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黄清清)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8041440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黄清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黄清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黄清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黄清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黄清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黄清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黄清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浅谈小班音乐区多样化材料投放的实践人乐幼儿园 黄清清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纲要指出-3 岁儿童喜欢学唱歌,尤其对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兴趣,会反复地跟唱。他们会试着用 12 种打击乐器打击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教师是儿童音乐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感受节奏、走近音乐。在区角游戏中,我们给孩子创设了音乐区,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并从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本学期我们班确立了“主题背景下小班情境性个别化学习活动音乐区操作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研究”。所以,如何提高音乐区材料

2、的有效性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研究促进音乐区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艺术表现的潜能。二、创设音乐区的多维思考二、创设音乐区的多维思考首先,从内容的选择上来说,根据主题“好听的声音”和幼儿当前的年龄特点提供了“乐器城堡”“敲敲摇摇”“彩琴叮叮”等材料。其次,从情境的选择上来说,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木偶剧场”“节奏宝贝”“骰子滚滚”等形象生动的情境,吸引孩子在音乐区进行操作,在游戏中感受节奏和韵律。第三,从呈现方式上来说,由于音乐区会产生声响容易影响周边的区角活动,所以我们充分利用走廊的空间资源。如:墙面上的“乐器城堡” 、立体衣橱改建的“木偶剧场”、移动

3、小桌制成的“彩琴叮叮”等。最后,从资源的利用上来说,音乐区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有真实的打击乐器,也有与之相配的课操作小图片、还有便于幼儿操作的绒布墙、可移动并方便验证的纸质卡通节奏条等。三、我班幼儿经验分析三、我班幼儿经验分析对小班幼儿我注重从培养倾听习惯与积累音乐经验入手,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首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我注重创设适宜的欣赏环境,使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乐于倾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其次,注意选用短小而有趣的2歌曲引导幼儿尝试演唱。第三,选择配乐儿歌、律动,打击乐等培养幼儿表现音乐的兴趣。因此我班幼儿喜爱唱唱跳跳,他们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尤其对于节奏鲜明、欢快的乐曲甚为喜爱。我

4、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结合歌曲、乐曲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幼儿就能在音乐游戏性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来进行表演。通过集体教学、音乐游戏等活动,孩子对二拍子的基本节奏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对四分音符而言幼儿对于八分音符的表现还存在一些欠缺,表现为能理解却难以准确表达,所以旨在通过音乐区的活动,在游戏中加强个别指导。 阶段目标阶段目标 1、主动、尝试、操作、表现,在游戏的情景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2、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音乐表演活动的乐趣。 观察要点观察要点 节奏宝贝:1、观察幼儿能否根据老师图片的提示排列出各种

5、节奏。2、观察幼儿对于已经熟悉的节奏是否能有初步的迁移运用。 活动材料活动材料 音乐区大背景:音乐区大背景:以彩色五线谱为大背景,利用两个活动衣架作为左右帷幕。配合简洁明了的入区标志和可爱逼真的小话筒,把孩子引入了音乐王国。一、骰子滚滚一、骰子滚滚提供材料:一个六面贴了图画暗示3(幼儿曾经学过的歌曲和儿歌)的骰子。玩法:1、幼儿将骰子抛起,待其落地的时候,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是什么画面。2、幼儿根据骰子向上的那一面所显示的画面表演相应的儿歌或者歌曲。3、可以一人骰,一人表演,也可以一人骰,几人表演。4、根据表演的情况让孩子用大苹果贴在歌曲牌上,让老师在讲评时候,了解该区玩的情况注注:孩子在游戏后

6、把苹果贴纸送给唱得好的歌曲,是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小班孩子尝试进行评价。二、木偶剧场二、木偶剧场提供材料:将 KT 板支起,中上部挖空,用纱缦围成一个舞台状。玩法:1、各种布袋木偶或者指偶,由幼儿躲在KT板后进行操控表演,仅有木偶部分露出舞台,充满情趣。2、有的幼儿可以操作表演木偶,有的幼儿可以选择做观众,观看木偶戏或者木偶表演。注:注:操作木偶本身就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情,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木偶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就不会显得枯燥和单调。三、彩琴叮叮三、彩琴叮叮提供材料:铝片琴一架,标有彩点暗示的曲谱一套(一套是只含五音以内的小夜曲 ,一套是含六音的小星星以备孩子在今后活动中难度的提升。 )玩

7、法:1、通过观察,了解曲谱小夜曲下方彩点的含义。2、敲击与曲谱标明的彩点相应颜色的琴键。3、按照彩点暗示连贯地敲击,形成流畅的歌曲旋律。4注:注:不论是五线谱或者是阿拉伯数字的简谱都是不适合小班幼儿的,于是用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音符这样的游戏就能使孩子很快成为一个“小小演奏家” 。四、乐器城堡四、乐器城堡提供材料:双响筒、三角铁、铃鼓、手串铃、响板、沙球等八种打击乐器、八种打击乐器的可操作图标、悬挂打击乐器的多形状绒布底板玩法:1、根据绒布底板的形状,选择相应形状的打击乐器进行取或放。2、绒布底板上自由择取自己喜欢的一种小乐器为小星星或者其它学过的歌曲进行边唱边伴奏(打节奏) 。3、可以一名幼儿

8、自己操作自己伴奏,也可以幼儿各自操作后大家一起来伴奏。(如:三个孩子选择了三个不同的乐器图标贴在曲谱上,三人可以一起合唱并用各自选择的小乐器进行伴奏)注:注:绒布底板是根据各种乐器的不同形状进行裁制的,在幼儿游戏完毕后有暗示孩子什么乐器回到哪个家的作用,在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五、节奏宝贝五、节奏宝贝提供材料:用绒布屋顶和围栏打造的一座节奏小屋。小屋有由易到难的八层(绒布展示条)屋顶有节奏谱的各种图标。 (小猫咪、大猫咪)四条大的可操作的节奏条,雌雄扣玩法: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节奏谱的卡片,在绒布条上进行摆放(每小节放两个图标) 。2、根据自己摆放的节奏图谱,学学有节奏

9、的猫叫声 ,在游戏的情景中完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53、幼儿可以自己选择不同难度的节奏条,在操作中学习,活动后期还可以用小图标创造节奏条,也可以修改同伴的节奏条,变化出新的节奏条。注:注:可以移动和自由操作的小猫以及可以自由组合的节奏条对于幼儿来说不仅是游戏更是挑战。六、美美唱片六、美美唱片提供材料:录音机、老师自己录制的能和孩子互动的有韵律的童谣、儿歌等。玩法:1、在录音机的开和关钮上贴好绿色和红色的标记,让孩子可以自己控制录音机。2、根据录音机里的提示语,和其中的童谣、儿歌进行互动表演。注:注:在墙面上挂了数本可以替换的卡片书,幼儿可以自由取阅,根据录音机里的音乐配合画面进行音乐和童谣的欣赏

10、,还可模仿图片中的动物进行表演,提高了游戏性和表演性。七、敲敲摇摇七、敲敲摇摇提供材料:塑料、金属、纸质等各种材质的废旧材料制作的可摇可击打的简单小乐器玩法:1、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自制小乐器产生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2、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注:注:在 KT 板上按照乐器的形状抠出各种形6状,以便幼儿在取用打击乐器的时候可以“对形入座” ,既有游戏性又整合了对形状匹配的认识。活动反思活动反思亮点:亮点:幼儿的音乐能力、音乐兴趣、音乐潜能存在差异性,体验性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让每个个体获得不同的体验,并为幼儿提供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有利于幼儿个性

11、的充分发展。音乐区域化游戏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发展的潜能,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游戏的情景让所有的孩子都在音乐区的活动中体验到表达表现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一、结合主题活动创设音乐区角材料在主题活动好听的声音的开展中,把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和节奏整合,放 到了音乐区中,让孩子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而有东西可操作,有东西可玩,让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发挥孩子的自由想象。如:装了相同东西的不同罐子,和装了不同东西的相同的罐子,摇一摇,声音是怎样的呢?塑料碗、铁碗,陶瓷碗,敲击的声音哪个更好听呢?怎样才能敲

12、出好听的节奏呢?这些问题会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在游戏中感受各种声音和节奏。二、适时、适宜、适度地投放材料有层次性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在“节奏宝贝”中,我结合本班幼儿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打造了八层(8 个不同难度的)节奏小屋提供便于小班幼儿动手操作并赋予挑战性的操作材料。如在游戏中,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性,在节奏小屋和节奏卡片上分别注明了楼层的数字,让幼儿清楚地看到那一层是最难的,那一层是最简单的,从而激励自己“今天想要挑战到第几层”的想法。有了图片形式和数字说明,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从简单的节奏条开始尝试,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重点攻克有点难度的节奏条,孩子们也可以记住昨天自己已经完成

13、到了第几层次,今天想完成到第几层次,这样的操作方式,让孩子不断感受到新的挑战和成功的喜悦。同一套材料,幼儿既能有所选择地使用,7又能不受相互操作的影响,从而更好的进行节奏的探索活动。三、游戏性的材料投放培养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音乐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培养会有一定的枯燥与乏味,怎样让孩子在音乐区既能象做游戏一样高兴地活动又能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和发展其审美情趣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于是我针对小班幼儿好游戏、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的特点在音乐区中投放游戏性的操作材料,创设游戏化的环境和采用游戏化的组织方式让幼儿在音乐区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

14、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从情感上喜欢音乐,愿意尝试节奏表演和音乐表演活动。如:“骰子滚滚”游戏中,孩子们对于每一次骰子滚出的面上提示的歌曲都充满了期待,孩子在游戏中不断表演着骰子上的歌曲,充满兴趣,乐此不疲。又如:“敲敲摇摇”游戏中,投放的各种材质的废旧材料制作的小乐器,有的是相同材料装不同的东西,可以摇出不同的声音,有的是不同的材质装相同的东西也可以摇不不同的声音,用这些变化多样的声音来表现各种孩子熟悉的节奏当然是充满了趣味性。让孩子完成小曲子的演奏,看似一件很难得事情,但是我选择了适合幼儿的简单曲调并利用了铝片琴琴键不同色彩的特点,在乐谱上用彩色的小圆点提示孩子每一次应该敲击的琴键。孩子在游戏中成为了小小演奏家。后续思考和调整后续思考和调整:1、在“美美唱片”游戏中,教师也可创设一些舞台情景,录制一些激发孩子一起来表演的语言指导,来激励孩子更好的表演。2、 “敲敲摇摇”的游戏中瓶瓶罐罐除了摆放以外,还可以采用悬挂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更多声音的不同。3、在内容上节奏、演唱、表演、乐器等板块比较丰富,但在音乐欣赏方面显得薄弱,仅仅局限于儿歌欣赏,以后可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欣赏的乐曲投放到“美美唱片”中进行整合开展。2012、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