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0379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城孝感乡移民问题考辨元末明初的 “ 湖广填四川 ” 移民大潮中, 麻城的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从那里源源不断迁出的人众,几乎填充到了四川省的每一个角落。在西部:民国简阳县志卷17“ 氏族表 ” 中载,麻城孝感乡胡彪等人“ 明洪武初移民实川,彪与虎、群二人同入川,至简(州)正教乡定水寺插业同居。”民国荣县志:“ 明太祖洪武二年,蜀人楚籍者,动称是年由麻城孝感乡入川,人人言然。” 仁寿李氏族谱:“ 元末吾祖世居麻城孝感青山,陈逆之乱,乡人明玉珍据成都,招抚乡里,吾祖兄弟七人迁蜀,因与祖一公籍寿焉。”在南部:民国泸县志:“ 自外省移实者,十之六七为湖广籍(麻城县孝感乡),广东、江西、福建次之

2、。 ”民国南溪县志:“ 今蜀南来自湖广之家族,溯其始,多言麻城县孝感乡。”泸州王氏族谱:“ 予思我父讳九,母雷氏,亦历风尘跋涉之苦,先由河南地随祖讳久禄于洪武元年戊申十月内,至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复阳村居住,新旧未满三年,奉旨入蜀,填籍四川,有凭可据。由陕西至川北,洪武四年辛亥岁八月十四日至泸州安贤乡安十四图大佛坎下居住。共计老幼男妇二十二名。”在东部:新修南川县志:“ 湖广移民,尤以麻城孝感乡鹅掌大丘人为多。”咸丰云阳县志卷2:“ 邑分南北两岸,南岸民皆明洪武时由湖广麻城孝感奉敕徙来者,北岸民则康熙、雍正间外来寄籍者,亦惟湖南北人较多。”忠县新修叶氏宗族谱:“ 明洪武二年,叶端祥之子叶根一偕弟根

3、二,同丁、陈、王、潘、肖、张、毛、莫九姓一道,从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高干堰铜鼓滩入川落迹(籍)忠县。”在北部:光绪李元仁墓碑:“ 本籍湖广麻城孝感李家大土坎高阶,缘于元末入蜀,插占巴州。嗣世祖因贼匪扰逆,始建修楼房,后因号楼房上下营。” 在中部:民国资中县志:“ 本境分五省人,一本省,二楚省,三粤省,四闽省,五赣省。本省当元之季,伪夏明玉珍据蜀,尽有川东之地,蜀号长安。玉珍为楚北随州人,其乡里多归之,逮今五百余年,生齿甚繁。考其原籍,通曰湖广麻城孝感人为多。”光绪资中徐氏族谱:“ 吾徐氏,麻城县孝感籍也,妙洪祖避徐寿辉乱迁蜀 。”江津幸氏族谱:“ 宋末年间,仲式祖由江西迁楚麻城孝感乡。因徐

4、寿辉兵起,复自楚避乱入蜀,携祖妣王氏及三子寓江津笋里梅村幸家湾数年。”谁也无法统计,从孝感乡到底迁出了多少人口;谁也无法相信,区区一个小乡,为何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人口输出量;谁也无法推算,现在的四川人中到底有多少人不是孝感乡的后裔!其实,早在近一个世纪以前,就有人对此提出怀疑:“ 核其人数,即使尽乡以行,亦不应有若是这多;且湘楚州县与蜀邻比者尽人皆可以移住,何以独适孝感一乡?”下面,我们通过史料的搜寻来看看麻城县孝感乡到底隐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一明初麻城四乡考明初麻城的区划情况在清康熙9 年的麻城县志中可以找到清楚的记载: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统一百三十里,里各有图。成化八

5、年(1472),以户口消耗,并为九十四里。复并孝感一乡入仙居,为三乡。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臵黄安县,复析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入黄安,止七十四里。太平乡原额五十八里, 后并作二十五里;仙居乡原额五十四里,后并作二十五里;亭川乡原额二十五里,后并作二十四里。国朝因之。长期以来,对于孝感乡的存在,尽管四川移民的族谱和碑刻中屡有提及,但在麻城本土,由于只有麻城县志中这一条记载,似有孤证之嫌,因而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下面再提供两条证据,当可解决这个问题:1、2007 年 4 月,中华熊氏宗亲会在麻城召开。安徽省一位名叫熊连可的同志持一“ 麻邑四乡坛域图” 的印模(见插图)参加会议,以此证明其家族

6、源出麻城。此印是麻城古代表葬风俗中道士唱醮时必用的一种印章,名“ 翻天印 ” ,又称 “ 冥合章 ” 。印章清楚地标明了麻城四乡的名称和位置,然将 “ 仙居乡 ” 刻作 “ 仙女乡 ” 。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明朝以来,“ 仙居乡 ” 这一名称已基本稳定。那么,这枚印章的制作时间当至少在元末明初。2、明代文人著述中也可以找到有关麻城孝感乡的记载。吴伟业监察御史王君慕吉墓志铭:“ 内江王君慕吉 讳范,字君鑑,一字心矩,慕吉其自号也。先世楚麻城孝感乡人。明初,始祖兴秀公避红巾乱入蜀,占籍成都之内江。” 熊遇江君文博墓志铭:“ 文博名溥,姓阮氏。其先湖广麻城孝感乡人。元末避南锁红巾乱入蜀,家太平坝,

7、遂为富顺县人。”麻城县志所谓“ 初分四乡 ” 当然是指明初已分全县为四乡。孝感乡于成化八年( 1472)并入仙居乡,也就是说,孝感乡在明朝277 年的历史中,存在了105 年。但这并不等于说,孝感乡的寿命只有105 年。其实,麻城四乡的设置,并非始自明初。据北宋王存的元丰九域志载:麻城。(黄)州北一百七十五里。四乡。歧亭、故县、白沙、永泰、桑林、永宁六镇。有龟头山、永泰河。不仅有四个乡,还有六个镇,可见人口规模之大。再往前,我们还可以肯定,远在唐代,麻城就是四乡的建置。宋乐史太平环宇记:麻城县,(黄州)东北一百七十里。旧四乡,今六乡。本汉西陵县,周大象元年置麻城县。唐元和三年三月并入黄冈县,后

8、复置之。山原出茶。乐史出生于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卒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终年七十八岁。其太平环宇记所载政区建置主要以宋太宗太平兴国后期,即太平兴国四年(979)宋灭北汉后的制度为主要根据。因此,太平环宇记成书年代,距北宋立国才二十余年,故书中所言“ 旧四乡,今六乡 ” 之“ 旧四乡 ” ,可肯定为唐代麻城之区划情形无疑,因为五代十国战乱的五十多年里,对一个乡级区划进行调整是不可想象的。赵宋立国二十余年后,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将四乡调整为六乡,才是情理中事。又该书记当时黄州所辖三县,共有主客10951 户。按三县平均,麻城约3650 户,以每户5.4 口计,口数约近20000。麻

9、城由四乡增置为六乡,当然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后又由六乡并为四乡,并乡的时间和原因,我以为是宋熙宁年间(10681074)的自然灾害所至。有史料记载,此期间江淮地区因数年大旱造成了历史罕见的大饥荒,致使人口锐减,其结果就导致了撤并两个乡。这先增后并的两个乡,我怀疑就是王存所记六个镇中的永泰、永宁两个镇。宋初麻城地区人口大幅度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于是设永泰、永宁两乡,近百年后的熙宁年间,才撤乡为镇。永泰、永宁的具体位置,当在人口密集的举水干支流附近的麻西至麻南地区。那么,宋代的四乡中,是否有孝感乡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仍然是肯定的。清宣统元年(1909)的石柱厅乡土志,就有陈氏于“ 宋高宗时由楚

10、北麻城孝感乡同马氏同来” 的记载。综上所述,麻城四乡的设置和孝感乡的存在,至少可以上溯到唐代,除北宋初增置过六乡以外,至明初而并无变化。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 乡” 这一级组织相对于州县的频繁撤并省废来说,其稳定性要大得多。这一点,与它们在政权割据和攻城略地中无足轻重的地位是一致的。成化八年麻城改为三乡以后,清代“ 国朝因之 ” ,直到清末乡之设置再无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关于明初四乡的位置,尤其是孝感乡的方位,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从上述印模上看,麻城四乡的位置约如 “ ” 字形。但印章所刻只是表明大致方位,并不可能、也没必要十分准确。因此,我们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合并

11、后三乡的位置为:“ 太平乡在县东 ,领四十三里;亭川乡在县南,领一十二里;仙居乡在县西,领三十九里。” (卷 1)据此推测,初分四乡时,四乡乡界应为略微向左倾斜的“ 十” 字形。孝感乡的位置在县南而偏西,仙居乡在县西而偏北。这样才能在孝感乡并入仙居乡后,与黄州府志所记三乡位置相吻合。孝感乡的范围当包括现在的白果镇、铁门岗乡、歧亭镇、宋埠镇、中馆驿镇、顺河集镇南部、南湖街道办事处、龙池桥街道办事处南部、鼓楼街道办事处南部,以及今红安县倒水河以东、叶河乡以南部分。这种划分,与麻城的地形特点是一致的,亭川、太平两乡为高山区,仙居乡为低山高丘区,孝感乡位于举水冲积平原上。这样确定孝感乡位置的理由有三点

12、:第一,麻城西北光山州曾有仙居县,至宋南渡始废。西北境有仙居山(黄安建县时划入辖境)。应为仙居乡得名之源。又麻城县城西北十里亦有仙居山(今名五脑山),因麻姑在此成仙飞升而得名。城北还有仙居坊。第二,孝感乡并入仙居乡,而仙居乡既在县西北,再往东是太平乡,则孝感乡只能在县西南。第三,众多来麻寻根的四川人提供的地名中,我们只找到了寥寥几个历近700 年沧桑仍未改变的故址,但已足够我们重现明初四乡,尤其是孝感乡的地理位置了。四川仁寿李氏族谱称:“ 元末吾祖世居麻城孝感青山,陈逆之乱,乡人明玉珍据成都,招抚乡里,吾祖兄弟七人迁蜀,因与祖一公籍寿焉。” 这里所说的“ 青山 ” ,就在县西今顺河集镇南部,现

13、在的麻城行政区划图上就可轻易找到,我们相信它已靠近孝感乡的北部边界。另据四川简阳刘氏宗谱称:始祖“ 刘千二公,原籍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锁口河。明洪武二年己酉入蜀,居简州正教乡。” 这个 “ 锁口河 ” 地名仍存,是麻城刘氏望族聚居地,就在青山以东不到十华里的地方。需要指出的是,曹树基先生认为,“ 黄安位于麻城之西部,孝感乡极可能并入了黄安。” 曹先生用“ 极可能” 一词表示了谨慎地猜测,但这个猜测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孝感乡的方位, 必须在仙居乡以西。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明清两代的麻城区划中,有这样一种划分的迹象。而相反的证据,除前述“ 麻邑四乡坛域图 ” 的“X ” 形乡界外,

14、 还有乾隆麻城县志 的一幅三乡区划图, 该图所绘乡界恰如一个“ 丫” 字。“ 丫”字的上部是太平乡,左边是仙居乡,右边是亭川乡。说明当时乡界划分均呈由城区向周围辐射型,各乡版土均与城厢接壤。可以想象,孝感并入仙居乡以后,面积占总版图的二分之一,幅员过广,于是将县仙居乡北部若干里甲划入太平乡,使三乡面积大体相当。于是,太平乡辖区从麻东北扩展到麻西北,与黄陂接壤,乡界终于形成上面所说的 “ 丫” 字形状。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嘉靖42年设置黄安县时,从麻城划入的20 里甲中,也包括太平乡部分里甲的原因。二孝感乡与孝感县辩孝感乡既于成化八年(1472)并入仙居乡,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又割太平、仙

15、居乡二十里以置黄安县,遂使明中期以后的麻城人无有能言其事者。嘉靖十四年(1535)毛凤韶创修之麻城志略于明季失传后,麻邑缙绅知孝感乡者,亦只能记其撤并年份和大致里数。以故清康熙以后之麻城县志中,关于孝感乡之记载,除照抄康熙九年之内容外,再无增补。倒是孝感乡的移民们,在自己的族谱中,牢牢记住了这个魂牵梦萦、难以忘怀的故乡。代代相传、以至如今。长期以来,无数的寻根者,都无法在麻城的版图里找到那个“ 孝感乡 ” 的踪迹。问问路人或村民吧,谁都是一脸茫然、如闻奇论。无独有偶,距麻城公里的地方却有一个孝感县(今孝感市)。跑去一打听,孝感县也确有不少人移民四川。然细细一想,族谱上明明写的是“ 麻城县孝感乡

16、 ” ,难道一个小小的乡,管辖范围能达到公里的长江边上来?而且,在寻根访问中,不仅族谱均无法对接,甚至连族谱上所记小地名都无法找到。反而连孝感县的人都声称自己的祖籍也是来自麻城孝感乡。于是,满怀希望和激情移民后裔们,无不一头雾水,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平心而论,别说一般民众难以找到孝感乡,就连著名学者、人口与移民学权威专家葛剑雄先生曾专门派遣学生到麻城寻觅孝感乡,最后也还是无功而返。于是,因孝感县而否定孝感乡存在者有之,将孝感县与孝感乡混为一团者有之。最近,还有一位同志在网上发表文章,说他参加第二十届客家大会学术研讨期间拜会了一位教授,并请教有关孝感乡问题。那位教授认为,古代以孝德治天下,故取孝感之名是极严肃的事情,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要么有有关“ 孝悌 ”的重要事件,要么有履行“ 孝悌 ” 的历史人物,如孝感县得名于孝子董永事迹。这位同志就以此为根据,质疑孝感乡存在的真实性。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只需一句话就能推翻他们的观点。这句话没多少玄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