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0082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出口退税是为国际贸易理论所肯定的、符合国际贸易惯例和 WTO 协议的出口促进措施,因此出口退税将在国际贸易和中国出口促进实践中长期存在。但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造成的效应是有很大差别的。本文分析中国历次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研究出口退税率变化与人民币升值的数学关系和政策选择,并对今后出口退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提出建议。 中国 2004 年前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 中国 2004 年前实行的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主要是: 1、它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外贸出口,支持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2、它不但加大了企业的出口动因,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支持出口的热情。

2、3、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严重。 4、地方政府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不强。 增值税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享受 75%,地方留成 25%。由于出口退税是由中央政府全额负担的,因此地方政府在出口中有大约 25%的增值税净收入,地方政府鼓励、支持企业出口的热情在 2004 年出口退税新政策实施之前始终很高。同时,由于多支出了 25%的出口退税,由于独立承担了出口骗退税的风险,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非常严重。 2004 年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为解决中央财政负担沉重,出口退税款拖欠严重的问题,自 2004 年 1 月 1 日起,中2国开始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主要是对出口退税

3、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减低 3 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政策,从 2004 年起,以 2003 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与地方按 7525 的比例分别负担。 以下跨地区出口经营在过去是正常的、没有问题的,但在实施出口退税新政策后,却造成了地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 1.本地生产企业购买本地原材料加工自营出口,或本地外贸企业收购本地产品出口,由于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外贸企业收购产品均在本地缴增值税,又在本地退增值税,地方财政承担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 25%的出口退税,只是将增值税属地方 25%的部分用于退税,不增加地方财政

4、负担,但相对于老的出口退税政策,地方少收入用于退税的增值税。 2.本地生产企业购买外地原材料加工本地出口,或本地外贸企业收购外地产品出口本地出口,由于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外贸企业收购产品的原材料和产品均在外地缴增值税,却要在本地退增值税,地方财政没有得到出口产品原材料和产品 25%增值税收入,却要承担出口产品 25%出口退税,其超基数部分非常不合理地表现为出口地政府对供货地政府的财政补贴。 3.外地生产企业购买本地原材料外地出口,或外地外贸企业收购本地产品外地出口,本地地方财政不承担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 25%的出口退税,而却享有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品增值税 25%部分,不但不增加出口退税负担,反

5、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非常不合理地表现为出口地政府对供货地政府的财政补贴。 4.外贸企业将收购外地商品出口改为委托代理出口,由于委托代理出口征税和退税均在外地,不增加本地财政负担。但外贸公司为争做代理,通常自告奋勇地要求在外贸公司所在地退税;这种代理制大量存在并且又非常不合理地造成出口地政府3对被代理企业所在地政府的财政补贴。 为了自身利益,深圳等市的地方政府的出口奖励政策将收购外地货源出口排除在奖励范围之外;一些地方政府限制当地企业采购外地产品和外地原材料。例如,天津摩托罗拉公司采购江苏一家企业的原材料,过去是直接采购,现在则应天津当地政府的要求,要求江苏的企业先把原材料出口香港,天津企业再

6、从香港进口,用这样乙蝗沼斡的方式避免为江苏征收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由于这种行为大量存在,中国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面临分割、分裂的危险。 5.加工贸易更受地方政府青睐,并且来料加工比进料加工更受到推崇。加工贸易出口与一般贸易出口相比,不但出口企业税收负担较轻,地方财政负担的退税压力相对要小。来料加工由于不征不退,因此地方政府不存在退税的担忧。 这种效应是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反优化。 6.地方政府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强烈。 7.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相关商品的出口有消极影响,但总体上影响不大,出口商品结构反而有所优化。 2005 年后出口退税新政策的实施效应 为解决出口退税中,地方财政负担过于沉重牙口不公平

7、问题,国家进一步改革出口退税政策,决定自 2005 年 1 月 1 日起,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比例,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 92.5:7.5 比例共同负担;同时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出口退税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 该项最新政策的实施效应主要表现为: 1.增加了出口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出口企业打消了对出口退税的后顾之忧,有利4于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退税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的办法使得出口企业不再担心地方政府的财力问题。 2.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明显减轻,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得到缓解。 3.中央财政负担加重。即使在超基数部分,中央财政也要担负出口退税的

8、 92.5%,该比率远高于征税比率 75%。但由于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下降了 3 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的负担并不象想象中那样大。后面的分析将会说明,将出口退税率减少 4.25 个百分点,理论上可以消除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的净亏损。 4.地方政府对促进出口的热情有所恢复,但仍有限制出口的行为。过去,地方财政部门有很多同志主张限制出口,新政策实施后很少听到这样的说法。由于仍然担心地方退税负担,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拒绝在当地注册外贸流通企业。 5.地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得到极大地缓解,但矛盾仍然存在,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仍面临分割的危险。上节所分析的出口地政府对供货地政府的财政补贴现象依然存在,只是幅度大为减少

9、。一些地方政府的出口奖励政策仍然将收购外地货源出口排除在奖励范围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限制当地企业采购外地产品和外地原材料。 6.地方政府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较强。 7.目前新政策的实施总体上效果良好,既缓解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和地方的矛盾,又有效地促进了外贸出口。 出口退税率变化与人民币升值的数学关系和政策选择 一般地,设原出口退税率为 s,原汇率为 h1,出口退税率降低 t 个百分点后,新汇率为h2,则为达到同样的出口效益,有: (1+s)h1=(1+s-t%)h2 所以,(h2-h1)/h1=t%/(1+s-t%) 即,出口退税率每减低 t 个百分点,为达到同样的出口效益,人民币必须贬

10、值5t%/(1+s-t%)。因此,降低出口退税率可 以按确定的数量关系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如取 s=17%,即按 17%的退税率计算,则出口退税率减低 t 个百分点后,人民币需要贬值 U(117-t)。例如,出口退税率减低 4.25 个百分点,则人民币需要贬值 3.8% 考虑取消出口退税,即按 t=17 计算,为达到同样的出口效益,人民币需要贬值 17%。所以,取消出口退税可以基本上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以牺牲人民币升值来替代出口退税是不可取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维持较高的出口退税水平来换取人民币的升值。因为,在制定适当的出口退税等政策从而不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等同于国家和

11、国民财富的升值,进口、境外消费、旅游等经济活动的效益将随之提升。 理想的出品退税政策 综合以上各种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应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理想的出口退税政策应该有助于达成如下效果: 1.出口企业及时享受出口退税,出口产品报价不含有国内增值税,不会被在国内外两次征收增值税。出口是公平的和有竞争力的。 2.不会出现某地方财政为另一地方财政征收的增值税退税的情况,从而保护地方的出口积极性,维护中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3.中央和地方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都很强烈。 4.中央财政有足够财力来支撑出口退税。 5.不以减少出口退税来抑制人民币升值 中国目前实行中央与地方分享增值税的税制,在这种税制下,要想制

12、订能达到以上效果的理想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退税由地方与中央分担,则势6必出现某地方财政为另一地方财政征收的增值税退税的情况;如果退税全部由中央承担,同时出口退税率维持在与增值税征收比率差不多相同的水平上,则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是净亏损,很难保证中央财政有足够财力来支撑出口退税;如果退税全部由中央承担,同时显著降低出口退税率,虽然理论上可以消除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的净亏损,但出口产品的报价中势必包含相当部分的国内增值税,中国出口产品在公平贸易基础上的竞争力将受到影响。 如果要达到理想的出口退税实施效果,只有改革现行税制。改革现行税制可以有两种办法: 方法一:增值税由中央与地方共同

13、分享转变为中央独享,同时中央在所得税、进口商品增值税等方面相应地允许地方分享。出口退税由中央全额负担,出口退税率维持在与增值税征收比率差不多相同的水平上。 方法二:将生产环节的增值税转变为最终消费环节的增值税或消费税。对出口免征增值税或消费税。 改进和完善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建议 在不触动现有税制的前提下,相对理想的出口退税政策是 将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在 04 年减低 3 个百分点左右的基础上继续减低 1.3 个百分点,使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比增值税征收率减少 43 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承担全部的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由中央统一退库。建立地方政府对于出口退税骗税的风险承担机制,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一经查

14、实,出口企业所在地财政要划拨相当于骗税金额的款项给中央财政。 将出口退税率减少 4.25 个百分点,理论上可以消除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上的净亏7损。因为中央财政增值税征收率为 17%*75%=12.75%,所以如果出口退税率减少(1712.75)=4.25 个百分点,则退税额基本上与中央财政增值税征收额相等,这时中央财政能够承担全部的出口退税。实际操作上可以取减少 43 个百分点。由于 04年出口退税新政策已经将出口退税率减低了 3 个百分点,因此目前只需要将出口退税率再减调 1.3 个百分点即可。 将出口退税率再减调 1.3 个百分点,可以抵消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中地方政府承担的 7.5%出口退税

15、。由于(173)%*7.5%=1.05%,因此理论上只要把出口退税率下降 1.1 个百分点就能免除地方政府的负担。 地方政府由于不需要承担出口退税,促进出口的积极性将大增,出口退税也不会导致新的地方保护主义,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得到维护。由于规定地方财政要为当地出口企业的骗税案件买单,又由于中央财政要为没有发现的骗税买单,中央和地方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动因都将很强烈。 该政策的缺陷是出口产品报价将含有 4.25%的国内增值税,这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微观上,将导致一些出口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在宏观上,将导致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延缓和升值幅度的减少。 但该政策对出口企业所造成的经营上的困难是非

16、常有阳的,因为 04 年以来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已经减少了 3 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并没有对出口造成显著影:向,本政策只是进一步减调 1.3 个百分点,减幅很小。同时,我们在第四节已经分析,出口退税率减低 4.25 个百分点,则人民币需要贬值 3.8%。目前存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调减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必将被人民币延缓升值的效应所抵消。例如,原本人民币应该升值 6%,则减低出口退税率 4.3 个百分点后,人民币将只升值(6%-3.8%)=2.2%左右。因此调减出口退税率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将最终转化为对人民币8升值幅度的抑制。由于该政策的设计中,降低出口退税率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中央财政的净亏损,并没有故意用降低出口退税来抑制人民币升值,因此该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币升值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