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802392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光谱检测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后改动策划类的文档可以用批注简单、明了中药材红外光谱鉴别技术操作规程一、红外光谱分析原理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产生红外光谱的基本条是:要有偶矩的变化)。1 红外光区的划分红

2、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约为 0.75 - 1000m,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2.5m ),中红外光区(2.5- 25m ),远红外光区(25-1000m )。1.1 近红外光区(0.75-2.5m ) 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1.2 中红外光区(2.5-25m )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光区。由于基频振动是

3、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由于中红外光谱仪最为成熟、简单,而且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1.3 远红外光区 (25-1000m ) 该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由于低频骨架振动能很灵敏地反映出结构变化,所以对异构体的研究特别方便。此外,还能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络合物)、氢键、吸附现象的研究。但由于该光区能量弱,除非其它波长区间内没有合适的分析谱带,一般不在

4、此范围内进行分析。 曲线或T-l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1 (单位为m ),或波数(单位为cm-1)。l波数曲线表示。纵坐标为百分透射比T%,因而吸收峰向下,向上则为谷;横坐标是波长中红外区的波数范围是4000-400 cm-1 。二、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现)。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在分子量上只有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凡是具有

5、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红外光谱。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由于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并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此,红外光谱法不仅与其它许多分析方法一样,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该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最有用方法之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1 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红外吸收光谱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因为分子振动能级差为0.05

6、1.0eV,比转动能级差(0.0001 0.05eV)大,因此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因而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但为了讨论方便,以双原子分子振动光谱为例说明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若把双原子分子(A-B)的两个原子看作两个小球,把连结它们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则两个原子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地看成沿键轴方向的间谐振动。 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此时,伸缩振动的频率很小。当有红外辐射照射到分子时,若红外辐射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恰好等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差时,则分子将吸收红外辐射而跃迁至激发态,导致振幅增大。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的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

7、积时,分子才能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2 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 没看懂 为满足这个条件,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红外跃迁是偶极矩诱导的,即能量转移的机制是通过振动过程所导致的偶极矩的变化和交变的电磁场(红外线)相互作用 发生的。分子由于构成它的各原子的电负性的不同,也显示不同的极性,称为偶极子。通常用分子的偶极矩来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当偶极子处在电磁辐射的电场中时,该电场作周期性反转,偶极子将经受交替的作用力而使偶极矩增加或减少。由于偶极子具有一定的原有振动频率,显然,只有当辐射频率与偶极子频率相匹时,分子才与辐射相互作用(振动耦合)而增加它的振动能,使振幅增大,即分子由原来

8、的基态振动跃迁到较高振动能级。因此,并非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该分子称之为红外活性的。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仪器中的近红外光可调吗?,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它一致,二者就会产生共振,此时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而传递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如果用连续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样品,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的红外光吸收程度不同,使通过试样后的红外光在一些波数范围减弱,在另一些波数范围内仍然较强,用仪器记录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样品的制样方法1 在红外光谱分析的具体操

9、作中,对于固体样品,常用的制样方法有以下四种:(1)压片法,是把固体样品的细粉,均匀地分散在碱金属卤化物中并压成透明薄片的一种方法;(2)粉末法,是把固体样品研磨成m以下的粉末,悬浮于易挥发溶剂中,然后将此悬浮液滴于KBr片基上铺平,待溶剂挥发后形成均匀的粉末薄层的一种方法;(3)薄膜法,是把固体试样溶解在适当的的溶剂中,把溶液倒在玻璃片上或KBr窗片上,待溶剂挥发后生成均匀薄膜的一种方法;(4)糊剂法,是把固体粉末分散或悬浮于石蜡油等糊剂中,然后将糊状物夹于两片KBr等窗片间测绘其光谱1。其中最常用的是压片法,但此法常因样品浓度不合适或因片子不透明等问题需要一再返工。2 对于液体样品,常用的

10、制样方法有以下三种:(1)液膜法,是在可拆液体池两片窗片之间,滴上滴液体试样,使之形成一薄的液膜;(2)溶液法,是将试样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然后用注射器注入固定液体池中进行测试;(3)薄膜法,用刮刀取适量的试样均匀涂于窗片上,然后将另一块窗片盖上,稍加压力,来回推移,使之形成一层均匀无气泡的液膜。其中最常用的是液膜法,此法所使用的窗片是由整块透明的溴化钾(或氯化钠)晶体制成,制作困难,价格昂贵,稍微使用不当就容易破裂,而且由于长期使用也会被试样中微量水分将其慢慢侵蚀,到一定时候这对窗片也就报废了。 现在采用溴化钾压片作片基,在得到同等效果图谱的情况下,降低了重新压片的次数,减少了清洗液体池和窗

11、片的时间,避免了窗片破裂和损耗的可能性,而且此方法成本很低。四 分析测试1 实验条件测定方式:积分球漫反射,扫描范围:4 0507 500cm,分辨率:4cm,扫描次数:64次,光谱处理:21点平滑后求一阶导数、25点平滑后求二阶导数,用OPUS/INDENT定性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2 考察影响实验因素2.1 考察粒度大小取经60干燥的样品,粉碎,分别过28、40、80、100、200目筛,取约2g样品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测定,取光谱重现性好样品进行测定。2.2 考察装样量差异分别取约0.25、0.50、1.0、1.5、2.0、4.0g过筛的样品进行测定。观察光谱变化情况,筛选出合适的装样量。

12、2.3 考察分辨率分辨率分别设置为2、4、8、16、32、64cm时,取样品进行测定,根据光谱信息丰富,噪音的影响不大的要求来确定条件。2.4 考察扫描次数扫描次数分别设置为2、4、8、16、32、64、100、150次时,取样品进行测定,筛选出噪音影响较小者。2.5 考察重复测定次数为了减小重复装样时的误差,一般需测定多次,求平均光谱。取样品,重复测定8次,选择平均光谱的结果较好者。2.6 考察谱区范围选择近红外仪的扫描波长范围为3 70012 000cm,通过全谱区扫描,确定谱区进行数据处理。2.7 考察光谱预处理用NIR原谱及原谱经一、二阶导数预处理后到的一、二阶导数光谱分别用于鉴别,筛选鉴别效果最佳的条件。五 结果分析3.1 可以进行聚类分析,找出具有共性的特征。3.2 从峰位、峰强、峰形加以直观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