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8249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黄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引黄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引黄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引黄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引黄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黄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黄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高扬扬程灌区高程灌区高产优质产优质中早熟玉米新品种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选育育 项项目目总结报总结报告告(2005)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及饲料作物。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杂种优势的利用,发挥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优势地位。根据杂种优势产生的机理,在亲本选配时,遗传差异大、亲缘关系远或不同类型间杂交,其杂交种的增产效果显著。几十年来,经过育种家潜心研究,各地相继育成了一大批优良杂交种,促进了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杂交种的进一步利用,近 10 多年来,玉米杂交种的单产虽有提高,但增长缓慢,玉米杂交优势的利用远不如初期时那样明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玉米育种

2、基础材料血缘混乱、遗传基础日趋狭窄。为此,国内外玉米育种工作者开始重视种质类群的划分研究。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来源等,将我国的玉米种质分为五大遗传类群:即改良 Reid 类群、Lancaster 类群、塘四平头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和其它类群。各类群杂交研究分析表明:不同类群间杂交有较高的配合力,同类群自交系间杂交配合力小于不同类群间杂交,表明主要类群内间虽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但不足以形成强优势组合,这一理论得到了育种界的公认。同时,育种家们为拓宽玉米种质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组成种群,进行改良,导入新种质,以增加优势系统内材料的变异类型,提高优良基因重组率,进而提高优势系统的利用价值

3、,进行种质创新。玉米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地膜玉米的大面积推广,我市的玉米种植海拔由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 1700 多米,上升到现在的2000 米左右,种植面积由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 40 万亩增加到现在的75 万亩。玉米的种植范围遍及到各高扬程灌区和干早半干早山区。高扬程灌区及半干旱山区已成为我市玉米的主要产区。在玉米品种的种植和应用上,我市一直是通过引种示范推广。上世纪 70 年代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了中单 2 号杂交种,在生产上种植了 20 多年。90年代以来,白银市农业技术部门先后引进了一批玉米杂交种,如豫玉 22、农大 108、3138、掖单 13、掖单 19、沈单 10、沈单

4、 16、金穗2001、金穗 2002 等,已改变了中单 2 号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这些杂交种在我市沿黄灌区生产中表现优良高产,大幅度提高了玉米单产。但在高扬程灌区及半干旱山区种植,由于海拔高,不能正常成熟,发挥不了增产优势,使该区至今缺乏中早熟玉米新品种。中单 2 号已种植多年,品种严重退化,病害多,产量低,但高海拔区还作为主栽品种种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新品种选育是我所的重点常列课题之一。1991-2001 年由甘肃省农科院、省科技厅列项,1999-2005 年由白银市科技局列项。10多年以来,选育工作从未间断。通过引种试验,先后筛选出了 3315、吉单 507、郑单 14、

5、沈单 10 号等玉米新品种,在生产中进行了示范推广。同时,在 90 年代初开始就进行了自交系选育等基础性的工作。在当时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育种材料极为贫乏的情况下,进行一些优良单株的套袋自交,选育自交系,还注重外来种质的导入,创建新的基因型,为一些有利基因的保存及玉米杂交选育奠定了基础。后来,在广泛引进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同时,也对国内外部分优良骨干自交系进行了引进鉴定及研究利用。为此,针对我市高扬程灌区及干旱半干旱山区的生产实际,为了尽早培育出适宜该区种植的新品种,由白银市科技局列项,我所主持实施了高扬程灌区优质高产中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项目。该项目起止年限 2004-2005 年,按合同要求,今年

6、是最后一年,课题组成成功地选育出了 98-ZW-1(银玉 1 号)新玉米杂交种,圆满地完成了合同任务,于 10 月 13 号由省科技厅组织省市有关专家进行了鉴定验收。在此基础上,今年继续继续进行了玉米优良组合的选育工作,同时,进一步繁育提纯银玉 1 号亲本自交系,加大银玉 1 号的制种力度,为银玉 1 号的推广应用做好技术保障。一、品种对比试验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试验设在靖远县河靖坪试验场,前茬大豆,土壤肥力中等。宽窄行种植,带宽 1.2m,行长 5m,行距 40cm,株距 28cm,小区面积 24m2。、试验材料:参试配制的杂交组合 21 个,优良玉米杂交种 5个(豫玉 22、沈单 16、

7、金穗 2001、掖单 19、银玉 1 号、 ),以沈单 10 号为对照。试验结果分析1、生育期:从表一可见,26 份参试品系中,比对照 130 天早熟的有 4 份,其余均比对照晚熟 214 天,其中银玉 1 号生育期为 134 天,比对照晚 4 天。2、植株性状:从表一可见,参试品系均出苗整齐,生长旺盛,田间调查发病株率低,无倒伏。株高 210280cm,平均为 245cm,穗位高 90130cm,平均为 110cm。株型紧凑的品系为 9 份,株型半紧凑的品系为 8 份,株型平展的为 10 份。3、经济性状:从表一可见,26 份参试品系平均穗长为 1524cm,穗粗为 4.06.5cm,组合

8、078079 穗行数最高为 22 行,组合075-2077-2 穗行数最低为 12 行,平均为 16 行;组合 067-2026、075-2008-2 行粒数最高为 48 粒,组合 078079 行粒数最低为 32 粒,平均为 39 粒;组合 087075-2 百粒重最高为 48.8g,组合073-2026 百粒重最低为 22.8g,平均为 38.8g。4、产量结果:从表一可见,26 份参试品系比对照增产的有 16 份,产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沈单 16、豫玉 22、银玉 1 号、053-2026、078007-2、金穗 2001、031026、087088、掖单19、073088、088026、0

9、75-2008-2、073-2054-2、067-2026、073-2026、073-1088,比对照沈单 10 号分别增产31.4%、25.4%、19.5%、18.3%、16.3%、14.3%、13.0%、12.3%、11.8%、9.1%、7.8%、6.6%、6.3%、4.8%、3.5%、2.3%。二、品系二、品系鉴鉴定定试验试验、试验地概况及试验设计:试验设在白银区王岘乡吊地沟村,前茬小麦,土壤肥力中上。宽窄行覆膜种植,带宽 1.2m,行长 5m,行距 40cm,株距 28cm,小区面积 6m2。、试验材料与方法:参试杂交组合 73 个,以沈单 10 号为对照。共进行三次选择,苗期注重选择

10、出苗整齐、苗势强壮、叶片发达的组合;抽雄吐丝期注重选择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叶片挺立、株高适中、穗位较低、雌雄协调、病虫株率低的组合;成熟期注重选择熟性早、活秆成熟、果穗粗大、抗病虫、抗倒伏的组合。试验结果分析经过田间选择和室内考种,选出 7 份比对照增产的杂交组合,分别为 066-2026,比对照沈单 10 号增产 32%;054-2062-2,比对照沈单 10 号增产 27.1%;063-2026,比对照沈单 10 号增产23.9%;086088,比对照沈单 10 号增产 18.6%;067-1026 比对照沈单 10 号增产 15.6%;082007-2,比对照沈单 10 号增产 13.0

11、%;075-2026,比对照沈单 10 号增产 12.0%。这些增产组合都属中晚熟,株高平均 240cm,穗位高平均 110cm,果穗长 1924cm,穗粗 4.85.5cm 穗行数 1416,行粒数 3848 粒,株型紧凑,生长势强。三、航天三、航天处处理玉米自交系材料的地面理玉米自交系材料的地面选选育育试验试验、试验材料:从中国农科院航天育种中心引来航天处理玉米自交系三份,分别是 SP 黄 C、SPMSE、SPMCH;各自对照三份,分别是黄 C、MSE、MCH。、试验设计:宽窄行覆膜种植,带宽 1.2m,行长 6m,小区面积14.4m2行距 40cm,株距 25cm,种植密度 4445 株

12、/亩。、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白银区王岘乡吊地沟水浇地上,土质为砂壤,前茬小麦,肥力中上。、田间管理:播前亩施有机肥 2000kg,磷二铵 10kg,尿系50kg。耕翻耙磨后于 4 月 14 日播种,生育期灌水 4 次,松土锄草 4 次,防治病虫害 3 次。、试验结果分析黄 C、SP 黄 C、MCH、SPMCH 表现出分离现象,植株高的分别占 20%、30%、32.1%、33.4%;植株矮的分别占80%、70%、67.9%、66.5%。SPMSE、MSE 植株生长整齐一致,没有分离。1、生育期:航天处理的自交系和各自对照没有太大差异,但分离株之间差异较大,SP 黄 C、黄 C 的矮株各生育时期比

13、高株推迟46 天,高株生育期为 130 天,矮株生育期为 134 天。抽雄到散粉盛期 46 天,雌雄协调。SPMCH、MCH 的矮株各生育时期比高株早34 天,高株生育期为 130131 天、矮株生育期为 124125 天。抽雄到散粉盛期 23 天,但吐丝比抽雄早 35 天,因此,雌雄不甚协调。SPMSE 生育期 135 天,MSE 生育期 133 天。2、成株性状:SP 黄 C、黄 C 高株株高 230cm,穗位高 95cm,穗粗 3cm,叶片数 1517;矮株株高 150cm,穗位高 50cm,穗粗3.5cm,叶片数 1213。SPMSE、MSE 株高 250260cm,穗位高105115

14、cm,穗粗 3.03.2cm,叶片数 1516。SPMCH、MCH 高株株高 240cm,穗位高 100cm,穗粗 3.3cm,叶片数 1820;矮株株高140cm,穗位高 45cm,穗粗 3.5cm,叶片数 1011。3、雄穗性状:SP 黄 C、黄 C 高株雄穗分枝数 1015 个,矮株分枝数 810 个;SPMSE、MSE 雄穗分枝数 1015 个;SPMCH、MCH高株雄穗分枝数 1015 个,矮株分枝数 810 个。4、雌穗性状:SP 黄 C、黄 C 高株单株有效穗 3 个,矮株单株有效穗 2 个;SPMSE、MSE 单株有效穗 2 个;SPMCH、MCH 高株单株有效穗 3 个,矮株

15、单株有效穗 2 个。5、穗部性状:SP 黄 C、黄 C 高株穗长 17cm,穗粗 4.0cm,穗行数 14,行粒数 42;矮株穗长 10cm,穗粗 3.5cm,穗行数 14,行粒数28。SPMSE、MSE 穗长 20cm,穗粗 4.5cm,穗行数 14,行粒数44。SPMCH、MCH 高株穗长 16cm,穗粗 5.0cm,穗行数 16,行粒数42;矮株穗长 10cm,穗粗 4.0cm,穗行数 16,行粒数 20。6、单株产量:SP 黄 C、黄 C 高株单株产量平均 163.2165.2g;矮株单株产量平均 120.1121.2g。SPMSE、MSE 单株产量平均201.2202.3g。SPMC

16、H、MCH 高株单株产量平均 232.4235.3g;矮株单株产量平均 163.2165.3g。三份航天处理玉米自交系较各自对照没有明显变异,而各自的分离株质量性状没有变化,数量性状变化比较大,参见表三。四、自交系四、自交系选选育育试验试验该试验设在王岘乡吊地沟村,占地面积 398.4m2。今年共种自交系材料 83 份,其中航天处理玉米自交系 6 份。4 月 14 日播种,4 月27 日放苗、定苗。7 月初到 8 月初进行套袋自交,共自交果穗 66 个个,实收果穗 58 个。五、大田生五、大田生产产示范示范今年共设示范点 8 个,分别为靖远刘川、北滩、五合、东升、北湾、平堡及会宁河畔、郭城。示范面积及产量见表四,靖远六个点平均亩产 870.9kg,比沈单 10 号 792.1kg 增产 10.1%;会宁两个点平均亩产 823.5kg,比沈单 10 号 734.7kg 增产 11.8%。六、制种六、制种优良杂交组合制种制种地设在农科所院内,前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