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7497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第三册复习题(二)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中心校朱利强一、选择题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是()A.震悚(sh ng)怂恿(y ng)缥缈(mi o)犀利( x) 晨曦 (x ) B.湍急( zhu)掳去( n)剽悍( pi o)对峙(zh) 鹤唳(l ) C.咨文( z)湛蓝( zh n)湮没( y n)摩挲(su)希冀(j ) D.粗拙(zhu)翱翔( o)迄今( q)惊骇(h)蜷伏(ju n)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迁徒娴熟天生丽质无剂于事漠不关心B.侥幸故障眼花瞭乱获益非浅各领风骚C.鞭策清澈问心无愧迥然不同寡不敌众D.笼罩安佯略胜一踌秩序井然滥芋充数3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意思的解释,

2、不正确的一组是()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么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脏而不光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白白地)B他殷勤地点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热情而周到)C马无故亡而入胡。(亡:走失。 )何为使子(派遣)D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散步。 (不真切,不清楚)何忧令名不彰耶?(令:美好)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王曰:“缚者曷为者也?”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D.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5.下列各项短语中结构方式完全相同的是()A.妙不可言安身立命万人一心来来往往

3、B.忍无可忍独具匠心龙马精神行成于思C.先见之明执迷不悟扣人心弦明察秋毫D.鸡飞蛋打万水千山镜花水月落花流水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色彩选自闻一多诗全编,闻一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红烛 死水等。B.观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仅二百多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气势、水军演习的动人情 景和吴中健儿的弄潮技术。C.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D.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四部分。其中导语常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香港在历尽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B.只有全民族思想

4、道德提高了,社会就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C.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要克服没有计划没有重点。D.元旦晚会时,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的笑容和歌声。8.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用得不恰当的是()A 讲到那一段日子所遭受的屈辱,她的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流不停。B.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C.大雪初霁,天地茫茫。如月光普照大地,如白云铺洒人间。E.朵朵鲜花欢闹着,绽出最灿烂的笑颜。9.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为恰当的一项是()1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2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3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5、。4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5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A42513B.13425C.13452D.4213510.下列各项默写与原文完全相符的一项是()A.国在山河破,城深草木春。感花时溅泪,恨鸟也惊心。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棵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长猿高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D.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6、/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二、默写、积累。1.至于夏水襄陵,。,。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的句子是,抒发作者感慨的句子是?。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一轮明月表达对老朋友的牵挂与祝愿的诗句是 ,。4.登飞来峰揭示哲理的名句是,。5.论诗中表达作者的诗歌创作的观点的诗句是,。6.刘禹锡的秋词中诗人对于“秋”的看法是,渴望自己大有作为的诗句是。7.,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三、阅读。(一)德国专家发表报告指出全球变暖速度明显加快据新华社柏林4 月 28 日报道德国 3 位气象专家日前发表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过去 100 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升

7、高了0.7 摄氏度,而在未来50 年中,气温可能会再提高2 至 5 摄氏度。这个变化相当于从上一个冰川期至今,即过去近1.8 万年的温度变化速度。这 3 位专家分别是马克斯 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的拉蒂夫及德国气象局的津德里茨基和维斯普。他们指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加快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证实,50 万年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高过,而过去的10 年也是最近1000 年来最温暖的10 年。全球变暖也导致恶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仅在1990 年至 1999 年的 10 年中,全世界就有400 万人死于各种自然灾害。过去50 年里,全世界共发生了255 起严重的自然灾害,

8、其中仅洪水和风暴就造成了大约140万人死亡。 在美国, 平均每年有大约1000 人死于高温。 在德国, 每年夏季被炎热夺去性命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3 位专家强调,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快负有责任,因此必须为保护大气环境作出努力。这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减少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满足人类的需求。1.本则消息的标题分为和,前者的作用是;后者的作用是 。2.文章开头的“据新华社柏林4 月 28 日报道”在消息中叫,它交代了,它在消息中的作用是。3.本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是。4.划“ ”线的句子用的写作手法是,这样写的作用是。5. 本则消息引用了大量数据,这

9、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二)燕雏(节选)一大早,孩子抱着一块船板泅过浅水湾,在礁岩下的背风处,他找到了老爷爷。“, 妈妈病了,咳血 , ”他畏缩的看着老人的面孔喃喃地说,“钱花光了,就要断药 , 我, ”老人用力眨巴眨巴昏花的老眼,仍是啥也没说,只将手中削好的拉达和一只旧网兜递给孩子,领他走进岩洞。他们又找到了燕窝。老人用粘泥在燕窝边垒成一个个假窝,教孩子将小燕移进去,然后摘下那些变黄变脏的真窝。“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他们坐下啃干粮时,少年问。老人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别老惦着小燕, 多想想你妈的病吧。 ” 老爷爷说, “ 治那种病很费钱的哟 , 得采到最值钱的赤燕窝 , ”“是红色的燕

10、窝吗?”“红色的。燕妈妈看到窝儿被人换掉,就会不要命的赶筑新巢;唾液用尽了,燕妈妈又急又累,就会吐出血来,窝窝就红了 , ”“我明白了。 把小燕搬到泥窝, 就是逼着妈妈 , 吐血!” 少年凄然说,“爷爷, 够了吧, 别再逼它们 , ”“今天是最后一次采窝了。”爷爷说,“然后,咱们要等到明年, ”少年心中一阵紧缩。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 去卖血了。妈妈刚刚能起床,再去卖血,她, 受得了吗?一老一少攀上礁岩,爬进他们粘过泥窝的洞子,去采那种最值钱的红色燕窝。可是,那些洞里依然只有泥窝,装着早已死去的干缩了的雏燕。出入了数十个洞穴,他们没有采到一只红窝。孩子失望极

11、了。“别急。”老人安慰他, “我说过,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但傻鸟儿总会有的, ”他们又走进那个窝孔般的临海洞穴。哦,一只大燕子伏在洞底,在踏之上,在泥窝边的石壁上,凝结着一只极大的透着殷红血色的窝;一对黄嘴小燕在这美丽的新居里正兴高采烈的闹着。少年捧起地上的母燕。母燕嘴角还凝挂着一缕血丝。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的合上了双眼。“它累死了。 ”老爷爷轻声说, “别哭,孩子,失去了母亲的雏燕终归要死去的。摘下红窝吧, “我没哭,”少年说。他觉得自己的心肠正在经受淬火,在变硬。为了妈妈,他采下了那只红窝,而将一对不知死期将近的、快乐的小燕塞进燕妈妈尚有余温的双翼之下。1.给下列加点

12、字注音,并解释词语。A.泅水()B.殷红()2.少年去采燕窝的原因是。3.当少年问老人“这样,小鸟就不会死去吗?”老人先“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 ,老人这样前后矛盾的原因是什么?4.红色的燕窝是怎样形成的?5.文中少年的妈妈吐血的原因和燕妈妈吐血的原因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6.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1)少年心中一阵紧缩。没窝可采,那就说他将“失业”,不能为家里挣钱,而妈妈又得, 去卖血了。(2)它微微挣扎一下,就在男孩的手中安详地合上了双眼。7.老人说:“只有极少数鸟儿会干这种傻事。”你认为母燕真的“傻”吗?谈谈你的看法。(三)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

13、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 铁流。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

14、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1.“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句中的这本书指的是。2.“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它是把比作。3.“我”断定“对方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其依据是(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4.“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为什么“他”却知道“我”的钱不够?从文中找出两个根据:(1)(2)5.文中“瘦得教人担心”比写成“非常地瘦”要好,理由是。6.“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我“惊异”的原因是。7.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句中破折号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