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88940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摘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时代背景,本文从思想性、生动性、系统性、三维性、三观性、增值性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毋庸置疑,外语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高中生学习英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今后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尤其是在我国大力对外改革开放时代以及我国成为世贸组织重要的成员国之后,其优势不言而喻。因此,当务之急要讨论的不是废止英语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建立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自

2、发学习并高效学好。这就赋予外语工作者神圣的职责与义务:怎样引导学生学好外语,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并把英语作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要。当然,英语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学科,而语言是一个生成性极强的系统,具有交际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学习语言需要耐心、兴趣、方法、技巧、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及环境。在我国,这氛围和环境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因此,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应首当其冲地摆在首位,新课改很是强调这一点。既然英语学习的“落脚点”和主阵地在课堂,我们就要重视和坚守这块阵地。尤其在当今新课程背景下,务必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实时实地监控与管理,让课堂教学效果有效且高效。那么,如何以教

3、学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与促进教学任务完成并让教学效益升值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2手:一、课堂教学的思想性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

4、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过程与方法。可见,新课改赋予教师艰巨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思想观念要深刻清晰。 “新课改的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的关系,两者的发展是

5、双向互动的,教师要抓住这个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在新课改中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专业化的发展。从课堂教学的维度来看,新课程标准与传统的要求迥然不同。传统的教学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标则要求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四个3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传统课堂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新的课标要求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传统课堂以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线的精讲多练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学习。这些课标思想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认识定位要深刻,才不会出现“骑着毛驴找毛驴

6、”的老套路。二、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英语是语言学科,课堂教学若不注意艺术的话容易使学生乏味、枯燥,失去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倘若教师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激情澎湃,学得轻松,他们就会兴奋好奇,引起共鸣、思考与追求。近几十年来,英语作为中小学必修科目以及在高考中占据较重的地位但未能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其原因莫过于沉闷的“填鸭式”教学。中国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母语来学习,可谓“既爱之又恨之”。学生对英语的喜欢程度很大部分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新课程要求教师课堂授课言语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幽默,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英语语言课堂教学的生动形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使用大众化语言,如谚语、歇后

7、语、习语,多用比喻性词语,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具体逼真地描述事物,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说来容易做来难”,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及思维性,英语教师要顺利驾驭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生动有趣,这首先要求教师:(1)必须知识渊博、思想深刻。(2)授课语言幽默、讲解深入浅出。(3)教师的表演要动情感人。三、课堂教学的系统性 根据国外对外语教师的培养角度来看,英语教师应当具备语音学、句法学、二语4习得、课程和大纲设计、语法分析、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测试、语言与文化等系统的专业知识。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使用语言的能力,还应当知道如何教好英语。要知道如何教好英语,也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

8、学理论,知道语言是什么,知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知道语言交际有那些特点,知道外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之间有何异同等等。四、课堂教学的三维性新课程比较突出的一个特色是强调三维教学目标,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巨大挑战。三维教学目标,具体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它们不是孤立的三块,也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方面简单、生硬地加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是一个不可割裂的目标整体。 知识与技能目标只能在学生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际运用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目标,只有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

9、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的价值,亦可以说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须伴随着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恰当的方法形成与发展,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五、课堂教学的三观性新课程高中英语倡导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 从人本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5使课堂教学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因此,课堂教学决不是课

10、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应是教师不断思考、调节、更新、生成的过程。2.从课程角度来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实施操作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3.从教学角度来说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流、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高中英语所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与教学观来看生成性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程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六

11、、课堂教学的增值性增值高效是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追求。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尤其对于中国高中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及知识感悟能力。教师必须努力让高中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配合教师做好双边活动,使他们学得有价值,让课堂增值高效,为他们今后升入高等院校及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当然课堂教学的增值高效首先需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自身增值。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务必与时俱进,深入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只争朝夕,让学习、实践、反思、创新成为自己进步的阶梯,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新课改,新理念,新方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英语教师,要认清形势

12、,把握6方向,摒弃旧的教学陋习,赋予课堂教学以更新的内涵,努力让课堂教学增值增效。参考文献: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Abstract: Based on new curriculum idea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proposes assessment system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ideology, vitality, systematicness, three-dimension, three-sense and increment.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ssess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