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1070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 领域一、导言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电脑革命,无疑的已对人类社会产生钜大的冲击。而电脑科技持续快速的发展,也逐渐对人类的行为模式产生深远而广泛的革命性影响。电脑对现代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如此深邃钜大冲击的最直接证据,即为现代生活电脑化的症象显现。举凡交通(例如汽车工业)、传播娱乐(例如电视、电影)等,影响二十世纪人类日常生活,最深最钜的事物,都已深受电脑的感染,而无法置身其外。九零年代之新一代的电脑科技革命;例如网际网路的疾速扩充发展、real time 讯息的传布与接收、线上资料库的普遍建立、到 world wide web 无远弗届的串连等等,更彻底地改变了人

2、类生活的基本型式。当代社会中,一般人类日常生活之食、衣、住、行、育、乐等各类活动的讯息及实际需求,如果是透过电脑网路的媒介,基本上也都可以立即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如此新鲜的生活经验,乃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所未曾有过的。因此,已有学者宣称这是人类继知道用火之后,第二件对人类社会造成革命性转变的重大科技事件。这些学者当中更为乐观的一群人,甚且已经预言了一个以电脑网路为基构的,人类社会的终极乌托邦,就将到临。而且,这个终极乌托邦就会在最近的、离当代人类社会不会太久远的,已可预见之未来人类社会中实地体现。这帮人基本上认为:二十世纪电脑科技的发展,比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冲击更为钜大,影响更为深远,造

3、成人类社会因而转捩的历史意义,也将更为突显。然而,人类社会真的会因为电脑的介入,而从此变的更美好吗?其个中实情至今还是个未知数。对当代人类社会而言,则仍是个2未解的谜团。即便只是纯粹学理的探讨,众多学者之间,仍是众说纷云,尚未能达成共识或一致的结论。有关电脑对全体人类所造成之社会上的以及社会心理上的冲击,西方学界经多年的仔细钻研,大致上建立了三个各自不同的理论观点。首先即如前述,一群乐观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及哲学家辩称电脑乃是近几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文化的最伟大发明。此项发明将无可置疑地对当代的人类社会产生革命性的,深远的,但却积极而正面的影响(Simon,1982)。根据这派理论的观点, 电脑化

4、将有助于帮人类从当代社会的病症(ills)中解放出来。以社会层次而言,电脑将有助于社会资源依效率及增产的原则而重新分配。世界上粮食、资源等的不足与不均将可藉此得以避免;而世界性的突发的饥荒或天然灾难,人类也将能够藉电脑网路之力而得以更有效的应付,因而可以大大地降低国际间的不平与紧张。在个人的层次上,电脑也有能 4O 将个人从单调的、例行的工作生活中彻底解放出来,因而使得人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各自独有的潜能与兴趣(Deken,1981)。换言之,电脑及电脑所架构的网路将使人类社会更人性化,而个人生命的存在价值,也将因而获得无限的提升而更被强调、重视。个人藉此可重拾生命的尊严,人生亦将从而变得

5、更为深刻、更有意义。但是,另外也有一些比较悲观的学者,他们则持全然相反的看法。其理论重点在于一个简单的逻辑辩驳之上:电脑同样也将有同等的机率,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消极而负面的冲击。 Brod(1984)即指出:电脑科技的发展,无论是软体或硬体,都有愈来愈让即使是第一次的使用者都能轻易玩上手的趋势。如此一来,导致许多人宁愿和电脑打交道,也不愿多花一些时间在与其他人的沟通和互动上。从这一个观点来看,这些悲观论调的支持者乃是非常忧虑的预见了电脑在社会上的、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的、甚至是在个人自身之上的,使人更加异化、而与其所生存3之社会环境更加疏离的潜在破坏力。对人类而言,电脑乃是一把双锋的利刃,使

6、用时若稍有不慎,就可能惨遭不测之祸害。这些悲观的学者所戒慎恐惧的就是:在一切电脑化的路途上,人类所需付出的代价,无疑的将是很昂贵而且沉重的。最后还有一些人则持比较折衷的看法。这些人基本上是把电脑看成是:一个本身不好也不坏的东西;既可能可以是好、也可能可以是坏的事物。至于是好是坏,其关键则在于人们如何去对待电脑。换言之,电脑之于人类,犹如一种文化的罗式墨迹测验(Turkle,1984),在当代这个凡事资讯化的年代里,电脑乃是当代人类生活的一个隐喻或象徵,人们将他们对电脑此一新奇事物的感觉、忧惧与期望,全部都投射在这个资讯化的社会中。这些人的观点,同时也将电脑视为一个机会(opportunity)

7、,认为电脑将能够帮助人类更深入地理解其自身的意识、价值与本体。一个常被他们提起、引用的例子是:人工智慧与认知心理学的合作,已使得人们能更加了解思考、 解决问题、 知觉以及其他精微复杂的认知过程。总之,这些持折衷观点的学者提醒我们大家:电脑之于人类,是敌是友、是好是坏,是机会还是噩运,完完全全是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这三种不同的见解,反映出电脑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冲击,事实上仍在混沌未明的状态,其所激起的漫天尘埃尚未落定。在这种情况下,若欲前瞻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或是预示电脑科技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进程,则吾人必须重新审视、深思近代电脑科技的发展结果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为何。二、平民(Citi

8、zens)与网民(Netizens)当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刚被好事者加以应用而源源引入社会之际,固然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一阵阵好之者的惊叹与全心崇尚以及恶之者的疑惧与4亟力抵制;并且,有些人在做了良好的适应之后,逐渐习惯地以电脑为生产工具,甚至进而使得电脑成为其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这种种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虽然也风风光光地喧腾吵嚷过一时;然而,这些现象对于社会学者而言,或许尚不足以引起这些习惯以整体社会为研究考量对象的社会学者的兴趣。因为这些个人电脑之间,基本上是独立的而且是缺乏联系的。这些个人电脑充其量或许只是改善了些许个人的生活或工作品质,但对整个社会而

9、言,意义或许不是太大。但是,当这些一部一部各自独立的电脑,后来被以某种有秩序的方式,逐一串连起来之后;于焉在一瞬之间,一个以电脑为基本单位的电脑社群(computer community),突然间从无中生有的形成了。这个新生的社群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只是由许多个人电脑所架构起来的、 静寂的、电脑站(computer stations)的集合,或许可以电脑网络(computer network)姑且称之。但是,透过如此的安排组构,却使得在一台个人电脑之前的使用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有了机会形成一个活络的、有生命力的社群。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社群竟然也同样地具有沟通情感与传递讯息的功能。而沟通的方式,除

10、了私底下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外,在个人与网路中的集体大众之间较属公共场合的双向联系,亦成可企及之状态。传统社会中资讯习惯由中央核心流向边陲地带的沟通模式,在这个新兴的电脑网络中,已被彻底地颠覆、推翻。这个新兴的电脑网络形成了一种草根式(grassroots)的联结。这种草根式的联结,最大之特色就是允许那些即便是位于社会网络中最底层或最边陲的人,也都与网络中其他位置上的人一样,拥有同等的机会在网络中,陈述他们的意见、传达他们的心声。这个奇特而不同凡响的、炫人耳目的现象乃使得当代社会学者不得不擦亮眼睛,开始密切注意其发展的动向。因为这个电脑网路社群的存在,意味著一种新的、可能的人类社会的组织或结5

11、构方式,已在当代的人类社会中,公然地被实验而逐渐成型中。新的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或许将会转移成以电脑网路社群的架构为蓝本也说不定;而这个电脑网路社群的存在,也可能隐喻著新的人类社会的社会秩序,将会逐渐透过(甚或必须藉由)这个电脑网路社群来加以维持。而更令当代社会学者瞠目结舌的现象是:这个电脑网路社群并不因此即划地自限,以目前已达成的成就为满足。如同科学怪人一书中,法兰根斯坦博士(Dr. Frankenstein)的创造物,在被拼整出来后,即不断藉著增生的驱体来占据空间,并在时间中自在地优游一般;这个由当代人类社会所集体酝酿创造,并在二十世纪末叶趁势崛起,突然冒出的电子怪兽电脑网路社群正逐渐由区

12、域性(local)的组合,加速演变成为无远弗届的,能将整个地球上所有的人类社会在片刻间串连起来的网际网路(Internet)。然而,与科学怪人不同的,这个电子怪兽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事物而已,这个电子怪兽甚且已溶入这个社会,变成人类社会的构成部份,而且是甩脱不掉的核心部份。这个特出的耀眼现象,更是令当代所有有识之士睁大眼睛拭目以待,而意欲窥其究竟、探其意涵的。因为地球村、 世界一家、生命共同体等原本只是在理论上或概念上的乌托邦,如今似乎有了坚实的、方法上的客观存在基础。对于社会学者而言, 电脑网路社群所给予他们的最大启示则在于:当电脑网路联络电脑之时,同时也就联系了使用电脑

13、的人们,而就在联结上了的当下这个时候,电脑网路就旋身变成了社会网络(Wellman, Salaff, Dimitrova, Garton, Gulia, and Haythornthwaite, 1996)。这个现象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意义是:这个由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Computer-Supported Social Networks, CSSNs)乃是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ies),这一个对人类而言是全新经验的生活事物,的重要基础。与过往6人类在真实社区(Real Communities)中,必须亲身与其他人来往互动的情形相比较,虚拟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实是电脑与电

14、脑之间的连线),较少有社会面貌的接触(更可能是完全的陌生人)。而这种电脑连线的沟通方式,基本上是较少道德束缚或社会规范的,而且是比较具有创意的(因为较无成规可循);但也因此是比较原始(较少掩饰)、粗鲁而直率的。虽然有这些先天上的限制,然而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CSSNs)却仍然能够撑持强联系(strong ties)、中联系(intermediate ties)与弱联系(weak ties)等,这些在真实社区中才会有的网络关系特性;进而使得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可以拥有足够能力在虚拟社区中(甚或就在真实社区中)提供讯息(information)的交换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W

15、ellman等人,1996)。无疑的,这个由电脑所架构而成的社会网络,在当代的人类社会中,乃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而网路社会与网路之外的传统社会最大不同之处,乃是网路社会极度欢迎所有网民参与知识活动(intellectual activity)。所有网民都受到鼓励有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且勇敢地把这些想法公诸于世(网路)。因为网路社会深知众志成城的道理。合众人之力的脑力激汤,最能够形成稳固而成熟的思考。在网路社会中,资讯不再是一种固定的商品或资源,它变成是可以合众人之力,不断加以修改增添的共享智慧财产。它把个人的思考过程从孤立无援的状态,转化成一种能与他人相互折冲的动态(dynamic)过程。这使

16、得一位网路使用者,都可以在网路社会获致一个独特而且有用的角色。即便这些网路使用者在真实社会中都只是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简言之,电脑网络社会的架构,这个廿世纪末叶最重要的显著事件,有可能是人类社会又将面临大转变(great transformation)的一个起始事件。然而,在探讨这个新型式的社会网络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及其可能的影响冲击之前,吾人有先针对电脑架构的社会网络的本质加以认识理解的迫7切必要。首先,若要说明当代的人类社会比起过往的人类社会有什么不同或特殊之处的话,则或许我们可以用平民(Citizens)及网民(Netizens)两个基本概念加以统摄。换言之,在电脑所架构的社会网络尚未成形前的过往的人类社会,基本上是清一色由平民所构成的单元性社会;而电脑架构的社会网络形成之后的当代人类社会,则是由平民与网民所共同构成的的双元性社会。于此, 平民这个概念,泛指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