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4832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云南省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云南省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摘要干旱是制约云南省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多年生产实践,从播前准备、播种、苗床管理、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总结了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云南省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属高原季风气候,干旱是制约云南省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 年 7 月至今,云南省降水异常偏少,雨季提前结束,同期气温偏高,蒸发量偏大,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减少 207mm,平均气温与多年同期相比偏高 1.7,干旱指数达到特旱。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现将玉米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播前准备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目的和土壤

2、肥力,选择抗旱性强、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生育期短、优质高产、稳产性好、适于密植的优良玉米杂交种1,2,如靖单 13 号、会单 4 号、宣黄单 4 号、海禾 2 号、华珍等。采用营养袋育苗,备好高 9cm、直径5cm、无底无缝的纸袋或特制塑料袋 7.5 万个/hm2。配制营养土,50kg 细土拌合50kg 细粪,加尿素 5kg、普钙 5kg 拌合均匀装袋。苗床选择在背风、向阳、靠近大田、水源较近的地方,先将床底铲平,在床底铺 1 层薄膜。床宽 1.01.5m。 2 播种 根据进入雨季时间、前作小麦收获期确定育苗期,适时早播育苗。高海拔冷凉地区,玉米生长期较长,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育苗;中低海

3、拔地区对玉米播种期要求不严,可根据天气预报雨水情况而定。播种时,每袋 1 粒。播种后认真检查,发现漏播及时补播。播后浇透水,使营养袋充分吸透水后再撒盖 1 层细粪土,盖上打孔薄膜。同时,注意营养袋土壤干湿程度,及时补充水分,保持湿润。 23 苗床管理 种子出苗后,及时揭去薄膜或其他覆盖物,以利于通风透光,防止烧苗(白天揭膜,晚上盖膜);同时浇 1 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 2 叶 1 心时,视苗棵长势情况,苗床用尿素 3045kg/hm2 对水 600750kg 进行叶面喷施,促使苗棵生长健壮,防止脱肥,此后尽量少浇水,控水蹲苗,促进根系生长。移栽前 2d 停止浇水,以便于取苗搬运。无水浇灌的

4、地区要等雨移栽。幼苗 23 叶时,如遇久晴不雨,喷施多效唑 1 次,可蹲苗 20d 左右。 4 适时移栽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耙平后撒施腐熟厩肥 30t/hm2,再耕翻耙平,使土壤上松下紧、表土平细。透雨过后,趁土壤湿润在墒面覆上地膜,及时打孔移栽(或湿直播),采用单株宽窄行定向定植(大行距 90cm,小行距 40cm,株距 20cm),浇透定根水,用土把定植孔封严。移栽时,玉米苗应分级,把生长势接近的同级苗移栽在同一地里,以便于管理。缺塘补苗应补壮苗,以达到全田苗株均衡生长,行间提倡套种矮杆豆科作物。 5 田间管理 在移栽后 67d,追施 1 次对少量尿素的清粪水。玉米成活后,追施尿素2

5、25kg/hm2 作提苗肥,保证全田幼苗生长一致。大喇叭口期(1112 叶时)追施尿素450kg/hm2 作秆穗肥。追肥时在距离植株基部 810cm 处穴施,施后覆土,并结合灌水3。植株封行前,结合追肥及时揭膜、培土,使畦高达 15cm 以上,促生不定根,防止倒伏。做好清沟、防涝、抗旱工作,灌浆充实时保持土壤湿润,整个生育期注意排涝防渍。如遇干旱、多雨天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生长期内及时除去无效分蘖利第 2 苞以下的无效果穗,操作时不损伤主茎的根叶。授粉结束后及时摘除雄穗(天花),减少营养消耗,以促使营养物质向果穗转化。 6 病虫害防治 农药防治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更换使用药剂,运用适当浓度

6、与药量,合理混配3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4。出苗后及时喷施 2.5%溴氰菊酯 3 000 倍液防治小地老虎(发现田间有断苗后,于清晨拨开断苗的表土,捕杀幼虫);拔节后黏虫和玉米螟发生地块,选用 100 亿活芽孢/g 的青虫菌粉剂 1 000 倍液或 50%敌敌畏乳油 1 0001 500 液喷雾进行防治;抽雄期蚜虫初发时,采用块状耳霉菌 1 5002 0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禁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剧毒、高残留和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副作用的所有农药。收获前 20d 禁止施任何农药。 7 采收与贮藏 鲜食玉米乳熟后期及时采收上市或加工。收获干籽粒的,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与

7、穗轴相接的断面处出现黑色层后适时采收,分品种分收、分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晾晒。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储藏。储运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混存。 8 参考文献 1 王玉贞,刘志全,王国琴,等.玉米高产与群体整齐度间关系的调查分析J.玉米科学,2000(2):43-45. 2 李登海,毛丽华,姜伟娟,等.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性能的发现与探索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4):259-262. 3 赵民,赵申洋,李桂珍,等.夏玉米规范化高产栽培十项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8):20-21. 4 张宪成,陈建玲.夏玉米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8(9):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