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山羊痘病的诊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480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起山羊痘病的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起山羊痘病的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起山羊痘病的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起山羊痘病的诊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起山羊痘病的诊治摘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剖检变化等,对一起山羊痘病进行诊断,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针对该病所采取的具体预防措施。 关键词山羊痘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自 2009 年 8 月 26 日,濉溪县双堆集镇陈桥村、卢沟村发生山羊零星死亡现象,接到反映后,县动物疫控中心立即组织专家组,对羊只死亡现象进行调查和现场临床分析。 1 发病情况 专家组调查了双堆集镇的陈桥村、卢沟村、双堆村 3 个村 5 个养殖户。5 户共存栏山羊 62 只,发病 26 只,死亡 5 只。经调查,发病起始时间为 2009 年 8 月 26 日以后。这些羊只均为农村散养,在春季集中强

2、制免疫时,只是接种了羊的口蹄疫疫苗,其他疫苗没有接种过。发病养殖户均地处偏远地带,陈桥村位于双堆集镇的西南部,紧临蒙城县的赵集村,省级宿蒙公路贯穿其中。调查表明有 1 户经常沿着宿蒙公路两边放羊,首先被感染,其中已经死亡 4 只,已经做了无害化处理。对走访的农户询问了羊只的防疫、饲养管理、发病、治疗、来源等情况。 2 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达 40.741.7,精神沉郁,少数羊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多数羊采食、饮水停止,拱背,发抖,有的呆立或趴卧在地;呼吸急促,伴有喘息气:从鼻孔、眼角流出浆液至黏液性分泌物,最后多呈脓性;流黏液性呈灰白色口涎1。个别羊只还有轻咳、结膜潮红、面部浮肿等

3、症状。23d 后,全身皮肤,特别是乳房、2阴门、口角、耳廓、四肢内侧和尾侧等少毛或无毛区,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红斑,并相继发展成凸出于皮肤表面的灰黄色实硬丘疹。有的羊,病变部丘疹相互融合,使皮肤凸凹不平,严重者出现化脓和坏死,常有鲜血流出。随后,部分病例在丘疹中央出现灰白色水疱,此时体温开始恢复。其中有 5 例在水疱的基础上,发展成脓疱,这些病羊体温再度升高,可达 41以上,持续 23d,然后形成黑褐色或褐色痂皮,经 78d 痂皮脱落,留下灰褐色斑痕。 3 剖检变化 通过对死亡羊只的剖检发现,羊只明显消瘦,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病理变化;喉及气管黏膜充血,并有浓稠黏液附着,前胃和第四胃的黏膜常发现有

4、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球形坚实结节,有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糜烂或溃疡2。咽和支气管黏膜也常出现痘疹,肺部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炎症变化。 4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变化、饲养管理、防疫卫生、治疗过程及效果等情况,诊断为山羊痘病感染。 5 发病原因 一是饲养管理水平低。发病养殖户多为散养户,养殖设施较差,卫生消毒条件跟不上,饲料单一,营养不良,体质瘦弱。二是高温多雨。近期多雨连绵,持续高温,加上发病村庄地势低洼,到处积水,造成蚊蝇滋生,又由于没有防蚊蝇设施,可能造成山羊痘病的发生。三是外来疫源。据反映与濉溪县相邻县正在发生以山羊痘病为主的流行病。特别是陈桥村位于双堆集镇的西南部,宿蒙省道贯

5、穿其中,紧临蒙城县的赵集村,赵集村首先发生该病,该村的病羊及死亡羊只通过羊贩子销往宿县,途中经3过陈桥村,拉羊车辆往返频繁,给该病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四是病死羊只无害化处理程度低。发生该病的村均地处偏远,病死畜禽的监管难度较大。在利益的驱动下,有收购病死畜禽现象,可能进一步造成疫病的传播蔓延。 6 防治措施 一是加大科技宣传,改善饲养管理。针对目前情况,进行广泛宣传,要求农户加强圈舍通风、消毒工作,消灭蚊蝇,正确对待生病羊只。采取综合手段提高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预防疾病的能力。加强隔离、消毒工作,将病羊隔离饲养,并对圈舍、运动场、剖检现场进行彻底清理,粪便堆积发酵。羊舍内外及用具用二氧化氯

6、消毒剂消毒,隔天 1 次。尸体作深埋无害化处理。二是强化防疫。要求各乡镇对全镇的羊只进行 1 次普查、统计,从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调进 10 万 mL 山羊痘活疫苗紧急下拨各乡镇,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每只羊皮内注射 1.5mL,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效果3。另外,增强抵抗力,避免其他疫病的发生。三是加大检疫力度。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力度,病死畜禽 100%作无害化处理,杜绝疫源扩散。四是病羊的护理及对症治疗。对隔离羊舍采取保暖措施,午间晒太阳,饮温水,对病情较重的羊,每天投喂 2 次小米糊、山羊乳等流食。病羊每天用 0.1%高锰酸钾清洗口腔 2 次,黏膜溃疡部位涂抹碘甘油;对皮肤上的病灶(丘疹或痘疹)涂擦 5%碘酊4;为防止继发感染,应用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 1520mg/kg 体重,肌肉注射,每天 1 次,连注 3d。 7 参考文献 1 杨衡,罗仁芳.山羊痘病的诊断及其防制J.云南畜牧兽医,2009(5):18. 2 吴莉芬.山羊痘的诊治J.云南农业,2009(10):14. 43 曹树和.山羊痘的综合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09(5):17-18. 4 宝力德,敌尔根达来,金刚,等.山羊痘病的防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