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宣言读后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64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宣言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宣言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宣言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宣言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读后感1958 年大陆正值“大跃进” , “放卫星”, “说假话”这样一个“神奇”的时期,而此宣言成文于此时,发表于此时不得不说是一种勇气与智慧!宣言 中旗帜鲜明的提出即是中国文化之活的生命存在,也只有保持这种肯定才可避免研究中国文化的误区。 宣言将西方研究中国文化的误区归纳为三点:( 1)传教士的态度。(2)汉学家式的态度。 ( 3)近代史学者式的态度。其毫不讳言汉学家式研究方式的缺点,“我们不能否认,在许多中国人心目中,中国文化已经死了。我们亦不否认,中国文化正在生病以致失去原型,但病人仍有活着的生命,即活的民族文化。”半个多世纪前的话语至今仍是振聋发聩,可以说它

2、一语成殲,预言了21 世纪的中国文化。孩子成年后拒不赡养甚至虐待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年迈双亲,我想孝义必然在这些人的心中腐烂;瘦肉精、 有色馒头、 地沟油等一系列问题食品,我想道德、诚信必然在这些人心中死去,这样的文化只能说是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自身的问题,中国文化仍有“活的精神生命存在”。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的黄旭华为国防兢兢业业几十载,这是赤子之心; 台湾高龄老人高秉涵送战友忠骨回国,这是家国情怀;百岁仁医胡佩兰义务出诊,这是善良宽爱。可见中国文化至当今仍有其固有价值。而宣言亦道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中国人中国人各种救的思想,种种学术中有种种自觉的人生观。而这种思想以道家形

3、态表现的是一中功利主义的,以退为进的,是以一种超越一般人对其现实的生命身体之私执,使力气向内收敛凝聚,以求身存及长生之态度。 我并不理解这里的道,也无法理解为何功利主义,以退为进这样一种文化可以使中国文化生生不息。而后宣言又总结出德性,由德性推导出心性,又言天理,天心为德性的生生之源, 天理天心生生不息,故而心性德性恒久。可以说这里我既赞同又不赞同,首先我赞同中国文化德性为一核心,但并不认为德行恒久文化恒久。宣言称中国学术文化核心所在为心性之学,而心性之学近百年来被忽视主要因为研 究者从理性的灵魂,形上学理论,心理学角度研究探索,看到这里,我不禁疑惑所谓心性之学不就是唯心的吗?然而后文极力反对

4、唯物哲学,极力反对马列主义。可见唐君毅, 牟宗三等人的的确确不是唯物主义者。思及此四人生平, 牟宗三被誉为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儒学家,认为现代新儒学的任务为“道统之肯定”,判定“孔孟陆王 为正脉,其观点也在宣言中得到很好体现。徐复观,现代大儒,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儒家礼教为道德主体,道家道论为艺术主体, 宣言中并未如此直言,但在第三、四、六部分也围绕了儒道阐述中国文化内核。被称为 “玄学鬼” 的张君劢则认为当以中国传统文明为根基心啊西方先进文化,而其观点也在宣言第十一部分被全面阐述。清贫而有气节的知识分子唐君毅则起草了整篇文章,纵使此四人人观点有不谐之处,但总而言之时代将他们凝聚,对中国文

5、化乃至世界文化未来的担忧将他们凝聚!宣言 后文中有提及国家一乱一治循环之局的突破,归结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记得黄炎培也如斯问过毛泽东,毛泽东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神生命之要求上无正面之基础,马列是民主建国暂时之工具。其认为唯有其自身要求独立存在,并继续发展其文化于当今世界,而此则有中华民族精神生命正面要求的得更好。 而其信仰的马列主义与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吸收了马列主义将其变为符合自己发展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宣言中这一观点是政治观点,1958 年中共建国才九年,我们看不见时间的考验,自清末以来政权的短暂更迭,带来的只是一个又一个更大的失望。若这四大儒至今仍在人间,我想可能会有所改观。宣言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理想之不足必待于理想伸展为更高更大之理想时,乃能反照出来! 我想这是此篇文章中为数不多我能看懂的比较有哲理的话了。他们的理想是纠正西方人士对中国学术研究方式,竭尽全力发展中国文化,世界文化! 然而这句话却给了我一些于此篇文章之外的一些触动。想到自己为何来到这所大学,想到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想到曾经的梦想与当下的种种现实悲哀感。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