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险安全知识 word 文档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8064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避险安全知识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应急避险安全知识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应急避险安全知识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急避险安全知识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避险安全知识 word 文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避险安全知识应急避险安全知识1.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2. 发现人员触电时,应采取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3.工作现场发现有人受重伤时,现场人员首先应保持镇静,立即派人通知负责人及急救员,临阵不乱。4.对电击所至的心搏骤停病人实施胸外心脏挤压法,应该每分钟挤压 6080 次。5.个体防护方法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6.依据矿山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四个预警级别,较重预警采用什么颜色加以表示?黄色

2、7.特别重大矿山事故(级)是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 30 人(含)以上死亡。8. 发生骨折后,应及时将断骨固定,固定时应保持松紧适当,以不影响血液流通为宜9. 施行人工呼吸时,当伤者出现极微弱的自然呼吸时,应继续进行人工呼吸,且人工呼吸应与其自然呼吸的节律一致10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的开展应急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11. 成人口对口人工呼吸每分钟应为 1416 次。12. 因事故导致严重的外部出血时,应采取用布料直接包裹,制止出血.13. 搬运脊椎骨折病人严禁使用软担架的原因是使骨折加重,脊髓神经受损。14. 在高温场所,作业人员出现体温在 39以上,突然昏倒,皮肤

3、干热、无汗等症状,应该判定其为重症中暑。15.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的第一步应该是观察伤者有无意识。16.进行心脏按摩时,应用手掌掌根部位放在按压位置。17.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时,在以下呼吸和心跳均得到充分恢复情况下可以停止进行。18.搬运交通事故伤员,首先固定伤者颈部,由 45 人同时平抬起伤者,使伤者脊椎姿势固定不动。19.当被烧伤时,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以最快的速度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 B.立即用嘴吹灼伤部位。20.对于脊柱受伤的伤员,采取下列运送方法中,多人搬运,保持伤员身体平直,动作均衡。21.当身上的衣服烧着后,以下灭火方法中,就地打滚,压灭火焰。22 进行心脏按摩时,要注意保持好节

4、奏,每分钟的按压速度一般为 80100 次左右。23. 煤矿主要危险源有:矿井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火灾、矿井停风、矿井水灾、顶板严重垮落、提升运输事故、矿井大范围停电、地面火灾、多人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地面洪灾。24 十项制度中矿井瓦斯防治和安全监控监测管理制度中规定:低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检查 2 次,高瓦斯矿井每班至少检查 3 次瓦斯。25.使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地点实行的“两闭锁”是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26.对窒息者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者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者先固定后搬运。27. 职工应急避险培训应达到以下目的:(1)熟知各自所在岗位区域危险源的特性;(2)熟知紧急

5、事故的报警方法和报警程序;(3)熟悉本岗位正确的逃生路线和逃生方法。28.如果电气设备失爆,设备内部发生爆炸的火焰会传到壳外,并且与井下可燃,可爆性混合气体直接接触,会引起矿井火灾及瓦斯爆炸或煤尘爆炸造成重大恶性事故。29.隔爆型电气设备放置与地面垂直,最大倾角不超过 15 度。30.触电紧急救护法时,首先应进行触电解救;然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31. 拨打急救电话应该讲清的事项有哪些?答:简要准确地讲清需要急救的确切地点、联系方法(如电话)、具体行走路线、伤害事故性质、病人症状和程度、现场情况等。32.外伤的急救步骤是:止血、包扎、固定,送医院。33.斜井提升系统必须有防止跑车的安全装置和设施

6、,行车时,井巷中严禁行人。34 平煤股份三矿应急救援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和 11 种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矿内应急响应分为两级,即现场响应、矿级响应。按照统一标准安全生产事故伤亡、非伤亡程度可划分为一级、二级。35.应急救援演练方式:矿应急演练活动采用生产现场模拟事故发生的方式进行。演练方法分为综合应急演练、专项应急演练或现场处置演练。演练过程必须符合抢险救援的实战要求。36.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是:及时报告灾情,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37.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区域:(1)主要运输大巷发生的区域,主要表现在巷道变形、失修,造成局部顶板事故。 (2)开掘工作面发生区域,地质构造处、老巷附近、倾角大的地段、顶板岩层含水地段。 (3)采煤工作面发生的区域,老塘侧、上下安全出口附近,顶板含水地段、放炮地点,综采工作面切割头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