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生物实验步骤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802389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学院生物实验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黄山学院生物实验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黄山学院生物实验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黄山学院生物实验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黄山学院生物实验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学院生物实验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学院生物实验步骤(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学院实验 1: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3 学时) 目的要求 (1)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 (2)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 基本原理 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 、高倍物镜 (4mm,4045)和油镜(18 mm,95100)三种。油镜通常标有黑圈或红圈,也有 的以“OI 字样表示,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根据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可使被 检物体放大 10002 000 多倍。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标本在焦点上看得最清晰时,物 镜与样品之

2、间的距离)最短,光圈则开得最大,因此,在使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标本十 分近,需特别小心。 使用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 称为油浸系。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 n=152,与玻璃相同。当光线通 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 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 少,这样就减低了视野的照明度。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孔径,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是 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为镜口角)的

3、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NAnsin式中 NA=数值孔径;n=介质折射率;=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即镜口角的半数。 因此,光线投射到物镜的角度愈大,显微镜的效能就愈大(图-5) ,该角度的大小决 定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同时, 的理论限度为 90,sin90=1,故以空气为介质时(n=1) , 数值孔径不能超过 1,如以香柏油为介质时,则 n 增大,其数值孔径也随之增大。如光线 入射角为 120,其半数的正弦为 sin60=087,则:以空气为介质时:NA=1087=087以水为介质时:NA=133087=115以香柏油为介质时:NA=152087=13

4、2显微镜的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够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物镜的数值孔径 成正比,与光波长度成反比。因此,物镜的数值孔径愈大,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 辨力愈大,被检物体的细微结构也愈能明晰地区别出来。因此,一个高的分辨力意味着一 个小的可分辨距离,这两个因素是成反比关系的,通常有人把分辨力说成是多少微米或纳 米,这实际上是把分辨力和最小分辨距离混淆起来了。显微镜的分辨力是用可分辨的最小 距离来表示的。式中 =光波波长。我们肉眼所能感受的光波平均长度为 055m,假如数值孔径为 065 的高倍物镜, 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042m。而在 042m 以下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分辨不出, 即

5、使用倍数更大的目镜,使显微镜的总放大率增加,也仍然分辨不出。只有改用数值孔径 更大的物镜,增加其分辨力才行。例如用数值孔径为 125 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假如采用放大率为 40 倍的高倍物镜(NA=065) ,和放大率为 24 倍的目镜,虽然总放大率为 960 倍,但其分辨的最小距离只有 042m。假如采用放 大率为 90 倍的油镜(NA=125) ,和放大率为 9 倍的目镜,虽然总的放大率为 810 倍,但 却能分辨出 022m 间的距离。2. 材料及器材 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香柏油、各种细菌微生物制片标本、吸水纸、纱布、瓷盘、酒 精灯、接种工具、打火机、试剂瓶

6、、牙签等。 3. 方法与步骤 (1) 观察前的准备 A. 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 34cm。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一 般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两眼必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亦可练习左右眼 均能观察。 B. 调节光源,对光时应避免直射光源,因直射光源影响物像的清晰,损坏光源装置和 镜头,并刺激眼睛。如阴暗天气,可用日光灯或显微镜灯照明。调节光源时,先将光圈完全开放,升高聚光镜至与载物台同样高,否则使用油镜时光 线较暗。然后转下低倍镜观察光源强弱,调节反光镜,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 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在对光时,要使全视野内为均匀的明亮度。

7、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光 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2) 低倍镜观察找目的物 (3) 高倍镜观察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在转换物镜时,需用眼睛在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 然后由目镜观察,并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同时用粗调节器慢慢升起镜筒 至物像出现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至物像清晰为止,找到最适宜观察的部位后,将此部位 移至视野中心,准备用油镜观察。 (4) 油镜观察 A. 用粗调节器将镜筒提起约 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B.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 C. 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使

8、油镜浸在香柏油中,其镜头几乎与 标本相接,应特别注意不能压在标本上,更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不仅压碎玻片,也会损坏 镜头。 D. 从接目镜内观察,进一步调节光线,使光线明亮,再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 直至视野出现物像为止,然后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油镜已离开油面而仍未见物像,必 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至物像看清为止。 E.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枯草芽孢杆菌染色标本。 F. 观察完毕,上旋镜筒。先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 (香柏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最后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切 忌用手或其他纸擦镜头,以免损坏镜头。用绸布擦净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9、。 G. 将各部分还原,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将接物镜转成八字形,再向下旋。同时把聚光 镜降下,以免接物镜与聚光镜发生碰撞危险。 4. 实验作业 (1) 分别绘出你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状 态,包括在三种情况下视野中的变化,同时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 (2) 在使用高倍镜和油镜进行调焦时,应将镜筒徐徐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3) 用油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在载玻片上滴加香柏油?实验 2: 细菌的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3 学时) 1. 目的要求 (1)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方法及革兰氏染色方法。 (2)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10、. 基本原理 所谓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 般形态的观察。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与带负电荷的 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例如,美蓝(亚甲蓝)实际上是氯化亚甲蓝盐(缩写为 MBC) , 它可被电离成正、负离子。带正电荷的染料离子可使细菌细胞染成蓝色。常用的碱性染料除美蓝外,还有结晶紫、 碱性复红、番红(又称沙黄)等。 细菌体积小,较透明,如未经染色常不易识别,而经着色后,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 易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革兰氏染

11、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 1884 年由丹麦医师 Gram 创立的。革 兰氏染色法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 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 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 菌,用 G-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 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 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 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 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

12、,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 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 色。 3、材料及器材 (1) 载玻片,接种环,双层瓶,生理盐水,嗜碱性美蓝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显微 镜、擦镜纸、二甲苯、香柏油、吸水纸、纱布、瓷盘、酒精灯、接种工具、打火机、试剂 瓶、牙签等、培养箱、灭菌锅、革兰氏染色液。 (2) 白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菌种、大肠杆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乳酸菌种 4 方法与步骤 A、单染色法 (1)涂片 取两块干净的载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央,用无菌操作,分别 挑取白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于二载玻片的

13、水滴中(每一种菌制一片) ,调匀并涂成薄膜。 注意滴生理盐水时不宜过多,涂片必须均匀。 (2)干燥 于室温中自然干燥。 (3)固定 涂片面向上,于火焰上通过 23 次,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菌的形态,并使 其不易脱落。但不能在火焰上烤,否则细菌形态将毁坏。 (4) 染色 放标本于水平位置,滴加染色液于涂片薄膜上,染色时间长短随不同染色 液而定。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约染 23 分钟,石炭酸复红染色液约染 12 分钟。 (5) 水洗 染色时间到后,用自来水冲洗,直至冲下之水无色时为止。注意冲洗水流不宜过急,过大,水由玻片上端流下,避免直接冲在涂片处。冲洗后,将标本晾干或用吹 风机吹干,待完全干燥后才

14、可置油镜下观察。 (6) 镜检 按实验一作程序进行显微镜观察。 B、革兰氏染色 (1) 涂片将培养 1416 小时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培养 24 小时的大肠杆菌分别作涂片(注意 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 ,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 1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 不烫手为宜。 (2) 初染 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3) 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4) 脱色 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 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 现紫色时为止,约 2030 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5) 复染 用番红液染 12 分钟,水洗。 (6) 镜检 干燥后,置油镜观察

15、。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 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7) 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 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 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5、实验作业 (1) 在你所作的革兰氏染色制片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各染成何色?它们是革兰 氏阴性菌还是革兰氏阳性菌? (2) 作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其染色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3)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 果可靠? (4) 绘图实验 3:细菌芽孢染色及鞭毛的观察(3 学时) 1.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 观察细菌的鞭毛 2. 基本原理 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合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 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因此, 当先用一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或碱性品红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染色时,此染料不仅可以进 入菌体,而且也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水洗脱色,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以 透出,若再用复染液(如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