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种植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7978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芪的种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芪的种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芪的种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芪的种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芪的种植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芪的种植技术中药种植是农民的一条致富途径,随着我国医药保健事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将投入到中药生产中来。 为了获得中药材的高产、 优质及高效益, 下面介绍黄芪栽培技术。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产于东北、华北等地。以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能。有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均为正品。黄芪为深根性植物,主根长20-80 厘米。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野生于草原干燥向阳的坡地,种子发芽不喜高温,14-15为发芽适温。种子发芽和苗期需要充足水分, 否则不出苗或干旱而死亡。 蒙古黄芪花期 5 月下旬,果期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膜荚黄芪花期6 月下旬,果期 8 月至 9 月中旬。盛

2、花期土壤不宜过干,以免落花落果,幼苗细弱,怕强光,稍有荫蔽,容易成活,成年植株和生长期喜干旱和充足的阳光。一、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黄芪喜凉爽,耐旱、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土质深厚的壤土为佳。选地后,耕深30-40厘米,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磷肥 2530 公斤,耙耱平整后起垄(或畦) 。一般垄距 50-60 厘米,畦宽 1.2 米。作畦时,最好每两畦开一深沟,深 45-50 厘米;两畦之间开一浅沟, 沟深为 20 厘米,作为作业道, 可适当放宽,畦高 1520 厘米。2、种子处理。黄芪种皮坚硬,播后不易发芽,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3、将种子浸于 50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到40后浸泡 24 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也可以在种子中放入2 倍的河沙搓揉,擦伤种皮,也能迅速发芽;还可用7080% 硫酸浸泡种子 35 分钟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洗净种子后稍干即播种,发芽率达90% 以上。3、播种。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春、秋、夏均可播种。 春播在 3 月中、下旬;秋播结冻前播种,竖年春出苗;风沙干旱地区,春、秋播难保苗,且春季出苗时易招引苗期虫害。因此,采用夏季6-7 月播种,则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条播,在垄上开 3 厘米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里,种子拌适量细沙,覆土 1-1.5

4、厘米,将种子盖严,稍加镇压。亩播量1-1.5 公斤。平畦种植也可以,但发病较多,根形不如垄栽的好。生产上常用育苗移栽, 将直播苗按 2040 厘米的株行距栽植,沟深 1015厘米,将苗顺放于沟内,播后覆土,亩用苗1.5 万株左右。4、栽培管理。中耕除草间苗定苗。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齐长。因此,苗高4-5 厘米时,应及时中耕除草。 苗高 7-8 厘米时进行第 2 次中耕除草。苗高 10-12厘米时,膜荚黄芪按9-10 厘米,蒙古黄芪按6-7 厘米结合第 3 次中耕进行间苗定苗。追肥。第 1、2 年生长旺盛,根部生长也较快,每年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1-2次,亩沟施厩肥 500-1000

5、公斤,如施用化肥应以磷钾肥为主。灌溉与排水一般不灌溉,但播种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以促进种子萌发出苗。雨季湿度过大,根向下生长缓慢,并易烂根,应及时疏通排水,以利根部正常生长。5、病虫害防治。(1)病害。主要病害为白粉病, 受害植株病叶早黄, 脱落,在气温为 19-20,空气相对湿度为 40%-60% 时,病害蔓延。病菌在寄主残株上越冬。防治方法:清园处理病残株时以个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发生期用50% 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喷防或 BO-10生物制剂喷雾。紫纹羽病,为害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黄萎最后整株死亡。应拔除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粉消毒。同时应加强其它虫害防治。(2)虫害豆荚螟

6、。 一般 6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发生。 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苞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人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人土结茧越冬。防治方法:在花期用90敌百虫 1000倍液,或 40 氧化乐果 8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隔 7 天 1 次,直至种子成熟为止。豆荚蝇。 幼虫从嫩梢逐渐向下蛀人茎秆中危害,致使顶部嫩梢逐渐枯萎, 植株易遇风即断。防治方法:在发生期 (6-7 月)用 90敌百虫 1000 倍液, 或 25亚胺硫磷乳油 800倍液进行喷雾, 7天一次,连续 34 次。蚜虫。 是黄芪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虫害。 主要危害黄芪茎叶,成群集聚于叶背、幼嫩茎秆上吸食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茎秆发黄

7、,叶片卷缩,落花落荚,籽粒干瘪,叶片早期脱落,以致整株干枯死亡。防治方法:用 40的乐果乳油 1000 倍液,或一遍净 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黄芪籽蜂。黄芪籽蜂是黄芪种子小蜂、内蒙古黄芪籽峰、北京黄芪籽蜂、圆腹黄芪籽蜂、拟京黄芪籽蜂和黄芪籽金小蜂的混合种群。它们的主要习性大致相同。在黄芪青果期,幼虫钻人种内取食种肉, 只留下种皮,危害率一般为 10 30 ,严重者可高达 4050,寄主植物主要是黄芪属植物,有转移寄主危害的情况。防治方法:清园,减少虫源;在黄芪青果期,用40乐果乳油 1000 倍液喷雾防治。6、采收与加工。留种 播种后第 2 年开花结籽。当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棕褐色即可采收。种子成熟期不一,应随熟随采。 如采收过迟, 果荚开裂,种子散失。果荚采收后,晒干脱粒,去除杂质贮藏备用。采收 膜荚黄芪播种后 2-3 年采收,蒙古黄芪 3-4 年采收,年限短一般品质不佳。秋季地上部黄萎后收获,先割除地上植株,然后将根挖出,要深挖,防止挖断主根和损伤外皮。可从地一头挖起,挖出断面,进行翻倒。加工 根挖出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根茎(芦头) 、须根,阳光下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 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成品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一般亩收干货150-250 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