间”作为衡量理论科学性真理性的标准。一种思想的新与真、老与假没有任何联系,最新冒出来的思想可能一开始就是谬误,而 一个古老的思想可能至今仍然是真理。时间不能成为判断理论真理性的标准,只要没有超出理论的适用范围,真理就是不会过时。(2)有用标准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社会科学,主张凡是有用的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美】詹姆斯: “凡是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并使我们获得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上帝的观点是真理,因为“上帝的观念至少能给人以安慰的效果。”(3)权力标准谁掌握

16、了权力,谁就掌握了真理;谁垄断了权力,谁就垄断了真理;谁的权力大,谁的真理就多。职务可以给人以权力,但不能保证给人以智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研究人员应该保守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的品格,坚持独立思考的问学风格,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权威,不屈从权威,不畏惧权威,不依附权威,敢于直言,敢于说真话,敢于独立思考。(4)学术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学术在学术批评中成长,思想在思想碰撞中发展。因此,有人认为,学 术论争的结果也是检验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具有多大真理性的标准之一。学术发展鼓励理性的学术争鸣,鼓励不同学派的自由讨论,鼓励健康的学术批评,鼓励 跨学科的交流与对话,但不是因为它们能够检验真理,而是因为它们能够开阔人们探索真理的视野,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思维错误与理论误区,为发现真理提供线索、提供启迪、开辟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