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隧道毕业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7905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86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铁隧道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铁隧道毕业设计(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 目录第一章绪论 .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 1.2国内外发展现状 . 1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1.4长边隧道工程概况 . 2 1.4.1 工程概况 . 2 1.4.2 地层岩性 . 2 1.4.3 水文地质条件 . 3 1.5 工程地址条件评价 . 4 1.6设计原则及有关技术指标 . 4 1.7设计遵循的规范 . 5 第二章隧道洞口设计 . 7 2.1隧道洞口位置及形式选择 . 7 2.1.1 洞门位置选择 . 7 2.1.2 洞门形式的选择 . 8 2.1.3 洞门确定 . 8 2.2隧道洞门设计及强度、稳定性检算 . 8 2.2.1 洞门稳定性及强度检

2、算: . 8 2.2.2 出口洞门的检算 . 11 第三章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 15 3.1 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 15 3.1.1 荷载计算 . 15 3.1.2 内力计算 . 16 3.1.3 配筋计算及检算 . 19 3.2 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 24 3.2.1 荷载计算 . 24 3.2.2 内力计算 . 25 3.2.3 配筋计算及检算 . 27 3.3级围岩隧道洞身设计及配筋 . 32 II 3.3.1 荷载计算 . 32 3.3.2 内力计算 . 33 3.3.3 配筋计算及检算 . 35 第四章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 41 5.1施工准备工作 . 41 4.2

3、总体施工方案 . 41 4.3施工工艺 . 42 4.2.1 小导管超前注浆 . 42 4.3.2 初期支护 . 43 4.3.2 二次衬砌 . 46 4.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 47 第五章防水施工工艺 . 49 5.1EVA 复合防水板施工工艺 . 49 5.2施工缝、变形缝处理 . 52 1 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实现高速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是当前中国铁路技术进步的重要课题之一。截至2015 年底,我国已成功修建了7500多座、总长超过4300km 的铁路隧道,隧道数量和总长度均居世界前列。“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修建超过3000km 的铁路隧道,其中客

4、运专线隧道超过1000km。 现阶段正是我国大力修建高速客运专线的时候 ,在建的有哈大线、京沪线、合武线、石太线、郑西线、武广线等。由此可见,隧道在山区铁路线上的作用。1.2 国内外发展现状我国现阶段对于铁路隧道的研究虽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要与日本的青函隧道 (目前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 全长 53.9km,海底长度 23.3km)和英法海底隧道(世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长度50.5km,海底长度 37.9km)相比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隧道的设计与计算理论的发展,其中支护结构体系是隧道设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隧道支护体系系统的设计经历了结构从单一到多样,计算从简到繁,从经验设计

5、逐步上升到理论分析等阶段。新奥法(NATM )的出现将喷锚支护的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并迅速在各项地下工程中广泛采用。我国在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采用以后, 逐渐取代了耗费大量木材的木支撑。我国又在 70 年代末,开始用格栅或钢拱支撑加喷混凝土以提高支护的强度和刚度。随着不良地层施工技术的发展,小导管注浆等超前预支护和地层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 意大利、日本等国把管棚、 旋喷拱、预支护(预切槽)称作先进的预支护技术。管棚在我国已经成功推广,旋喷拱2 和预切槽正在研究实验阶段。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认识长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荷载 -结构法进行荷载

6、计算, 包括内力计算、 结构配筋、裂缝检算。(2)制定区间隧道总体施工方案, 包括施工方案、 施工总体部署。(3)制定区间隧道结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4)防水设计。(5)监控量测设计。1.4 长边隧道工程概况1.4.1 工程概况该隧道位于颜盾镇长边村,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 19.6-91m,区间最高点为大寨尾主峰,高程91.90m,最低点为隧道进口附近的鱼塘,高程 8.50m,相对高差 83.4m,自然坡度 10-45 度,偶见陡坎,山体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良好,出口左侧为一机装厂,乱挖比较严重,隧道进出口附近分布村庄,进出口仅有小路可达, 交通条件差。 该隧道区属亚热带

7、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沛,年平均气温21.1 度。年平均降水量1763.9mm,四至九月暴风雨较为集中,为汛期,将于量占全年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沿线各地每年不同程度受台风袭击,7-9 月台风威胁最大。该隧道设计进口里程SDK1+010,出口设计里程为SDK1+861,隧道中心里程 SDK1+435.5,隧道全长 851m。1.4.2 地层岩性区 内 地 层 由 新 到老 依 次 出 露 有 : 第 四 系 全 新统 坡残 积层(Q4dl+el),下伏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52 (3),各地层分3 述如下:粉质黏土( Q4dl+el):褐黄色、灰黄色,硬塑,成份以黏粉粒为主

8、, 含有 15%中粗砂,黏性一般。 主要分布在隧道区域表层,属级普通土, C 组填料。花岗闪长岩 W4(52(3):全风化,褐红色、 灰黄色,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呈土柱状,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黑云母,除石英矿物外,其他矿物基本分化成黏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属级硬土, C 组填料。花岗闪长岩 W3(52(3):强风化,灰黄色、 灰褐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长石、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等组成,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锤击易碎,属级软石,A 组填料。花岗闪长岩 W2(52 (3):弱风化,灰白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新鲜,成分以长石、石英、角闪石为主,岩体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锤击声较脆,较难碎,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属级次坚石,A 组填料。1.4.3 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测区地表水主要为冲沟水,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多沿沟槽排泄,沟槽内地表水流量随季节变化,雨季时较大,可增大数倍。(2)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测区表层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以粉质黏土为主,第四系孔隙潜水不发育,并且随季节动态变化大,由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