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之魂——创新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927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之魂——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改之魂——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之魂——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之魂——创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改之魂创新新课改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采用什么方法实施课改,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新课改从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出发,无论从教材、教法还是评价体系上都在做积极的尝试。新课改反对那种呆板的、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东西,主张创新,反对束缚学生思维,一改过去中学课本里陈旧的东西,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新课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究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教育者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教育者创新素质的高低对于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如

2、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能力,那么有才华的学生就会取得好成绩;反之,会使有才华的学生没有被发现而被埋没。教育者如果没有创造力,不懂得如何鼓励学生的创造力,那么教育活动本身也就失去了创造性。 二、更新教师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前提条件 创造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一定都优秀,甚至有些与学习常规和教学要求相悖,他们不是循规蹈矩、老实听话,往往表现为自作主张、别出心裁,喜欢标新立异。教师千万要注意诱导他们大胆想象,决不能因冲撞了老师而拒绝他们的创造力。应该看到,敢于想象、敢于作为的学生是大有前途的学生,不能只以其一两次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定学生的优劣。 三、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实基础 阿瑞提对个人

3、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2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激情,学生才会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拒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

4、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因地制宜,联系实际,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等因素,采用启发式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 如在讲授“describe feelings”时,给学生看几张分别是兴奋、惊讶、愤怒、失望、窘迫等表情的图片,并给出一组单词:nervous、excited、disappointed、worried、frightened、angry、relaxed、surprise,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予以解答:How do you feel? After an evening at home wat

5、ching TV. Just after an important exam.If you cant remember someones name.If you have to wait a long queue in a shop.If you go to a big rock concert.If you miss a bus or a train.If a large animal like a cow comes towards you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交换各自答案,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又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技能,同时也帮助他们克服了以

6、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给学生营造了创新教学的氛围。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动力 学生的感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只有在积极、肯定的感情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3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以此唤起学生积极的感情。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多用“please”、 “Would you please”;当学生对问题回答不上来时,应投给期待鼓励的目光,或说“Dont be nervous”、 “Take it easy”、 “Think it over, and

7、youll find the answer”;当学生回答错时,说“Never mind, you may try again”、 “It doesnt matter”;当学生回答接近正确时,说“Something like that”、 “Not too bad”;回答正确时,说“Good”、 “Very good”、 “Excellent”,并表示感谢“Thank you”。一旦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鼓励时,就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学习兴趣。 六、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

8、价,如英语采用听力、口力、笔试相结合,历史、地理、化学采用笔试和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性。 七、成功的诱导,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试金石 诱导好比汽车的电门钥匙,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要让学生丰富想象力,积极探索求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位学生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 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当我们站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起跑线上时,我们倍感责任的重大和光荣。让我们在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共同谱写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教育春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