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6413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冈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冈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冈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冈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冈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市“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冈市 “ 十二五 ”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一、现状评价(一)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现状黄冈市地处鄂豫皖结合部,东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倚大三峡,北承大中原,是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纽带和桥梁。黄冈市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42.41 万人。“ 十一五 ” 以来,黄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骨架基本形成,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显著提高,在武汉城市圈鄂东区域的交通运输枢纽作用日益凸现。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临两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

2、、九江机场),贯通四条铁路(京九铁路、 武麻联络线、 合九铁路、 沪汉蓉快速铁路武合段),飞架六座长江大桥 (鄂黄大桥、黄石大桥、 九江大桥、鄂东大桥和正在建设的九江二桥和黄冈长江大桥),纵横七条高速公路 (沪渝高速、 福银高速、 大广高速、 武英高速、 武麻高速以及在建的麻竹高速、黄鄂高速) ,是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一体的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是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东大门,素有“ 湖北东大门 ” 之称,有着十分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至 2010 年底,全市交通综合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24648 公里,其中铁路412.5 公里,公路 23392 公里,水路 662 公

3、里,管道 181 公里,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为:铁路占 1.7% 、公路占 94.9% 、水路占 2.6% 、管道占 0.8% 。全市交通综合运输客运量8725 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597 万人次 ,公路客运量8128 万人次 ,各种运输方式所占总量比例为:铁路 6.8% 、公路 93.2% ;全市交通综合运输货运量为3630 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352 万吨 ,公路货运量 1978 万吨 ,水运货运量1300 万吨 ,各种运输所占比例分别为:铁路9.7% 、公路 54.5% 、水路占 35.8% 。各类基础设施情况为:铁路基础设施:黄冈境内有京九、武麻联络线、合九、合武四条铁路,里程全长4

4、12.5公里。京九境内共设站20 个(京九正线15 个),其中客货站11 个,客站 9 个。沪汉蓉快速铁路武合段黄冈境内96.3 公里,途径我市红安、麻城,境内设麻城三河站、麻城北站、红安站。公路基础设施:截止 2010 年底,基本形成了以“ 一纵三横 ” 高速公路网,以3 条国道为骨架,以 17 条省道为辅助,其他县乡道路为扩展的公路运输网。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392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0 公里,国道3 条 335.624 公里,省道17 条 959.509 公里,农村公路21616.867公里,公路密度为134 公里 /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2.8 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于

5、全省平均水平0.8 公里 /百平方公里。 全市 162 个乡镇 4615 个建制村,实现了 100% 乡镇通油路(水泥路),100% 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95% 的行政村通客车。全市拥有公路客货运站共80 个,其中客运站75 个,货运站5 个。水路基础设施: 黄冈所辖区域内河航道总里程462 公里(不包括境内长江航道里程),长江主江岸线全长212.9 公里,洲滩岸线68.3 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为120 公里(主江深水岸线为116.6 公里),占总岸线长的14.8% 。至 “ 十一五 ” 末,全市长江沿线港口6 个,全市拥用码头164 个,泊位201 个,港口码头拥有吞吐能力达3000

6、 万吨,最大靠泊能力5000 吨级。管道设施: 随着国家西气东输项目和江苏仪征至湖南长沙原油管道工程的启动,黄冈市管道运输发展迅速。至2009 年底已建成油气管道181 公里,其中仪长原油管道工程,境内干线全长74km ,支线全长42km ;河南淮滨至武汉西气东输联接线境内65km 。管道网密度为 1.04 公里 /百平方公里 ,低于城市圈平均水平1.8 公里 /百平方公里0.76 个百分点。运输网络: 初步形成了公、铁、水、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并存发展的格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目前,市域内已基本形成了以黄州为主的公、铁、水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以麻城为主的公、铁交通运输枢纽。

7、总体看,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现状是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运、管道为辅;交通运输方式中客运是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运为辅;货运是以水运、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二) “ 十一五 ” 期交通执行情况“ 十一五 ” 时期, 黄冈交通立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努力推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是黄冈交通运输发展史上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人民群众受益最多、发展环境最佳的历史时期,为黄冈经济发展当好了“ 先行 ” ,为 “ 十二五 ” 交通运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 ” 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4 亿元(其中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66亿元,面上交通完成78 亿元),占 “ 十一五

8、” 责任目标的139% 。建设完成高速公路336 公里,一级公路125 公里,改造干线及县乡二级公路471.1 公里(不含国省道大修579 公里、中修 239 公里),改造县乡公路512.9 公里,改造省际出口路及断头路1039 公里,改造通达工程 1117 公里,通畅工程 (通村油路 )12702 公里,农村公路渡改桥3856 延米,分别占 “ 十一五 ” 责任目标的100% 、216% 、298% 、183% 、100% 、240% 、 139% 和 131% 。重点工程快速推进。大广北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已建成通车, 九江二桥北岸接线工程、黄冈长江大桥、

9、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黄鄂高速公路、麻竹高速公路已陆续开工建设。境内 “ 一纵三横 ”(大广北、 黄黄、武英及麻武高速公路)的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网基本形成,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十一五 ” 期新增高速公路336 公里, 是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2.4 倍。已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80 公里, 位列全省第二。干线公路全面提档升级。通过实施干线公路二级化工程,境内国省干线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打通了黄冈城区与周边县市区之间的主通道,实现县市城区上高速“30 分钟快车道 ” ,县市城区到黄州、到武汉 “90 分钟 ” 的经济圈目标。 “ 十一五 ” 期改善国省干线公路大修 579 公里,中

10、修239 公里,境内国省干线全部达到二级化标准。农村公路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实现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各乡、镇、场为主干线,以各村为辐射重点的农村公路网体系,全市实现了100% 乡镇通油路(水泥路) ,100% 的行政村通油路 (水泥路) 。“ 十一五 ” 期建设通村油路12702 公里,新增 3638 个行政村通油路,全市实现95% 的行政村通客车。港航建设全面提速。以建设武汉新港为契机,大力推进水运振兴,大力配套建设港口、码头配套设施及航道疏竣工程,开发利用212 公里的长江岸线,建设黄州、武穴等一批现代化港口,打造“ 鄂东百亿船舶工业基地” 。“ 十一五 ” 期提升

11、三级航道20 公里,新增码头32个,新增泊位40 个,新增吞吐能力1200 万吨。长江沿线水域条件良好,河势稳定, 水域、航道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建港条件,可常年通行5000t 级船舶。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大力推进客货运站配套建设,初步形成以黄州、麻城、武穴为枢纽,全面辐射各县市区的快速客货运网,全市“ 路站港运 ” 一体化及服务功能明显提高。“ 十一五 ” 期建设完成五级客运站60 个,候车棚1280 个,招呼站2790 个。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交通运输的应急、安全支持保障体系明显提升,政策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十一五 ” 期完成安保设施钢护栏1014

12、89 米,钢筋混凝土护栏46966 米,危桥改造9351.83 延米 /164 座。2007 2008 年度我市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共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 家、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1 家,省级文明单位7 家,市级最佳文明单位17 家,市级文明单位12 家,市级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3 家,部级文明路1 条、省级文明路1 条、市级文明路4 条,湖北省青年文明号 1 个、全省交通系统厅级青年文明号2 家,厅级青年岗位能手1 个、黄冈市十大优秀青年 1 个、黄冈市十大青年创业标兵1 个。 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文明单位创建率达到92% 。2010 年市交通运输局机关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三) “

13、十一五 ” 期主要经验“ 十一五 ” 期间,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快速、有序推进,其主要经验是:一是坚持超前谋划,规划先行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立足于 “ 打基础,管长远” ,及时抢抓机遇,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研究、谋划和推进重大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编制完成“ 一圈一线一山一带 ” (武汉城市圈、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超前谋划推动交通运输发展。二是坚持大干项目,抓好前期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按照 “ 前期就是投资、 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以 “ 争分夺秒、只争朝夕” 的意识和 “ 超常规、超常态” 的举措,坚持大干项目、干大项目、 抓前

14、期赢主动,将金融危机视作机遇实现弯道超越,使黄冈长江大桥、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黄鄂高速公路、 麻竹高速公路、 大别山旅游公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其中黄冈长江大桥仅用16 个月就完成了前期工作,创造了全省重点工程前期工作的“ 黄冈速度” 。三是坚持创优环境,争取支持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关心和支持, 不断优化交通发展环境,实现了部门办交通向社会合力办交通的转变。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解决交通运输发展难题,出台长江岸线、 农村公路建养管、公路治理超载超限等方面的重要文件。协调安排黄冈长江大桥、大别山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前期费用,以资源换资金,落实重点项目资

15、本金,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四是坚持创新理念,多元筹资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了“ 政府组织、行业监督、社会联动,地方政府当业主,交通部门给定额补助”的建设投入模式。采取 BOT+EPC和 BOT 模式, 解决了黄鄂、 麻竹高速公路建设难题,开创了我市投资高速公路建设方式的先河。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大胆探索 “ 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位”的用人机制,通过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落到实处,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全市交通运输一家人、交通运输工作一盘棋的协力奋进局面。

16、(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服务能力弱,服务质量不高,与圈内其他城市差距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现境内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 通行能力不足,公路附属工程不够完善,建成的公路抗灾能力低;铁路站场营运条件较差、发送能力偏小;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港口码头规模小、 装卸水平低, 内河航道大部分处于自然状态,港口功能结构不合理,高效率专业码头建设落后于需求,件杂和散货能力比例失调;港口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港口的服务还仅限于传统的装卸业务,港口整体状况与发展综合物流的要求相差甚远,水路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的技术特征与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覆盖面偏低、规模效应难以体现,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交通发展的总体格局与全市产业布局及其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沿江地区公路运输走廊有待完善和提高,铁路运输与周边地区缺乏有效沟通、对接, 港区协作发展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不够紧密,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沿江岸线资源的统一开发与高效利用;大别山旅游公路网络不健全,循环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现有交通运输条件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