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鬼魂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7.83KB
约7页
文档ID:38083034
鬼魂奏鸣曲的艺术特色_第1页
1/7

《鬼魂奏鸣曲》的艺术特色班级:学号:姓名:【摘 要 】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鬼魂奏鸣曲》是其经典的代表作 剧中各种人物思想灵魂的冲突以及精练形象充满哲理的语言构成 《鬼魂奏鸣曲》中总体的基调与倾向,其次是人物灵魂思想的矛盾重叠戏剧冲突以灵魂冲突为上乘斯特林堡将人物的思想灵魂写得如此复杂丰富要归结为他自身复杂丰富的灵魂,他是个敢于拷I'.-J自己灵魂的戏剧家斯特林堡是一位语言革新家,一生致力于语言的发展斯特林堡是时代的预言家,《鬼魂奏鸣曲》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义, 对整个人类灵魂的历史更具有意义关键词】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绝望中的希望矛盾的灵魂 语言大师奥古斯特 ?斯特林堡 (1849-1912)是瑞典杰出作家、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六十二个剧本,六十多种小说,变为全集五十五卷这位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一生都在贫病交迫中度过他青年时代正赶上巴黎公社这个社会矛盾空前激烈的时代,他的早期作品具有非常明确的革命思想和对旧秩序的强烈反抗精神他的《乌拉甫神父》(1872)、 《红房间》 (1829)和《新国家》 (1882)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对资产阶级作了深刻揭露和批判但在以后年代里, 由于瑞典的革命浪漫主义陷入低潮 ;他自己半生潦倒漂泊,横遭统治阶级的压制;加之几次婚姻都以破裂告终,落得妻离子散;这些创伤使他越来越陷入变态心理,后半生长期处于半癫狂的状态,从而用叔本华、尼采、弗洛依德的反理性哲学来看待社会和人生。

他的后期作品都带有浓重的神秘悲观色彩,把人生完全写成本能和欲望的冲突在他的眼里,人世间是一所疯人院,人与人间只有互相欺骗,尔虞我诈斯特林堡一生创作极其丰富,在戏剧创作方面尤为突出,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鬼魂奏鸣曲》就是经典的代表下面我就《鬼魂奏鸣曲》中的各种人物思想灵魂的冲突以及精练形象充满哲理的语言又是如何去服务人物性格塑造这两大方面来阐述斯特林堡这一剧本的伟大之处我们先来释义题目《鬼魂奏鸣曲》奏鸣曲本义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一般有两个主题旋律的反复变化和相互对比, 使音乐的整体效果逐渐增强 这题目就清晰地告诉我们 ,此剧中不但“鬼”在奏鸣,“魂”也在奏鸣;或者说,鬼魂在奏鸣,非鬼魂也在奏鸣事实上,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剧中的人物被割裂、 交叉 、重叠,被蒸发、凝固、离散、会聚 这种多种灵魂鸣奏的状态首先来自于戏剧的整体基调与倾向斯特林堡在 《鬼魂奏鸣曲》中,一方面借助“大学生”之口说世界上没有童贞的姑娘,恐怕只有在花朵里、树林里去寻找;世界上也没有忠诚和体面,也只能在童话故事和儿童游戏中才能找到;也没有说话兑现的人,也只有在想象中才有但在剧中的结尾,同样是借助“大学生”之口,希望“那时就会有和煦的阳光,干干净净的家,正正派派的朋友,十全十美的爱情。

‘大学生”还在剧中反复唱道:我看见了太阳/仿佛看到神奇的力量/对受害者要优礼相加/光明磊落者问心无愧/反朴归真才算得德行粹美斯特林堡就是这样矛盾着, 深刻着,他看穿了人类的把戏,但依然对人类的未来寄予温情的厚望所以,《鬼魂奏鸣曲》不是题目所标的那样吓人,也不是有人理解得那样绝望和悲哀斯特林堡揭示现实生活中痛心疾首的肮脏的人和事,是因为渴望更美好的现实得不到认可而所致在他冷艳凄如挽歌的语调中, 依然闪耀着人类良知和相信未来的光泽 斯特林堡在剧中以博大丰富的心灵,向往着拥抱人类美好的明天 如果没有这种博大的胸襟, 作品中的境界将会消失这就是《鬼魂奏鸣曲》中总体的基调与倾向其次是人物灵魂思想的矛盾重叠 《鬼魂奏鸣曲》中所有的人物没有单一的“正面”或 “反面”, 所有的形象就像一枚旋转着的硬币,不断地切换着 “正面”与“反面”,“我所有的剧本都有两种基本精神状态,它们时此时彼占据支配地位,有时又两者结合这就是说,既意识到事物的消逝,也意识到它的常在; 既意识到一片虚无,也意识到庞杂存在;既意识到人间虚假的透明度,也意识到它的浑浊度; 既意识到光明,也意识到黑暗这两种基本状态在《鬼魂奏鸣曲》中,“老人”的形象是个典型的代表。

按照常规来看,“老人”显然是个“反面”人物他摆布着人的命运, 杀死一切敌人, 从来不宽恕一个;“老人”明明想把挤奶姑娘诱骗到冰上去淹死, 却胡乱编造出自己把一个曾经快淹死的姑娘救活;年轻的时候,“老人”用花言巧语骗走姑娘的一片痴心,等他玩腻了,就想方设法让姑娘主动离开; 他伪造张 “大学生”爸爸欠他的一笔债,把其弄得倾家荡产,其实, “大学生”的爸爸根本没有欠“老人”的债就是这样一个恶魔似的老人,在他身上却有非常“正”的一面老人”喜欢读报,对人类的命运特别有兴趣,对一切即将发生的事情料事如神;“老人”还一直在寻找星期天出生的孩子,因为星期天意味着轻松快乐 ;“老人”帮 “大学生”介绍寻找工作时,还竭力要撮成 “大 学生”与 “姑娘”之间的恋情; “老人”对所爱的女人也海誓山盟,要永结同心,并谦虚地说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懂得的东西的确不多 ;“老人”敢于揭穿“上校”虚伪的本性——伪造学历和社会出身地位;“老人”还忏悔说自己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尽 管别人也干过对不起 自己的事,发誓要在死掉之前做一些对得起别人的事;所以,“老人”希望 “大学生”能当他的儿子,享受 其全部遗产对于 “老人”,我们借助剧中约翰逊的一句台词:“说 起他来可一言难尽——说他是哪一号人都可以。

即便是所谓 “正面”人物的 “大学生”,也有着人类嗜赌的恶习,并且深知自己不具有风信子花所具备的美德;他对 “厨娘” 和“女仆”屡次发出 “滚开”的暴躁的声音,态度恶劣剧中的 “上校”会打女人,他那上校的军衔也是以家族的名义在美州中骗到的 ,但他对于 “大学生”在灾难中表现出来的高贵行为表示赞赏,请“大学生”到自己家里作客是莫大的荣幸所以,斯特林堡的《鬼魂奏鸣曲》中的人物都是如此的矛盾复杂和丰富各种戏剧作品都要表现矛盾冲突,在所有人物、社会等矛盾的冲突中,而尤以灵魂冲突为上乘人的思想灵魂的矛盾冲突不是不可以调和的,即使不可以调和,只要附在一个人身上,这本 身也是一种调和正如任何生物都不是由同质的分子组成,为了 共存 ,必须有互相对立的分子去支撑,就像不同方向的拉力才能构成直立的物体一样一个真实的灵魂,他的斯特林堡从1910 年到 1912 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语言的文章和一整套书其中有《世界语言之根)、《母语的历史》、《中国文 字的起源》等他指出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有着相同之处,他找到 了被前人忽略了的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关系根植于人类人性的一致性和人类灵魂的共同性现在,我们再来谈谈《鬼魂奏鸣曲》,摘取其中的只言片语,享受这位语言大师提供给我们的 语言大餐。

世界上一切施舍行为,都使对方感到丢脸的 ‘ 生活是个 狡猾的圈套,你刚躲开这个坑,就会掉进下一个坑去‘老婆打算谋害亲夫的时候, 都会编造这种鬼话‘所以,我主张一声不响这样一个人可以好好思量, 回想过去的一生 沉默最能显出真情 ,说话反倒掩盖真相‘一对假证人,只要证词对得上,证 据就能成立 ‘ 要是人们真要都老老实实,这个世界也就完蛋了以上这些对话充满哲理, 但这些哲理的语言不是连篇累牍力量型的,而是非常地轻松, 生活化的 我们再来看看斯特林堡那些非常形象的诗意化的语言,我们就会真正感觉到什么叫语言大师的魅力了我现在冷得要命; 个人只要动不了,血管都像僵了似的‘他们一起吃饼,也是 口一 121轻轻啃着,声音活像顶楼上的老鼠在嚼啃东西‘是罪恶阴谋、虚情假意的臭恶气味把她弄得容颜憔悴‘佛菩萨在大地盘膝打坐,俯瞰大地,看着它长高长大,成天堂释迦牟尼佛就是要把苦海变成天堂 ? ‘ 雪花就是飘落下来的一颗颗星星——每朵雪花莲正是从雪地里升起来的星星 斯特林堡的 《鬼魂奏鸣曲》,从发表到现在整整过去一百年了一百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人的灵魂里的东西却没有多少变化,一切优美的语言依然历久弥新。

斯特林堡已成为超越他们时代的预言家,他在戏剧作品中提出的许多问题, 依然是我们现在面临着的问题,他的作品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义而斯特林堡在《鬼魂奏鸣曲》挖掘内心深处的忏悔与痛苦,愤怒与无奈,每一个字都直指人们的心灵他那自我拷问灵魂的精神则构成了一部交响乐般的伟大作品这既是一部 “鬼魂奏鸣曲”,也是一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一个人的灵魂,更是整个人类灵魂的历史参考文献1 建 钢、宋 喜、金一伟编译.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获奖演说全集[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291~292 2 转引于《光明日报》, 2007.2.6 3 斯特林堡著、高子英译.斯特林堡戏剧选[M] .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81 4 袁可嘉主编.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下)[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444 5 尤 内斯库等著.现代 艺术札记[M]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2001:64 6 拉格尔克郎斯著、高子英译.斯特林堡传[M]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445 7 拉格尔克郎斯著、高子英译.斯特林堡传[M]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531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