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仁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9579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仁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仁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仁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仁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仁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仁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和 能力的培养论文关键词 仁爱英语 渗透 跨文化教学 论文摘 要 利用仁爱版英语 Project English 教材,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增加有关文化意识的介绍,让学生亲自体验来领略异域文化。使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全球化的新浪潮已经来临。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加频繁、更加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和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如果我们对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不重视,必然产生语言教学和文化脱节。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仁爱英语 Project English 突出交际与文化,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同时还要了解语言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教材在系统编排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并由浅入深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注重

3、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在实际的情景中恰当而灵活地运用语言。 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外语,学生可以了解异国文化,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语言又是文化的写照,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英国专家 Sir Edward 指出:”Culture is that complex whole that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nd mora1, law, custom a

4、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流文化的导入,还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一、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一)提高教育者自身文化素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广义上,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狭义上,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

5、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教学的要求。 (二)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我国中学英语学习的周学时很短,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精讲精练、大信息量的现代英语课堂模式,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

6、化知识,这都是需要我们教师努力的。 3(三)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Project English 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七年级下册 Unite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 中,出现了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以及不同节日 Lets celebrate 的话题。笔者就将风俗习惯以及节日的由来、庆祝时间、庆祝方式、饰物、礼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将中外人士行为习惯以及节日的对比作为重点以加深对文化差异的

7、理解。我向学生介绍:In Japan, when you enter someones home, you should take off your shoes. In Brazil, people never go out with their hair wet. In Indonesia, you mustnt point to anything with your foot. Dont eat with your left hand in Muslim countries, and dont touch a child on the head in Tailand.Unit 8 Topi

8、c 3 主要是谈论节日,核心是“Christmas”,讲述了圣诞节前后常做的事。通过与中国春节的对比和谈论,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学会尊重外来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给学生一个表达自我感受的平台。教材中可发掘的素材不胜枚举,只要教师有目的地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就会做到文化和语言并重。 二、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学的实践 (一)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渗透 将词汇的学习与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即 “文化渗透”法来施行词汇教学,也是跨文化教学的一个方法。比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发音的区别都能暗示出说话人的文化特征。在拼写方面,美国英语中的 center,color, traveled 和英国英语centre, c

9、olour, travelled 中也反映出英语的演变文化。在用词方面,中国人喜欢用”仙逝”来回避”死”,用”发福”来回避”变胖”,和英语中用 pass away 和 put on weight 来回避这种令人尴尬的词汇又有着同样的文化潜意识。 (二)英语语法文化内涵的渗透 4语法主要描述词的曲折变化、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语法规则。例如:英语词汇的曲折变化有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些在汉语中却没有,因而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有其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通过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必然对语言使

10、用者产生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如:汉语说”我想明天不会下雨”,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而不说:”I think it wont rain tomorrow.”这就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三)英语对话和课文中文化内涵的渗透 在跨文化交流中,谈话的内容、话题的选择是产生交流失误的主要因素。一个文化中人们习惯交流的话题可能是另一个文化中人们设法回避的话题;一种文化人们常常涉及的内容,可能构成对另一个文化中隐私

11、的侵犯。中学的英语阅读教学除了必要的知识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内创设议题。教师要灵活地掌握好教材的切入点,以利于学生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蕴涵来展开活动,进一步增进课堂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结束语: 实现跨文化交流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外语语用能力,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Project English 是适应跨文化教学的教材,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平台展开跨文化教学。提高对跨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大胆探索跨文化教学,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培养出具5有跨文化交流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05-0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新课改教师必读丛书(教与学系列)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9-1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