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7与8单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359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1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7与8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7与8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7与8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7与8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7与8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7与8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7与8单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第七单元单元整合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1)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2)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3第三个阶段是1978 年“文革”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 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科

2、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1)1978 年 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新的春天。(2)1985 年,在科学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3)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二、 “双百 ”方针的基本内容、实质1基本内容:在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在艺术上提倡不同题材、形式、风格的艺术品自由发展,不同艺术方法的自由探讨和创造,不同风格流派的自由竞争;在艺术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

3、高,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在学术理论的探讨上实行“百家争鸣”,提倡和鼓励不同学派、不同理论观点的自由争论,保障学术上自由探讨和创造的民主权利。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新体制下,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显然包括了对科技学术和文艺创作自由的倡导的努力,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又是“含混的诗意化”,没有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三、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1建国初期。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 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

4、、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1949 年 12 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上述指导思想转述为教育目的:“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220 世纪 50 年代。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党和国家对教育方针作了相应变革,最突出的特征是将“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将“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3“文革”时期。“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将“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在实践上异化为“为阶级斗争服务”,将“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上异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并在实质上将教育异

5、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420 世纪 80 年代。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 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教育界影响深远,在实践中起到了教育方针的作用。520 世纪 90 年代。在吸取20 世纪 80 年代教育方针积极成果的基础上,199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 120 世纪 6

6、0 年代,我国科技事业的成就是()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氢弹爆炸成功ABCD2(1970 年 4 月)中国向空间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试验, 播放的“东方红,太阳升, ”的乐曲响彻宇宙。美、苏等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被打破了。这次成功的试验是指()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3几百年来,不少科学家费尽心思探索合成蛋白质,由于没有成功的事例,成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神秘领域”。我国科技人员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并成功闯进这个“神秘领域”的时间是 () A20 世纪 6

7、0 年代B20 世纪 70 年代C20 世纪 90 年代D 21 世纪袁隆平的梦42008 年 5 月 4 日江门日报刊载“墨顽童”钟志明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被网民广泛传播,传为一时佳话。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 A实现了人类的“丰衣足食”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5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 头人 )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 A提高蔬菜产量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 世纪已

8、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论是指() A“神舟5 号”顺利返航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银河号”计算机研制成功7“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 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 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8“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D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9中共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的

9、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C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10.“双百”方针提出后,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像青春之歌等,这最能说明() A“双百”方针使科学研究出现短暂的春天B“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使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C群众欢迎反映农民和战争题材的作品D作者能够抓住时代脉博,迎合群众的口味11 1957 年 2月 5 日,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与之

10、相关的政策背景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文化大革命”开始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12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 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9 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9 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双百”方针的提出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 A制定了“星火计划”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1

11、4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文化革命,其中打击了儒家思想的是()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ABCD1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重视全面发展重视德育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BCD16右图是一张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脱盲证。毛泽东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依据图片信息判断,此证件最有可能出自() A土地革命时期B建国初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7对下图反映的问题理解不

12、正确的是() A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B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C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D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8下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系列图片。这实际上说明我国一贯实施 () A“两弹一星”计划B“ 863 计划” C“双百”方针政策D“科技兴国”战略191983 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中国的基本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D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超前性和国际性20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13、,为迎接时代的挑战,我国() 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将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实施“ 211 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加大对西部教育的投入ABCD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必修三第八单元单元整合一、主要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时间主要特征代表作品浪漫主义文学18 世纪末至19 世纪 30年 代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现实主义文学19 世纪 30年代以后关注社

14、会问题, 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 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狄更斯的大卫 科波菲尔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 奥涅金、列夫 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现代主义文学20 世纪 30年代以后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 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二、主要的美术流派流派特点画家及其代表作新古典主义选择重大题材; 强调理性, 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法国:大卫马拉之死、安格尔泉浪漫主义注重情感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但不拘细节; 强调色彩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西班牙:哥雅

15、枪杀马德里市民现实主义注重表现社会现实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和谐,画面明亮;后期主张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形式夸张法国:莫奈日出 印象荷兰:凡高向日葵法国:塞尚樱桃和桃子现代主义反传统与理性, 重视艺术家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千奇百怪, 材料多样法国:马蒂斯舞蹈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三、影视艺术的发展1电影的产生与发展:(1)诞生: 19 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西方各国开始进行放映电影的试验。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取得了重大成就,电影正式诞生了。(2)默片时代: 1927 年之前的电影全是无声电影。因此,电影史上称这个时期为“默片时代”。 电影技术上的不成熟,使得默片演员必须以简洁明快的故事情节、夸张生动的动作表演来取悦观众。卓别林正是这一时期电影明星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等影片成为名垂青史的经典之作。(3)有声电影时代:随着影像和声音结合的技术日趋成熟,有声电影崛起。(4)全面繁荣阶段: 二战以来, 世界电影进入全面繁荣阶段,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影片更精彩、更震撼人心。2电视的产生与发展:电影是电视的先导,电视在各个方面所沿袭的理论基本来自电影。1926 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此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