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58714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调查与分析 摘 要 黄石市作为华中沿江开放城市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自然地理 与经济条件优越。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和走访询问当地居民的方式, 从创新、集聚和区位等多个方面, 结合经济地理学内容, 对黄石市经济发展的条 件与潜力进行探究与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地理;发展条件;潜力 调查小组成员 张艺娟,孔祥聪,黄杏杏,丰聪颖,杨云晨,陈慧敏,布玩乃木。1.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主题。黄石市依靠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曾位列湖北省第二。现今,黄石市属于我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处于

2、城市转型期中。 调查与研究黄石市城市发展条件具有重要意义。2.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2.1 黄石市社会发展现状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1950年 8 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黄石市下辖四区、 一县级市、一县、 一国家经济开发区, 总面积 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 2429318人 (2010年)。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黄石市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基础较好,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黄石市已形成

3、冶金、建材、纺织等14 个主导产业,拥有湖北地市首家保税区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经济形势大起大落,国内经济受自然灾害、 人为突发事件影响过多, 经济增长回落较快。 黄石市经济社会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较小, 各项指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地区生产总值海关进出口总额三次产业结构绝对值增幅绝对值增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25.11 15.8% 11.07 53.2% 6.7% 56.5% 36.8%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增幅绝对数增幅全省位次绝对数增幅全省位次18.42 28.5%

4、 9725 16.9% 5 2995 23.8% 3 表 1 2009 年黄石市主要经济指标表 2 2009 年黄石市主要收入1. 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全国同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9.9%,比去年同期增长回落 2.3 个百分点。而黄石市与全国相比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且近年来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以来,黄石市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呈现了下降趋势,经济塌陷形势严重。到08 年开始至今,占比开始有所上升。这说明,黄石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第二大城市, 近年来的发展得益于中部崛起的政策和国内经济内生发展增强的机遇,增长速度开始加快。(见表1)1. 产业结构逐渐调整,但仍不均衡随

5、着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为6:50 :44,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同步上升。反观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除武汉、黄石、鄂州以外,其他第一产业占比都在20%以上,第二、三产业占比较小。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显示,黄石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属于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但大多数工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且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带动不强;第三产业仍以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其发展受工业和城市化之后的瓶颈制约。2. 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在全省属于较高水平,但同临近的武汉相比, 仍然偏低。 这反映了武汉对黄石的带动能力不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从绝对数来看处于前列,但增长速度却相对落后。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幅高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见,黄石市农村的发展开始加快。(见表2)2.2 区位因素区位是指人类活动 (人类行为) 所占有的场所。 经济活动区位作为人类活动区位一个主要方面, 在地里空间之中存在, 具有经济联系事物的空间关系,它是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黄石市的区位与经济活动区位较为特殊,具有独特的发展潜力。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石市与武汉市和鄂州的内在联系尤为紧密(见图3)。三座城市在空间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 三市间要素互通有无, 产业结构相近且具有互补性。黄石市的招商引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托了武汉的地缘优势。

7、有所谓“在黄石投资等于在武汉投资”一说。城市圈往往是以交通圈为基础的。交通运输对黄石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包括运输成本、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现今,每天日间武汉开往黄石的班车密度达到每5分钟一班。武汉研发的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肩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已全部投入运营,4 条城区公交线和一条城际客运线已实线通车。 这促使黄石、 鄂州与武汉称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黄石市的中心职能强度仅次于武汉。2.3 生态环境因素1. 空气环境2013年黄石市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全年有321天空气质量状况为优良,优良率为 87.9%。空气中 SO2和 NO2

8、年均浓度分别为 0.066 毫克/ 立方米和0.054 毫克/ 立方米, PM10 年均浓度为 0.093 毫克/ 立方米,降尘年均值为11.60吨/ 平方公里 ?月。但是从长期来看,黄石市空气污染物SO2 、NO2的浓度却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如图 1. 结合黄石市早期发展方式分析,黄石是以铁、 铜、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 生产钢、铜、水泥、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的典型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 大规模的开采、冶炼矿产资源已经给黄石市的空气环境造成了污染。(见图表 4)2. 水资源环境2008年, 长江黄石段类水质达标率为99. 5%, 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超标; 主要湖泊呈现富营养化趋势,

9、 磁湖类水质达标率为82. 3%,总氮、总磷、生化需氧量等 11 项超标 ; 青山湖类水质达标率83. 5%,总氮、总磷、氨氮、生化需氧量等 7 项超过类标准 ; 大冶湖类水质达标率为92. 3%, 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超标 ; 保安湖类水质达标率为90. 5%,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超标;经过不间断的治理与保护,黄石市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见图2. 但是总体黄石图 3 武汉城市圈城市分布图表 4 2005-2013 年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图市的水资源时刻面临着被污染的风险。(见图表5)黄石是以铁、铜、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采,加工, 生产钢、铜、水泥、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的典型综合性资源型城市,

10、 随着 60 多年的高强度开发, 给黄石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以 2011 年为例 , 黄石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061.94 万吨, 主要排放去向为长江黄石市段和大冶湖。“废水中污染物分别为化学需氧量 5900 吨、氨氮 389 吨“ 主要排放行业是采选、冶金和化工等行业。“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为二氧化硫9.15 万吨, 氮氧化物 5.54 万吨, 烟( 粉)尘 3.66 万吨。 “ 主要污染源来自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电力等行业“ 。2011年, 黄石市共产生工业固体废物1592.29 万吨, 其中以冶炼废渣、 尾矿、粉煤灰和煤砰石为主 , 综合利用率水平不高。2.4 资源禀

11、赋因素20 年前,黄石因其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跃居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仅次于武汉。然而,随着资源日益开发,黄石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黄石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大幅下降,矿石开采量锐减,可采资源严重不足! 经过建国以来近 60 年的大规模开采,黄石市区主要矿产资源进入了开采晚期,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重大幅下降,煤,铁, 铜,钴和金的保有储量分别只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4.25%,23.03%,39.68%,39.52% (见图表 6),可开采资源严重不足,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重只有25% 左右。铁矿,铜矿,煤矿的产量分别只相当于鼎盛时期的 19.93%,26% ,35.

12、9%据不完全统计,14 座大中型矿山成为危机矿山。图表 5 2005-2013 年水环境状况趋势图图表 6 2013 年金属包保有储量占比大冶铁矿目前的铁矿石保有量仅占累计探明储量的23.83%, 服务年限不足 6年;有色公司丰山铜矿, 赤马山铜矿, 铜绿山铜矿服务年限分别不足7 年,3 年,9 年;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占工业的比重也在逐年减小1950年,黄石市区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19%,经过“一五”“四五”的发展,采掘业占工业的比重上升到39.89%。从 1980年以后,采掘业的比重逐年下降,20052007 年的三年间,黄石市区采掘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6.93

13、%,15.16%,11.71%。20052007年的三年间,黄石市区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34.73%,33.52%,31.71% 逐年下降。2.5 信息化水平因素城市信息化是指在城市管理、 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加速实线城市现代化进程。 城市信息化涵盖了电子政府、数字城市、电子商务、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诸多领域。对于黄石市来说,通过信息化改造提高管理水平, 为老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探索并走出一条具有黄石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以 2005 年为基期,各项指标都增长缓慢,黄石的信息化指数增长缓慢。这说明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是很低的(

14、见表7)。互联网用户 专利授权件万印张元/ 人部/ 百人部/ 百人万户万户千件名% 20052696.0000735.7595 15.395625.909822.5300/0.3000113.528510.2500 20062700.0000351.7548 17.004838.208528.0000/0.3190116.2012319.0000 20073861.0000442.4606 23.051035.631828.0000/0.2210119.816812.3000 20084310.0000475.3022 26.854842.477917.0000/o.445116.373225

15、.2000 20094309.0000534.5000 22.422550.261818.5700/0.5850162.267926.2300 20104330.0000590.4513 17.990358.045733.3600 19.70000.7350157.100023.2700 20114440.0000640.4244 17.490669.962342.8600 25.50000.8980148.704514.6000图书报纸杂 志总印张人均邮电 业务量固定电话 普及率移动电话 普及率每万人口在 校大学生指标 / 单位 年份高新技术产业增 加值占 GDP比重有限电视 用户2009

16、年全市 R&D总经费 86798 万元,比 2000 年增长 9.5 倍,年平均增长29.9%。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之比为 1.52%,比 2000 年提高了1.07 个百分点。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787 万元,占 0.9%;应用研究经费 1732 万元,占 2 % ;试验发展经费 84279万元,占 97.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比2000 年增长 6.5 倍、2.3 倍和 10 倍。2009 年,工业企业 R&D 经费 80268 万元,比 2000 年(6401)增长 11.5 倍,年平均增长 31.2%;工业企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 0.86%,比 2000 年(0.41%)提高 0.45 个百分点。其中,大中型企业 R&D 经费 71410万元, R&D经费投入强度 1.1%。从数据可见,黄石市正在改善信息化环境,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见图表8)表 7 2005-2009 年黄石市信息化状况2.6 集聚因素黄石市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沿江港口城市,被誉为“钢铁摇篮”、“水泥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