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499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在总结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农业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蔬菜产业的具体措施,为互助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1 互助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光照充足、气温低、病虫害少、污染少的气候条件和区域优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依靠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蔬菜“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为目标,以发展设施蔬菜、蔬菜产后处理、名优特蔬菜为重点,调整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和规模,突出专业化、无害化生产,建设绿色基地;积极发展贮藏加工,完善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实现蔬菜产品的反季节销售;创名优品牌产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蔬菜产业。到 2011 年,力争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5 333.34 hm2,其中:设施蔬菜 666.67 hm2,露地蔬菜达 4 666.67 hm2,并通过努力,到 2015 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 1 万 hm2,其中露地蔬菜8 666.67 hm2,设施蔬菜 1 333.33 hm2;实现蔬菜总产 45 万 t,产值达 3.1 亿元。 2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互助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推动、科技牵动、规模区域化、调整品种结构、销售市场化等有效措施,注重特色化、无公害化、标

3、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蔬菜产业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2009 年全县蔬菜总产达 11.6 万 t,产值达 0.76 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 11.7%。2010 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 3 333.33 hm2,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5.5%,其中:设施蔬菜 493.33 hm2,露地蔬菜 2 840 hm2(其中特色蔬菜面积达 1 2666.67 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 50%,套复种 1 066.67 hm2,其他蔬菜 106.66 hm2);建立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 1 033.33 hm2,占蔬菜总面积的 31%;全县温棚数量达 10 500 栋,面积达 350 h

4、m2,建成台子、林川、丹麻、塘川、哈啦直沟、高寨等 3 个千亩和 7 个百亩设施农业基地;新建台子滩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并配套蔬菜恒温保鲜库、交易棚、办公设施等;指导、扶持成立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7 个,为把蔬菜产业发展成为互助县的又一优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存在的问题 尽管互助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基地建设投入不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原有的蔬菜基础设施已老化,抗灾能力差;二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工作进展缓慢,一批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加工企业没有大的发展,产后分装、加工、贮

5、藏、保鲜等环节开发还很薄弱,蔬菜有特色无品牌现象突出;四是在蔬菜规划布局、技术指导等方面还缺乏有效措施;五是蔬菜质量总体上虽得到改善,但化学药物残留超标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4 对策 4.1 进一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 在种植布局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优先保证特色蔬菜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种植格局,力求种植结构的优化。一是积极协调水利、电力、交通、金融等部门,在原有设施农业基地的基础上,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数量,2011 年计划新建温棚 5 000 栋,到 2015 年,全县设施农业数量累

6、计达 5 万栋,面积达 1 666.67 hm2。继续巩固发展哈拉直沟乡新庄、尚家村辣椒生产基地,塘川镇莴笋、番茄、黄3瓜生产基地,南门峡、东和、东沟、丹麻等乡镇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台子乡、威远镇花卉、果品、种苗、精细蔬菜生产基地,使设施农业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依托互助县冷凉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露地蔬菜,使 2011 年全县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 4 666.67 hm2,建立以台子、塘川、东和、威远镇等乡镇为中心的互助长白葱生产基地 1 333.33 hm2;以东和、丹麻等乡镇为主,辅以周边乡镇,建立娃娃菜生产基地 333.33 hm2;在哈拉直沟、丹麻、高寨等乡镇建立主紫皮

7、大蒜生产基地 533.33 hm2;在南门峡、林川等乡镇建立荷兰豆、甜脆豆等菜用豆生产基地466.67 hm2;东和、塘川、东沟、台子、威远镇等乡镇建立西芹、西兰花、菠菜、西葫芦等多品种蔬菜生产基地 2 000 hm2。到 2015 年,使全县露地蔬菜面积达 8 666.67 hm2。在品种结构上减少竞争力差的品种面积,发展适宜互助县不同生态区的精细品种和市场前景好的名优品种,并要按不同区域的分布,不断扩大规模,批量生产,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注重蔬菜的花色品种,在名、特、优上做文章,力争每年引进 23 个适宜新品种进行试验推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 4.2 不断创新,建立

8、健全蔬菜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构建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整合项目资金,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动力。引导种植大户、民营业主、专业能人带资金、带技术参与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二是人才开发机制。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农业第一线,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为农业发展不断补充“新鲜血液”1;引进和聘请县外、省外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农民种植能手来互助县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着力培育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加快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9、引进、扶4持壮大蔬菜龙头企业,在科技、人才、信息、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2;重点扶持运作规范、效果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增强合作社的市场、合作、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推进专业合作组织的高质量运行。2010 年,新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组织 23 个,重点扶持塘川、高寨、台子等蔬菜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到 2015 年使全县蔬菜专业合作组织达 20 个;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采取订单农业、向农户提供各种服务、最低保证价收购等形式,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市场”的完整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合作组织、农

10、户“三赢”的良好局面。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把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结合起来,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蔬菜生产基地。五是建立蔬菜产业发展奖惩机制。对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及个人进行重奖,量化县、乡、村干部成绩,列入年终考核,激励广大干部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 4.3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依托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和创办经济实体活动,县财政每年拿出

11、100 万元作为发展蔬菜产业的引导资金,重点支持蔬菜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不断强化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机制,做到每个技术人员承包 1 个基地,每个村培育有 35 个科技带头人,每棚有 1 名科技明白人,使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二是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加强科学规划,发挥区域产业优势,调动农业推广机构、科技人员、农民技术员的积极性,建立集科学研究、育苗基地、设施5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实训区和示范产业区,为广大农民提供学习、培训的“有形教室”,逐步建立县有示范园、乡有实训基地、村有示范户的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提高农

12、业机械装备水平。以“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为重点,以积极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为抓手,加大农机具补贴覆盖面和补贴资金,加快适宜温棚、蔬菜生产的先进、生产急需小型农机具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到 2015 年,使设施作业机具达到 4 000 台(套),喷滴灌机达到 2 万台(套)。 4.4 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狠抓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制定和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 10 户联保档案化和蔬菜质量产地编码跟踪管理制度,加大无公害蔬菜的产地认证力度;逐步建立县、乡、产地三级检测网络,在重点乡镇产地市场建立快速检测站(点),使外销蔬菜检测率达到 95%以

13、上,同时从源头上严格查处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环保型农业投入品,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蔬菜的无公害化生产;注册具有地理标识的“高原净土”牌蔬菜商标,实现外销蔬菜的包装、商标、标识“三统一”,全面提升互助县高原蔬菜品牌影响力,实现与终端市场的直接对接;力争在 23 年时间,积极筹办“互助高原蔬菜推介会”,全面提升互助高原蔬菜的知名度。 4.5 增强加工与流通能力,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 一是不断扶持壮大绿革、介实等蔬菜产业龙头企业,走产、学、研结合或企业联合的路子,努力提高开发能力与加工水平,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并以此为依托,重点突破加工、保鲜、贮运的薄弱环节,促进生产与加工、保鲜、贮运的同步发展3。

14、二是抓好流通。不断加强与企业、市场的紧密联系,扩大蔬菜订单;新建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和筹建县城中心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蔬菜直销连锁店及蔬菜配送中心,推行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实行蔬菜产品分拣包装、净菜上市,以6满足市场需求4。 4.6 完善市场功能,积极推动外向型蔬菜发展 通过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建立信息网络,配备功能齐全、传递快捷的信息服务设施,及时提供生产、市场、供货信息,帮助各蔬菜批发市场制定指导性价格;研究产销发展趋势和开展主要蔬菜产销形势预测预报工作,为各地制定指导性的计划并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科技信息,并建立专家系统,提供快速、准确的科技信息服务。要进一步搞好出口创汇型蔬菜基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5 参考文献 1 吴丽蓉.徽州区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7):119. 2 赵秀霞,袁福明.泾川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9(8):53-55. 3 宾士友.柳江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5(3):60-63. 4 薛瑞祥,周桂官,杭小强,等.东台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J.长江蔬菜,2009(03X):73-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