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7107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政和县锥栗栗瘿蜂的发生及防治论文关键词:锥栗;栗瘿蜂;生物学特性;防治对策;福建政和 论文摘要:近年来,锥栗栗瘿蜂在福建政和县大面积发生,逐年递增,造成锥栗产量大幅度减产,严重影响了锥栗产业的发展。总结了栗瘿蜂发生的现状,提出采取多种防治对策,以降低栗瘿蜂危害程度,提高锥栗产量。 政和县位于福建北部,锥栗自然分布广,人工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政和县委县政府把锥栗作为全县林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园区建设、基地造林、野生锥栗嫁接改造等措施,大力发展锥栗基地,2001 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锥栗之乡”。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 1.2 万公顷,年产量达到 7000t

2、左右。但是,随着锥栗生产的迅速发展,锥栗的虫害增多,其中栗瘤蜂(DryocosmuskuriphilusYasumatus)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防治最为困难,是发展锥栗产业的最大障碍。笔者对政和县栗瘿蜂虫害进行了长期观察和研究,现将其主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分布及危害类型 栗瘿蜂又称栗瘤蜂,属瘿蜂科。此虫分布很广,为害锥栗、茅栗等,分布在国内所有锥栗产区,福建各锥栗类产区和新产区均有发生。被害茅栗春季长成瘤状虫瘿,在虫瘿形成过程中,消耗树体养分,不能抽生新梢,叶片畸形,小枝枯死,不仅影响当年产量,也影响翌年产量和质量,若干年后不易恢复,严重时全株枯死。 栗瘿蜂为害锥栗芽,在

3、芽内蛀食,膨大成瘤瘿,受害芽春季不能抽发新梢,直2接长出栗瘿,属于芽瘿型;在枝梢内蛀食,膨大成瘤瘿,着生在当年新梢的顶端或下方枝条上,属于枝瘿型,常使枝梢枯死,导致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和结果;着生在叶片主脉上或叶柄基部形成虫瘿,属于瘿型。 2 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粟瘿蜂成虫体长 2.53.0mm,全体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前胸背板有 4 条纵线。翅透明,前翅翅脉黑褐色,后翅无色。足 3 对,黄褐色,后足较发达。卵椭圆形,乳白色,下端有细柄。幼虫乳白色至黄白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 23mm,头部茶褐色,两端钝圆,性不活泼,腹面无毛。蛹体长 2.53.0mm,初为乳白色,

4、近羽化时变黑褐色,复眼赤色。 2.2 生活习性 栗瘿蜂在福建 1 年发生 1 代,以初龄虫在寄主芽越冬,翌春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34 月,随着树体萌芽和抽梢生长,幼虫迅速成长,被害栗芽和新梢受刺激肥大形成瘤瘿。每个瘤瘿内,一般有幼虫 34 头,多者达 10 多头以上。瘤瘿初呈绿色,以后逐渐变成红色至褐色的干枯瘤瘿。56 月,幼虫在瘤瘿内化蛹。67 月为羽化成虫初期,停留在瘤瘿内 1015d,然后飞出。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寿命甚短。成虫概为雌性,行孤雌生殖。9 月左右产卵,常 45 粒卵集中产于健芽内,产卵部位不同,症状各异。有的卵产在生长点上,则不抽发新梢,形成瘤瘿;有的卵产在生长点侧面,则形

5、成纤弱短梢;有的在芽基产卵,则不表现症状;有的在叶柄或叶片主脉上产卵,则在叶柄或主脉上形成瘤瘿。幼虫在芽内为害一段时间后,留在芽体内越冬。 栗瘿呈不规则的球形或卵形,栗瘿的大小与寄生栗瘿蜂幼虫数量呈正相关。栗3瘿一般长 720mm,短径 4.415.5mm,浅褐色至赤褐色。7 月下旬栗瘿开始干枯。8 月在被害严重的栗园内,便可见到锥栗树干枯栗瘿。9 月下旬栗瘿全部干枯。栗瘿蜂的大发生呈周期性,主要是由于天敌对它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栗瘿蜂的主要天敌是小蜂科的昆虫,以长尾跳小蜂为优势种群。 3 防治对策 3.1 生物防治 栗园开展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及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危害。栗瘿蜂的天敌寄生蜂种

6、类很多,已知有 7 种。主要寄生蜂为长尾跳小蜂,营体外寄生,寄生率达60%以上。锥栗树受栗瘿蜂为害的瘤瘿内常有寄生蜂存在,可人工摘取树上的瘤瘿,干燥保存,防止发霉和受热。在政和县于早春 3 月初装入长 1530cm、宽1012cm 的尼龙纱网内挂于树冠中部内膛,能使田间当年天敌寄生率增加近 3 倍。此法防治效益显著,既可节约农药投入,又可保护生态环境,使栗果避免农药残留,做到真正的“绿色”。栽培上此时应避免喷药,以防杀伤寄生蜂。此外,招引益鸟入林。在大面积的山地栗园内,设法招引益鸟入林,并杜绝捕杀鸟类的现象,将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3.2 药剂防治 一般年份,在 3 月中旬及 67 月,分别在

7、成虫羽化盛期为防治适期。发生量大时,应在第 1 次药后隔 710d 用第 2 次药。幼虫迅速成长期主要是从树干基部起,呈螺旋状,每隔 10cm 处用马钉打 23cm 小洞,每株打 34 个小洞,注入 40%氧化乐果原液约 2mL 或 40%氧化乐果+20%杀灭菊酯原液按 11 比例,防治效果显著。成虫羽化盛期喷射 90%敌百虫 1000 倍液、80%敌敌畏乳剂 2000 倍液、40%乐果乳剂 15002000 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并在成虫脱瘿前喷 2 次杀螟松 8001000倍液,杀虫效果可达 75.6%87.2%,且对环境无污染,符合无公害要求,可大面积4推广应用。特别注意要交替用药,避免病

8、虫产生抗药性。实践证明,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施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高防治效果,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 3.3 人工摘瘿 在幼龄锥栗园可于 5 月底前进行人工摘除虫瘿,效果很好。4 月底以前,摘下的虫瘿可随手丢于地面,此时锥栗树新梢、叶片都未完成生长,栗林郁闭度不大,瘤瘿还未长大,脱离树枝后很快失去营养、水分供应而干枯,瘤瘿内的幼虫还远未长大,很快失去食物而死亡。5 月初以后,此时虫瘿已长大,直径达 1cm 以上,且锥栗树新梢已抽长,林内已基本郁蔽,瘤瘿离开枝条后,不会短时间内自行干枯,栗瘿蜂在瘤瘿内已进入化蛹期,有的形成雏翅,不用取食,不久即可羽化飞出瘤瘿。因此,摘下的瘤瘿不能随地

9、丢弃,应集中带出园外销毁。 3.4 加强树体管理 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全部瘤瘿和树冠内膛的栗瘿蜂喜欢产卵的弱小枝条,能够明显降低虫口密度;同时,扫除果园地面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能减轻翌年危害,有时可以起到根治作用。 3.5 主干涂白 冬季刮完树皮刷上白涂剂保护树干,涂白高度在 80cm 以上,防止越冬幼虫爬上树体上越冬。白涂剂配制:首先用少量的清水将石灰化开,将化开的动物油倒进,石灰水充分搅拌,其次再加水制成石灰乳,最后加入石灰硫磺合剂原液、盐水(水盐=181)即成白涂剂。白涂剂要随配随用,不宜存放时间过长。 3.6 实行检疫 锥栗产业新发展区在引种调苗之前一定要在生长季

10、节进行慎重的考察,严禁到栗瘿蜂危害严重的地区调运苗木或采集穗条,这是保护新发展区锥栗不受栗瘿蜂为害的有效措施。 53.7 选择抗虫品种 根据对福建 8 个锥栗当家品种抗性研究发现,抗栗瘿蜂等级为:红紫榛嫁接茅榛和桐油籽黄榛和蔓榛油栗籽中尖嘴和乌壳长芒。因此,当前生产上适宜推广应用的锥栗优良品种应以对栗瘿蜂的抗性为基础,结合产量、果实品质等性状进行筛选。此外,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些品种或单株即使置身于栗瘿蜂猖獗发生的环境中,其树上没有或较少发生瘤瘿,如穗榛等,应加以选择,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陈顺立,戴沿海.福建主要树种害虫及防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2江由,江凡,高日霞.锥栗

11、栽培新技术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孙益知.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4吴晖,陈顺立,黄金聪,等.锥栗品种抗栗瘿蜂性状的评价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4):344-348. 5周淑琴,许路.丹东地区栗瘿蜂防治J.北方果树,1996(3):32-33. 6吴晖,陈顺立,黄金聪,等.抗栗瘿峰优良锥栗品种的初步选择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2(2):53-56. 7郭树嘉,刘世儒,宋光彩,等.栗瘿蜂综合防治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1991(2):33-35. 8汤才,袁荣兰,虞国跃,等.抗栗瘿蜂优良板栗品种的选择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2(2):72-77. 9石淑英.栗瘿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1997(5):29-30. 10郭树嘉,刘世儒.栗瘿峰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J.昆虫知识,1992(5):275-277. 11刘永生,李顺文,盛继群.栗瘿蜂化学防治方法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62000(5):34-35. 12燕宜章,刘永生,江德安,等.鄂北地区栗瘿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1995(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