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4491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浙优1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浙优 1 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中浙优 1 号单季超高产的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适时播种、肥水双促、适当稀植、科学施肥、湿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中浙优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浙优 1 号;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浙优 1 号(中浙 A/航恢 57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龙湾区于 2003 年引入,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与推广种植,表现优异,深受农户欢迎,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现将中浙优 1 号单季超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农户参考。 1 做好种子处理,适时播种 中浙优 1 号属于籼型杂交稻种子,浸种所需时间较短,应采用间歇浸种方

2、法,即先用清水或活水浸种 23h,在水中捞起摊晾 23h,再浸种 23h,总共 89h 即可。播种前抢晴天晒种 12d,然后用强氯精药剂浸种消毒,以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可有效预防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由于龙湾区历年 78 月台风多发,9 月下旬又常有冷空气,因此单季晚稻的最佳齐穗期安排在 9 月 1720 日。中浙优 1 号感温性强,播种期到齐穗期历期基本固定,一般为 93d,早播早插早抽穗,迟播迟插迟抽穗,在龙湾区只能作单晚种植,并且只有适时播种(6 月 1516 日)才能在最佳时机齐穗;迟于 6 月 20 日后播种,播种期至齐穗期历期延长,不能安全齐穗,引起迟抽穗、不抽穗或结实率

3、下降,甚至翘稻头不结实1。 2 肥水双促,育成多蘖嫩壮秧 中浙优 1 号要获得高产,培育壮秧是关键。该品种秧龄长,要育成大苗多蘖嫩壮秧,具体标准如下:秧龄 2530d,苗高35cm,叶龄 6.06.5 叶,带 56 个蘖、无病虫22。苗床基肥施尿素 150225kg/hm2、磷肥 225300kg/hm2、钾肥 112.5kg/hm2。扎根出苗后,在灌薄水上秧板的同时(播后 35d)撒施尿素 75kg/hm2 作断奶肥;秧龄长的看苗施接力肥,施尿素 75.0112.5kg/hm2;移栽前 57d 重施起身肥,撒施尿素 112.5150.0 kg/hm2。还要及时防治灰飞虱兼治二化螟,以控制水稻

4、黑条矮缩病。水分管理要做到:未出苗前水不上秧板,扎根出苗后,灌薄水上秧板;前期湿润灌溉,三至四叶期后灌水直到移栽。 3 适当稀植,促大穗夺高产 根据多年试种示范表明,单晚移栽密度应比早、晚稻稀。中浙优 1 号属大穗型组合,分蘖力中偏上,提倡单本插秧,株行距(23.124.7)cm26.4cm,插 15.016.5 万丛/hm2。此密度条件下,在单季晚稻集中连片区早插的宜稀,在单晚与连晚混栽区迟插的宜密,以有效防止群体过大、过早封行,病虫害重、个体生长不良的弊端,从而有利于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改善稻苗生长环境,发挥大穗优势。 4 科学施肥,促早发稳长 单晚由于气候适宜,生长较快,总体施肥量要比早稻

5、、连晚稻少。依据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中浙优 1 号需施标准肥 33 75037 500kg/hm2,增施磷钾肥,施磷肥 300375kg/hm2、钾肥 112.5150.0kg/hm2;基肥可用尿素187.5225.0kg/hm2(保肥能力强的田多施,涂田、砂土田少施)、磷肥300375kg/hm2、钾肥 112.5150.0kg/hm2,在第 2 次翻耕前混合撒施;追肥在插后710d 结合除草治虫施下,施尿素 150.0187.5kg/hm2;穗肥施尿素 75kg/hm2 左右,做到看田、看苗于 8 月底至 9 月 5 日之间结合搁田复水撒施。具体做法:涂田、肥田不施或少

6、施,瘦田、薄田、砂土田多施;嫩苗、旺苗不施,弱苗、黄苗应施或多施。根据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肥田保肥能力强,基肥要多施深施;涂田基肥要以面肥为主,多施早施追肥;沙田漏水漏肥田要平衡施肥,少吃多餐。 53湿润灌溉,控苗壮秆 移栽成活后田间以湿润灌溉为主,以利于根系生长发育。稻田化学除草后,约在移栽后 1215d 适时早搁,及时烤搁田。烤搁田时间在 7 月下旬至 9 月 5 日,约4046d。要做烤田苗到不等时,每丛 912 株苗时即开始;时到不等苗,在单季晚稻集中连片区于 7 月 25 日,在单晚与连晚混栽区于 7 月底一定要开始。首次要适度重烤,达到老根深扎、新根露白、田边开大裂、田中

7、有细裂、叶色褪黄、中午叶片微卷为止。复水后多次轻搁,干干湿湿,以干为主,以利诱根深扎,壮杆健身稳长。孕穗为 9 月 5 日30 日,要干干湿湿,以湿为主;9 月 30 日以后干干湿湿,以干为主,严防田土发白,以利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3。 6 防病治虫,确保高产丰收 单季晚稻是早稻与连作晚稻各种病虫害的桥梁田与重点为害区,应根据病虫情报,结合大田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对症下药防治,提高防治质量4。秧田以治灰飞虱预防黑条矮缩病为主,秧龄短的一般防治 34 次,秧龄长的要防治 45 次,做到带药带肥无病虫移栽到大田;大田中,以三虫(螟虫、卷叶虫、稻飞虱)一病(纹枯病)为主,多次(约 56 次)综

8、合防治,尤其是单晚与连晚混栽区中的单季稻田,在早稻收割后23d 内,要防治 1 次,并在田边多次喷药,防止害虫迁飞。螟虫用锐劲特、三唑磷防治,稻纵卷叶螟用毒死蜱、纵卷清、康宽防治,飞虱用吡虫啉、蚜虱净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 5%井冈霉素 2 250g/hm2 加粉锈宁乳油 1 500g/hm2,对水600750kg/hm2 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7 参考文献 1 杨伟国,吴森贤.甬优 9 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9(2):67-68. 2吴广.名特水稻栽培特点与技术要求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6):32. 43 王贺正,马均,李旭毅,等.水稻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2009,24(4):174-178. 4 徐海莲,肖筱成,徐善忠,等.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防治调查研究简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95-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