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2222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新问题及其解 决对策论文关键词:课程网络平台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课程网络平台在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网络平台存在着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没有处理好展示功能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二是忽视了课程建设的管理功能。解决的对策是:一方面要通过解决展示模块与教学模块之间数据链接的技术问题,将 II 类网络平台链接到 I 类网络平台中去;另一方面是要解决不同层次平台的建设权限及其在 Web网页上的生成模式。 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极大地推进了课程建设的信息化进程。课程建设信息化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课程建设体系,包括课程观念、课程管

2、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课程评价、课程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它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课程建设的信息化最终是要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来实施。因此,网络平台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尤其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其功能就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课程网络平台的特点与功能 课程建设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元素,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传统的文本、封闭的、静态的课程建设模式,即将被超文本、开放的、动态的课程建

3、设2模式所替代,支撑这一改革的基石就是网络平台的建设。 网络平台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仿真软件等多种媒体,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最大限度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化解课程的难点,具有开放化、立体化、多元化、方便性等特点。 1.对管理者而言,可以通过分配不同的建设与管理权限,对不同角色的建设现状随时进行监控、指导、协调、评价,增强管理的规范性、课程评价的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 2.对教师而言,可以利用校园宽带网,构建一个现代信息技术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环境框架和平台,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构建,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

4、、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3.对学生而言,可以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学习活动,如在网上实施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学习环节。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特点和喜好,自由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具有协作学习的功能,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交流。 二、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是建

5、设者预想要达到的建设质量的构架,它对建设任务的完成起着规范、指导与调控的作用。一定的建设任务必定要有相应的建设目标来引导。根据3学校总体课程建设要求与网络平台现有的建设水平,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目标应该定位为三个层次:优质建设目标、重点建设目标、普及建设目标。 1.优质建设目标 通过不断的建设与优化,能够培育出一定数量的优质网络平台,为申报校级及以上的精品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优质网络平台的定义及建设标准:优质网络平台是指以教师团队为单位建设的同名大类课程平台,它必须符合如下建设标准:符合校级精品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标准,板块完整,内容充实,多媒体课件质量高、效果好;导航清晰、明确;链接准确、

6、无死链;大多数文档能够直接点击查看;能开展网上教学互动;可以实施网上考试;能够体现教师团队的网上教学情况;各课程教师的网上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现状都能够通过恰当、流畅、直接的方式予以链接。 2.重点建设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得每一个具有独立课程代码的课程,建成 I 类网络平台。这类平台能够在 Web 网页上直接显示,并且可以通过学院、课程性质、专业、建设层次等任何一种不同的途径进行点击查询。 I 类网络平台的定义及建设标准:I 类网络平台是指以教师团队为单位建设的具有独立课程代码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必须符合如下建设标准:板块完整,网上资源丰富、规范,观点正确,多媒体课件质量高、效果好,能开展

7、网上教学互动,可以实施网上考试,能够体现教师团队的网上教学情况,各课程教师的网上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现状都能够通过恰当、流畅的方式予以链接。 3.普及建设目标 通过每一学期的努力,使得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教学班级的课程,4都建设 II 类网络平台。 II 类网络平台标准:II 类网络平台是指以教师个人为单位建设的适应不同学期、不同授课对象的网络教学平台,它必须符合如下建设标准: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习题集、参考文献等主要教学资源能够上网,能开展网上教学互动。 4.三个层次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 II 类网络平台是 I 类网络平台、优质网络平台的基础,优质网络平台、I 类网络平台是 I

8、I 类网络平台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两个主要问题 建设目标与建设现实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建设问题。为了实现以上三个层次的建设目标,就一定要有相应的教学(管理)软件来支持。这类软件一般来自两个途径:购买或者自制,目前各高校购买的软件主要有 BB 电子教育平台(以下简称BB)或天空教室(以下简称天空)两大类。无论哪一类软件,都包括两个板块:一是建设平台,二是发布平台。而课程网络平台现存的问题就涉及建设平台、发布平台。1.建设平台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展示功能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建设平台是为不同的角色实现不同的建设任务而搭建的载体,又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展示模式,是以课程教师团队为单位集中展示

9、课程的建设成果,建设宗旨是为申报各级精品课程服务,具有规范性、完整性的特征;二是过程模式,是以教师个人为单位而搭建的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宗旨是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而服务,具有动态性、实效性的特征。从现有的教学软件来看,天空侧重于展示,BB 侧重于教学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运行中,这两种模式都有缺陷,展示模式注重教师团队静态教学成果、教学资源的发布与呈现,忽视了每位教师不同时段不同授课对象5动态的、历史的教学互动情况;而过程模式则恰好相反,偏重于教师个人的某一时段某一特定授课对象的教学现状以致在 Web 页面上出现了数量众多、杂乱无章的同名课程,给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带来许多麻烦,两种模式之间缺乏

10、有机的联系,需要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即理想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是既能发布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成果,又能查阅每位教师不同时段、不同授课对象实际的教学状况。 2.发布平台的问题:忽视了课程建设的管理功能 发布平台是将建设好的课程资源通过 Web 网页进行公布。发布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将建设好的课程网站直接采用超链接的方式予以发布,这种发布方式适用于课程少、链接途径单一的操作,如嘉兴学院目前的学校精品课程发布平台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它的优势是易于管理,但无法解决课程门类多、需要从不同的口径来发布信息的问题,这就要靠第二途径来解决。第二是将建设好的课程按照不同的途径(要求)由系统自动生成并予以发布。天

11、空或 BB 都具有第二种功能的简单模式。其中,天空的发布平台查看方便但存在安全隐患;而 BB 教学资源安全性能好但查阅不方便,进入课程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目前,天空或 BB 还没有实现通过学院、课程性质、专业、建设层次等任何一种不同的途径进行点击查询的管理功能。四、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两个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1.如何处理好展示功能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I 类网络平台。由学校统一申请账号,即课程的 ID 号,按照课程归属分配到对应的学院,由学院组织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学校成立网络平台建设管理机构一般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软件开发或维护、技术指导、教师培训等;教务处负责对平台的建设成果进行考核,可以实施

12、绩效考评,如建设成绩同教师的教6学业绩挂钩,促使教师开展课程网络平台建设。 II 类网络平台。由教师自行建设,到一定程度由 I 网络平台负责人将其链接到对应平台的适当位置中去,这样既保留了每位教师不同时期、不同授课对象的教学历史,又保证了 I 类网络平台的规范性、完整性。 2.如何完善教学软件的管理功能 完善教学软件的管理功能,以达到可以通过学院、课程性质、专业、建设层次等任何一种不同的途径进行点击查询的效果。 开发或维护教学软件时,在设置平台发布功能中,增加学院、课程性质、专业、建设层次等多个属性的添加功能,并在系统中统一设置。建设好的 I 类平台,通过自动生成的方法在 Web 网页上发布。

13、这样能够保证 Web 网页显示的课程清楚、明了,有利于管理部门进行考核、评价、监控、指导,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加强合作、实现成果展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学习。 3.三个层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权限 ()类网络平台 )建设原则。多样化、个性化、动态化。类网络平台的建设宗旨主要在于为平时的教学服务,由于课程的面向对象不同、教学时间不同,因此,就不能一刀切,应该允许教师根据需要做动态的调整。 )建设职责 学校:负责提供建设平台、发布平台;建立标准;督促检查;评比评奖等面上的事件。 教师:负责建设、发布、使用、完善。 )发布方式 7直接链接到类网络平台或者优质网络平

14、台中去,不在学校平台 W首页中显示。 ()类网络平台 )建设原则。规范化、完整性。类网络平台的建设宗旨主要在于展示教师团队的课程建设成果,一个课程代码对应一个网络平台,因此,规范化、完整性就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建设职责 学校:负责提供建设平台、发布平台;建立标准、经费投入;督促检查;评比评奖等面上的事件。其中,需做好几件具体的事情:第一,每一个课程代码申请一个账号,通过学院分配到相应的课程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教学团队进行建设;第二,对于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可以先从公共基础课程开始),学校搭建好所有板块后,再分配给相关负责人组织团队进行建设。 教师团队:负责建设、发布、使用、完善。 检查落实:

15、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校组织力量开展检查工作。学院每完成一门课程,学校补助一定的建设经费。 )发布方式 以自动生成的形式在 Web 网页上直接显示,要达到以下要求:能够以课程建设层次、课程性质、开课学院、专业等不同的途径显示出来,比如“浙江林学院网络课堂”(http:/ ()优质网络平台 )建设原则。规范化、完整性、艺术化。优质网络平台的建设是直接为申报精品课程服务的,它代表了网络课程的最高成绩,集成果展示与教师平时教学实践8于一体,并且课程的概念也提升到教研室的层面,是决定精品课程能否申报成功的关键。 )建设途径。由学校投入经费,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并组织建设。优先入选的课程为: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校级精品建设课程、前期基础好的其他课程等。)发布方式。采用超链接的方式予以发布,发布平台为学校精品课程网站。 参考文献: 1章伟民.全球视阈中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8):17-20. 3谢康.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课程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5(5):35-38. 4谢康,陈丽.信息化课程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5(3):1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