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点睛意图判断题中言外之意如何挑选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806458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点睛意图判断题中言外之意如何挑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点睛意图判断题中言外之意如何挑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点睛意图判断题中言外之意如何挑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点睛意图判断题中言外之意如何挑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点睛意图判断题中言外之意如何挑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2014 国家公务员考试点睛:意图判断题中言外之意如何挑选河南公务员考试群 166909202从近年的考情来看,无论国考还是联考,意图判断题均作为一类重点题型出现,题量逐年攀升,难度逐渐增加,类型的设置也越来越多变,所以考生需要根据不同的题型,相应的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华图教育专家主要讨论意图判断题中一类典型考题当一道题的选项中存在多个言外之意的情况,应如何挑选出一个最优的答案。考生们在解意图判断题时,都了解题目的正确选项特征应该是作者的言外之意,但是当一道题里出现了多个言外之意时,应如何辨别出一个最优答案呢?演示例题如下:例 1、法国的乔利贝朗 13 岁时干小杂工。一次在熨衣服

2、时,不小心将油灯打翻,煤油洒到衣服上,雇主要他赔偿,但孩子没钱,只好答应白打一年工。此后,孩子把那件弄脏的衣服挂在床头作为警示。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有脏,而且原有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令他眼前一亮。他通过无数次试验,终于研究出一种干洗剂。一年后,他开了家干洗店,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终于成为世界干洗大王。作者通过乔利贝朗的事例想说明:A.当一个人打翻了命运灯盏,跟前一片漆黑时,千万别捻灭了心灵的灯盏B.小聪明使人忙乱,大智慧让人安宁C.心中有一盏明灯,脚底才有行动D.乔利贝朗如何发明了干洗剂解析:根据提问,这是一道典型的意图判断题,观察选项发现,A、B、C、均为言外之意,

3、这时,解题思路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比较哪一个言外之意的选项与原文表述意思最有关联性,最紧密,切不可看见言外之意直接选择,需比较之后得出最优答案。根据片段字面意思,是在描述乔利贝朗如何成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面对坎坷挫折,仍然能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是他最后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A 项,恰恰反映了遇到困难时的积极应对方式,故最贴近原文,所以选 A。扩展:根据这一题的选项设置来看,D 项最易排除,因为此项是对文段的字面意思进行了总结概括,若此题当做主旨概括题来出,可以选 D 项。B、C 这两项 ,正是此题的干http:/扰选项,虽然也是言外之意,但是与原文无关联性,B 项,文段并没有将谁耍小聪

4、明与谁用大智慧的对比,故无从推出,C 项中的关键词是明灯,此项反映的意思是,心目中要有理想、奋斗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但是文段中并没有体现乔利贝朗心中有一盏明灯在指引他,故无从推出,此项对考生的干扰性稍强,需仔细分析,有效排除。例 2:我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就一直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个人完全成了时代的传声筒,导致了心灵的空洞化。言为心声,当然我们也就不指望贫乏的心灵会孕育出充满灵秀与个性的文字了。这种思想的空洞化、表达的模式化,不能不说跟我们的教育有关。我们一直在接受一种英雄主义的教育,理想、崇高、献身、奋斗成为时时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惯用语。不管你内心是怎么想

5、的,反正在各种场合,总要说或者写一些冠冕堂皇的大话。久而久之,从言不由衷到言由心生,即使需要你说一点属于自己的话语,都已经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表达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英雄主义教育抹杀个性B.学生问题不容忽视C.教育改革迫在眉睫D.模式化教育亟需改变解析:文段字面阐述的现象为:由于教育方式导致了,个人心灵的空洞化,心灵的贫乏进而得出结论这种思想的空洞化、表达的模式化,不能不说跟我们的教育有关。由此可知作者论述的目的在于“呼吁改变过去模式化的教育方式”。A 项易排除,是对字面意思的描述,属言内之意。B、C、D 三项均为言外之意,根据字面意思,主要导致学生们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

6、教育的统一化,模式化,因此 D 项最契合文章主体,作者的核心意思也就是呼吁这种教育方式的改革。故选 D。扩展:B、C 两项虽也为言外之意,但是讨论的主体分别为学生问题与教育这两个概念,概念范围过大,没有与原文讨论的主要话题保持紧密的联系,不够贴切,故排除。例 3: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北风无奈于他。南风徐徐吹动,温暖和煦,行路人解开衣扣,脱衣而行,南风获胜。这个寓言意在告诉人们:http:/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 方法得当柔可克刚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析:此题观察选

7、项的特征,均为言外之意,此时思路的重点仍然需放在比较哪一个言外之意与原文最关联、最紧密,文段的意思是,针对相同的一件事,南风与北风采取的不同的方法,虽然南风用力小,但最后却战胜了北风,也就是说,如果采取的方法用得当,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故答案为 B。扩展:A、C、D 三项也均为言外之意,但是与文段叙述的意思没有联系,C 项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根据原文,南风与北风都实践了,所以比较不出结论,D 项的利其器更无从体现,A 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强调具体问题,意思是做事情应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文中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想让行人把外衣脱掉,故不存在具体问题,应排除。根据以上的典型例题,考生需明确,在做题图判断题时切不可一看到言外之意就直接选择,因为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干扰选项,会出现同一题目有多个言外之意的情况,解题思路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比较那一个言外之意的选项与原文表述意思最有关联性,最紧密,这时需依托与片段的字面意思进行适度的引申,不能主观联想。所以今后再遇此类题型时,就需要先理解片段意思,再比较选项,得出最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