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7773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 加工 提要:本文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情况略作考述。文章认为: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果品生产取得了一定发展,主要表现在:枣、栗、桃、李、杏、李、梨及林檎、柰、柿等传统果品,种植区域有所扩展,见于记载的品种显著增多,涌现了不少名产及著名产区;葡萄、石榴、核桃等外来果品逐渐得到推广,开始在当地果园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对当地的果品消费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当时这一地区的果品加工,主要是制干、作脯、腌渍、作果油、作果麨及加工果酒,某些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后代所长期延用。 关于魏晋隋唐时期(约相当于公元三至九世纪)我国北方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

2、的情况,农史及中古史研究者虽曾间或言及,但均十分简略,不能使人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总体印象。有鉴于此,笔者多方杷梳史料,试图对此作一力所能及的考述,以期对当时这一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情况,获得一个较为全面而具体的认识。综合有关资料,我们可以肯定: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果品生产与加工较之前代有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一、传统果树品种增加、分布区域扩大,并涌现了一批优质名产和著名的果品产区;二、汉代以后陆续传入内地的多种外来果品,这一时期逐渐在北方地区推广种植、成为常见果树,并在当地民众生活中产生了实际的影响;三、果品加工较之前代亦有所进步,果品加工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分别略作陈述。 一、传统果品继续发展

3、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当家果品仍旧是本地原产的枣、栗、桃、李、杏、梨等2若干种类,但这一时期,上述果品的生产在前代基础上又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品种增加、产地扩大、名品辈出,这在郭义恭广志、贾思勰齐民要术及其它文献中多有反映。以下略加分述。 1、枣自上古以来,枣即是北方地区的当家果品之一,先秦文献中已有栽培和收获的记载1;至汉代,已出现安邑(今山西夏县、运城一带)等著名产区,生产规模甚为可观2。 至魏晋隋唐时期,北方地区枣树种植甚为广泛,晋傅玄枣赋称:当时枣子分布,“北阴塞门,南临三江,或布燕赵,或广河东”,其枣“离离朱实,脆若凌雪,甘如含蜜;脆者宜新,当夏之珍,坚者家干,荐羞天人。”3,诚为分

4、布广泛的美果嘉啖。 由于枣子种植的发展,当时涌现了不少品质嘉美的名枣品种及著名产区,明确见于文献记载的枣名已达数十个。据郭义恭广志4记载,当时闻名于世的有:河东安邑枣、东郡谷城紫枣、西王母枣、河内汲郡枣、东海蒸枣、洛阳夏白枣、安平信都大枣、梁国夫人枣等名品,此外尚有大白枣(名曰“蹙咨”,小核多肌)、三星枣、骈白枣、灌枣;又有狗牙、鸡心、牛头、羊矢、猕猴、细腰、氐枣、木枣、崎廉枣、桂枣、夕枣等不同名目,大体反映了当时枣子的重要品种及其产区。 河东地区产枣甚盛,品质亦佳,齐民要术卷 4种枣第三十三引尔雅“郭璞注”称:“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卵”;曹魏时安邑枣为“御枣”,时称龙眼、荔枝不能比5,

5、正因为当地枣子品质上乘,故连南方人亦盛加称赞6。至唐时,该地区所产干枣为贡品7今河南境内的汲县、新乡及洛阳等地,当时也是著名的产枣区,分别产有“河内汲郡枣”(一名墟枣)、 “洛阳夏白枣”等著名品种。河北地区的安平信都(在今河北冀县一带)也以产枣著称,该地所产枣,史书记载甚多,魏晋人士盛加称赞8。3另外太平御览卷 965果部二引杜宝大业拾遗录还记载有一种“仲思枣”,“枣长四寸、五寸围,紫色细文文绉,核肥有味,胜于青州枣”。传说是北齐时一位名叫仲思的仙人得此枣种之,故亦名“仙枣”,“海内唯有数树”;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 606 年),信都曾上贡 400 颗。又据元和郡县志卷 17河北道二“冀州”载

6、:当地有“煮枣故城”,“在(信都)县东北五十里。汉煮枣侯国城,六国时于此煮枣油,后魏及齐以为故事,每煮枣油,即于此城。 ”可见这一地区中古时代产枣甚盛,而且品质特嘉。 今山东省境内亦多产名枣,其中东郡谷城(今山东东阿一带)的紫枣,枣长二寸;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与山东临沂交界地区)还特产一种“蒸枣”;此外,齐民要术又记载当时青州齐郡西安、广饶二县(今山东临朐至寿光一带)所产的乐氏枣,“丰肌细核,多膏肥美,为天下第一。 ”相传该枣是乐毅破齐时从燕地带来的良种9;至唐代青州北海郡亦以美枣称贡10 “西王母枣”为中古文献中出现频率甚高的名枣之一,据称西晋时宫苑之内栽有不少11;十六国时石虎亦于邺城苑内种

7、之12北魏时,洛阳城内亦有种植13不过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枣,诸书记载不一,广志云其“大如李核,三月熟”,应是一种小枣,但据上引其它文献则又象是一种果实特大的枣。不过,枣子再大,亦不可能达“三子一尺”甚至“长五寸”14,这当是文人夸饰之词;至于西王母枣的成熟期,诸书记载亦不一,广志称“三月熟”应无可能;邺中记称“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又嫌太晚,洛阳伽蓝记云“霜降乃熟”则近合理。诸书记载出现如此多的矛盾和不合情理,令人怀疑“西王母枣”是不是一种实指的枣名。无论如何,这至少说明当时北方盛产品质佳美的好枣,故人们每以仙品视之。 由于枣子在古代不仅是果品,而且还常作粮食,故政府对于枣树栽培亦特别重视

8、,自4北魏至于隋唐,“均田制”都规定受田民户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枣及其它杂树果木,如魏书卷 110食货志云:“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夺其不毕之地。 ”15这类制度规定,无疑大大促进了枣树种植的发展。 2、栗栗也是古代北方的重要果品,诗经中已见有记载;至汉代,史记货殖列传称“燕、秦千树栗”,其经营者富可比千户侯。至中古时代,栗子生产又有所发展,齐民要术卷 4 设有种栗专篇,四时纂要也多处讨论栗子的生产与加工。大体上说,魏晋隋唐时期北方的栗子,仍以燕赵地区和关中一带出产最多,是两个最大的产区,所出

9、栗子品质也最好。对燕赵地区的栗子,郭璞甚为推重,其毛诗疏义说:“五方皆有栗,周秦吴杨(案:杨当作扬)特饶,唯渔阳范阳栗甜美长味”;卢毓冀州论也称:“中山好栗,地产不为无珍”16;唐朝时期,栗曾是幽州的重要土贡品17。关中地区也产好栗,郭义恭广志说:关中有一种大栗,“如鸡子大”18。中古时期,栗子不仅作果品,出产丰富的地区也以此充粮。此外,当时北方地区还出产一种榛栗(即榛子)19。不过,榛子自古即以野生为多,中古时代、特别是饥荒时期,人们常入山采以充食。 3、桃和樱桃桃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在先秦已被人工种植,多次见于当时文献的记载,如诗经魏风中有园有桃篇,诗经国风桃夭中的“桃之夭夭”,更是

10、人们所熟悉的诗句;至汉代,北方人民已培育有不少桃子品种,单西京杂记即记载有 10 个品种20。及至魏晋以后,北方地区桃的生产又有了一定发展,郭义恭广志记载说:当时的桃有冬桃、夏白桃、秋白桃、襄桃、秋赤桃等,其中秋赤桃品质甚美21;散见于其它文献记载的桃树品种还有不少个。魏晋北朝时代北方的桃,声名最著的品种有邺城的勾鼻桃,栽种于石虎的苑内,据称这种桃大可重至三斤或二斤半522;此外还有洛阳华林园内的“王母桃”,这种桃“十月始熟,形如括(案:当作栝)蒌。俗语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劳。亦名西王母桃”23。历史文献关于西王母桃的记载甚多,这与汉武帝会见西王母神话传说的流传有关。 不过,在唐代,文人们说得

11、最多的却是樱桃。樱桃,一名含桃,又名楔桃,虽然自古即以桃名之,但实际上并非桃类。 早在先秦时代,樱桃已用于宗庙祭祀24。西晋时代,宫廷内苑颇多种植,晋宫阁名称:“式乾殿前,樱桃二株,含章殿前,樱桃一株,华林园樱桃二百七十株。 ”25唐代两京樱桃种植甚盛,宫廷内苑也栽种有不少,当时皇帝每以樱桃赐与大臣,臣子承恩受赐后,往往要写下感激涕淋的谄媚诗章26;新进士及第,常要开所谓“樱桃宴”,时俗十分重视,以致一些人不惜重金置办。27 4、李同样古老、而且栽种广泛的果树还有李,在先秦时代亦已人工栽种。至汉代,据称汉武帝建上林苑时,群臣所献的李树良种就有 8 个。28至魏晋北朝时期,李的品种增加了不少,广

12、志即记载有:赤李、麦李、黄建李、青皮李、马肝李、赤(当作房)陵李、糕李、柰李、劈李、经李、杏李、黄扁李、夏李、冬李、春季李等 15 个品名,贾思勰又增记了木李和中植李。29当然,当时声气最大的李并非产于北方,而是出自房陵(今湖北房县),时人诗文屡有提及。魏晋时期人们对李似乎很重视,有人家有好李,只因怕别人得到其种,竟然在卖李时总要把李核钻破30。不过,唐代文献中关于栽李吃李的记载似乎不多,不知是什么缘故,也许象当时禁食鲤鱼那样,因唐朝皇室姓李故禁食之? 5、杏杏早在先秦时代已出现于苑囿之中31,也是北方原产并广泛分布的一种果品,这一时期也涌现了一些著名品种和产区,如广志就记载说:“荥阳有白杏,

13、邺中6有赤杏、有黄杏、有柰杏。 ”32魏晋时期魏郡出好杏,时人甚称之33,有些地方还有大片的野杏林分布,齐民要术卷 4种梅杏第三十六引嵩高山记说:“东北有牛山,其山多杏。至五月,烂然黄茂。自中国丧乱,百姓饥饿,皆资此为命,人人充饱。 ”34而位于济南郡东南的分流山也有一种好杏,杏林成片,其杏“大如梨,色黄如桔,土人谓之汉帝杏,亦曰金杏。 ”35可能也是一种野杏。杏子不但果肉可食,而且杏仁也是一种珍味,寒食节多用之作粥,唐肃宗某年,“洎将寒食,京兆司逐县索杏仁以备贡奉”,可见宫中所需甚多36。 6、梨诸果之中,最能解烦释渴的是梨。早在先秦时代,诗经等文献中已有关于梨树栽培的记载37。据记载,汉代

14、皇家园囿中栽种有不少良种梨树。38到了魏晋北朝时代,北方地区梨的品种更多,产地也更广了。这从广志等书的记载就可以看出。 齐民要术卷 4插梨第三十七引广志称其时,有“洛阳北邙张公夏梨,海内唯有一树。常山真定39,山阳巨野,梁国睢阳,齐国临淄、巨鹿,并出梨。上党楟梨,小而加甘。广都梨又云巨鹿豪梨重六斤,数人分食之。新丰箭谷梨。弘农、京兆、右扶风郡界诸谷中梨,多供御。阳城秋梨、夏梨。 ”此外,齐民要术还记载有齐郡出产的朐山梨和另一种别名为“糜雀梨”的张公大谷梨40;一种从汉武帝时代即开始栽培的美梨“含消梨”(可能即是上面的张公大谷梨),在北魏时期仍栽种于洛阳城南的劝学里,据说这种梨“重十斤,(梨)从

15、树着地,尽化为水”41,可见是一种十分松脆的好梨。由这些记载可知:在魏晋北朝时代,北方地区各地均产梨,其中今河南洛阳、商丘、登封、灵宝,河北正定、平乡,山东巨野、临淄,以及山西东南部和陕西关中一带,乃为著名的梨产区。关于唐代的梨,我们没有找到太多的材料,但河东绛州、河中府一带(今山西南部)肯定出产上等的好梨,因为这些地方的梨在当时是贡品42;而真定所产的一种紫花梨,唐时也作为贡品上献皇帝,据说这种梨还曾用于7治疗唐武宗的心热之疾。43 7、其它除上述而外,这一时期还有一些其它果品。比较重要的有瓜,即甜瓜44。据齐民要术的引载,当时全国各地瓜的品种很多,所引广雅、 广志及陆机瓜赋分别记载各地瓜的品种 9 个、12 个和 14 个,这些品种的瓜虽然并不都产自北方地区,但产于这一地区者必定不少45,傅玄瓜赋称:不同品种的瓜“白者如素,黑者如漆,黄逾金箱,青侔含翠”,其中“旧有蜜筒及青栝楼,嘉味溢异,鲜类寡俦,一啮之顷,至三摇颈,细饥(案:当作肌,即瓜肉)蜜(案:当作密)理,瓤少瓣丰,旨绝异,食之不”46,可见是上好的品种。 齐民要术种瓜篇记载瓜的栽培技术甚为详细,自选种、选地、下种、锄草、治瓜笼至收摘,均一一讲解,还专门记载了比较高产的区种瓜法,说明当时瓜的地位相当重要;唐末的四时纂要中讨论种瓜的条文也有多处。从各种文献的零散记载来看,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