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国芳-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802372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郝国芳-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郝国芳-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郝国芳-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郝国芳-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郝国芳-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郝国芳-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郝国芳-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温室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温室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郝国芳摘要:摘要:阐述了黄瓜霜霉病是气流传染、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流行性强的叶斑病。各地普遍发生,是温室、大棚黄瓜最严重的病害。霜霉病一旦发生后,如条件适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短时间内造成叶片大量枯死,直接影响结瓜,一般减产 2040,严重者达 50,甚至瓜未采收就拉架而造成减产。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应充分利用温室的密闭条件,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人为控制温室内的温湿度,调节冬春季节不同放风口,创造一个适宜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霜霉病菌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使霜霉病不发生或控制霜霉病的发生发展。关键词:温室大棚;黄瓜;霜

2、霉病;绿色防控关键词: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绿色防控 1、 、发发病特点病特点 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引起的,是日光温室、大棚黄瓜最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如防治不力病情发展迅速,一般可减产 20-40,重者减产 50以上。霜霉病发病时间主要是 4-5 月份、10-11 月份,因保护地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昼夜温差小,适宜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幼苗期子叶较抗病,成株期顶部嫩叶比下部叶片抗病,基部老叶片由于钙积累较多抗性也强,而成熟的中下部叶片较感病;因此,植株上部嫩叶和底部老叶发病较轻,中下层叶片发病最重。 在生产中,大量反复施用各2种化学农药防治,虽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农药残留量高,

3、因而对食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由于病菌的抗药性增强,给进一步防治该病带来困难。为此,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通过优化集成农业、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达到控制黄瓜霜霉病。2、 、传传播途径及播途径及发发病条件病条件 南方或北方有温室、塑料棚地区周年均可种植黄瓜,病菌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则靠季风从邻近地区把抱子囊吹去,通过放风口进入温室、大棚,抱子囊在温度 15-2O,空气相对湿度高于 83%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抱子囊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持续 3 小时以上抱子囊萌发和侵入。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孢子囊在 5-3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 21-2

4、4。病菌侵入的温度范围为 10-28,最适温度为 16-22。当气温在 20时,潜育期仅 4-5 天,而高温或低温则需 8-10 天。孢子囊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5-19。病害在田间发生的气温为 16,适宜流行的气温为 20-24。高于 30或低于 15发病受到抑制。病菌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有一定的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 50-60,病菌不能产生孢子囊;空气的相对的湿度在 83以上,经过 4h 就可以产生孢子囊。湿度愈高孢子囊形成愈快、数量愈多。孢子囊萌发要求有水滴,在有水滴存在的情况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因此,在黄瓜生长期间,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气候条件中,温度条件易于满足,而高湿和降雨成为

5、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当日平均气温在316 时,病害开始发生,日平均气温在 1824,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迅速扩展。在多雨、多雾、多露的情况下,病害极易流行。 栽培管理可影响田间小气候,还可以影响植株的抗病性强弱。田间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除草不及时,可使田间湿度过大,利于病害的流行。土壤板结,施肥不当,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下降。保护地如果浇水过多,不及时通风换气,会使保护地湿度过高,叶面长时间结露水,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囊和孢子囊的萌发侵入,极易导致病害流行。黄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很大,一般早熟品种抗性比晚熟品种的抗性差,品质好的品种抗性比品质差的低。另外,一些抗霜霉病的品种往往对枯萎

6、病抗性较弱,推广后易使枯萎病严重发生。3、防治措施、防治措施3.1、选选用抗病品种用抗病品种 黄瓜品种间抗性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地应用抗病品种能有效地减轻病害的发生。较抗病的品种有津研2 号、6 号,津杂 1 号、2 号,津春 2 号、4 号,京旭 2 号,夏青 2 号,鲁春 26 号,鲁黄瓜 4 号、鲁黄瓜 10 号、鲁秋 1 号、济南密刺、中农 5 号、津研 4 号、宁丰 1 号、2 号,冀菜 2 号,郑黄 2 号,吉杂 2号,夏丰 1 号,上海洋径,杨行,杭青 2 号,中农 3 号等。在推广和种植抗病品种时,要注意控制枯萎病的发生。3.2、培育无病苗,采用培育无病苗,采用垄垄式覆膜暗灌栽培

7、技式覆膜暗灌栽培技术术 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减少苗期染病。采用加温温床育苗,温度较高湿度低,无结露发病少。定植大小行定植,大行 60-70 厘米,冬季大行4不走水供管理用,小行 40 厘米,且在其中留出 15 厘米瓦垄沟,小行上覆 90 厘米宽地膜,采用地膜覆盖,降低棚内湿度。生产前期,尤其是定植后结瓜前应控制浇水,并改在上午进行,以降低棚内湿度;适时中耕,提高地温。3.3、采用健身栽培技采用健身栽培技术术 补充营养叶面施肥可加深叶片颜色、增加叶片厚度、增加植株抵抗力。早上点正是温室、大棚密闭阶段,可在室内施放 CO2气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室温,减轻霜霉病的危害。由于植株体内液氮糖含

8、量下降容易发病,在叶面喷施糖尿液(:200)能显著提高叶片生理抗病能力。 3.4、 、调节调节放放风风口,阻止病菌口,阻止病菌进进入棚内入棚内 黄瓜霜霉病为气传病害,初侵染源主要靠季风传播。华北地区春秋两季主要季风为西北风,该季节是日光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盛发期,在这两个季节对放风口进行调节,关闭顶部放风口,打开腰部放风,到了高温季节再打开底部放风口。实践表明这样调节放风口,大大地阻止了病菌的初侵染菌源,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3.5、生、生态态防治防治 所谓生态防治法是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采用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原菌的方法达到防病目的。研究表明:黄瓜光合作用的同

9、化量在上午 8-12 时完成 70-80%,其余在下午 13-16 时完成,16 时至午夜前光合产物输送到果实及生长部位,下半夜主要是呼吸消耗;光合成适温 25-30,相对湿度 60-70%;合成产物输送适温 13-16,湿度80-90%。采用生态防治法,上午棚温控制在 25-30,最高不超过533,湿度降到 75%,下午温度降至 20-25,湿度降至 70%左右,夜间控温在 1520(下半夜最好控温 12-13),实行三段或四段管理,既可满足黄瓜生长发育需要,又可有效地控制霜霉病。方法如下:上午,日出后使棚温迅速进入 25-30,湿度降到 75%左右,有条件的早晨可排湿 0.5 小时,实现温

10、湿度双限制,抑制发病,同时满足黄瓜光合成条件,增强抗病性。下午,温度降至 20-25,湿度降至 70%左右,即实现湿度单限制控制病害,温度利于光合物质的输送和转化。夜间,温湿度交替限制控制病害。前半夜相对湿度小于 80%,温度控制在 15-2O,利用低温限制病害。有条件的下半夜湿度大于 90%,除采取控温 10-13低温限制发病抑制黄瓜呼吸消耗外,尽量缩短叶缘吐水及叶面结露持续的时间和数量,以减少发病。夜间气温达到 1O以上,日落后采用“破堂”通风加底风,通风面积为大棚面积的 1/10 左右,通风时间 1-2 小时。当夜间气温高于 12时,即可整夜通风。遇有阴雨天气,夜间也应通风降湿,但不宜浇

11、水。早晨浇水后要注意把棚温提高到 30,维持 1.5 小时左右,再放风降温排湿,然后再提温,避免湿度升高,利于控制病害。此外,采用滴灌或地膜覆盖浇暗水技术,以减少棚内结露持续的时间。浇暗水后 72 小时内,结露持续 36 小时,可较浇明水减少 21 小时,可使由高湿引起的霜霉病明显减轻。方法是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 60-70 厘米,冬季不走水供管理用,小行40 厘米,且在其中留出 15 厘米瓦垄沟,小行上覆 90 厘米宽地膜。浇水时,水走膜下。浇水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忌阴雨天浇水,要6做到因时、因地看苗情及对水分需求,确定浇水量和间隔天数,结瓜期土壤含水量 2025%为宜,低于这一指标即应浇水,由于土壤水分蒸发是造成空气湿度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浇水后连续数日饱和,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浇水后马上关闭放风口,使棚温升到 33,持续 1 小时,然后迅速放风排湿,3-4 小时后,如棚温低于 25时可再闭棚升温至 33,持续 1 小时,再放风,这样当天夜间叶面结露量及水膜面积减少 2/3,可减少发病。主要参考文献:吕佩珂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199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