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35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6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25 小题,每个小题2 分,共 50 分 ) 1.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 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的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A. 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 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2. 右图为南京静海寺陈列馆最独特的陈列品警世钟,钟体的正面“警世钟”三个大字赫然醒目;钟的背面镌有钟的灵魂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回归之夜, 155 下的奋力撞击, 震荡着古老的南京城。下列与该警世

2、钟有关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 A.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B.1842 年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地区给英国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3. 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共同涉及的内容是()A. 协定关税 B.公使驻京 C.割让土地 D.开放口岸4. 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5. 从内容上看, 天朝田亩制度和

3、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 B. C. D.6.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的邮票,以下关于这张邮票的表述,正确的是()这张邮票发行于1953 年他描绘的主要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可能是画面的主要内容画面中可能涉及拜上帝教的内容A. B. C. D.7.2013 年 7 月 23 日, 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主权纷争中的立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A. 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2 8.

4、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 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你认为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9.19 世纪末流行一则民谣: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0.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右图所示(五色旗)国旗使用时期是()A.清政府时期B.湖北军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南京

5、国民政府时期11. 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这是因为孙中山()A.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C.第一个提出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1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3. 下图是陈东鹏同学拍摄的国民党“一大”旧址照片,同学们就这张照片进行讨论时以下评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6、这次会议召开于1924 年广州B.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C.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民主义思想的终结D.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14.1919 年 6 月 12 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个资料说明,当时五四运动已经发展为 ( )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运动具有坚定的斗争性A. B. C. D.3 15.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大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

7、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6. 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 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7.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某部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直接原因是()A.王明的“左”倾错误在根据地全面贯彻B.我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

8、剿”失利D.日本扩大侵华,要抗日必须北上18. 民国十七年,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亚细亚杂志撰文认为:“中国的所谓共产主义,只是旧时反叛行动的一种新形势,完全不是来自苏俄,而为中国所固有。”中共下列哪一活动能够支持这个观点()A.领导工人运动 B.发动城市起义 C.开展土地革命 D.建立工农政权19.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0.1945 年 9 月 9 日上午 9 时,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

9、南京黄浦路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下图反映了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的情景。下列有关这场民族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C.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取得的D.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1 “, 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 ) 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4 22.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争取和平民主蒋

10、介石表现出和平的诚意全国人民期盼民主机遇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A. B. C. D.23.2013 年 1 月 15 日是天津解放64 周年纪念日。 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反攻阶段C.战略决战阶段 D.胜利进军阶段24. 有人形象地说:“ 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历史场景是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 总统府 ” ( ) A. B. C. D.25.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

11、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注:左图是“大总统誓词”;右图是“新中国成立”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时10 分,共 50 分 )26.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封面( 见下图 ) :材料二资政新篇 中指出: “兴车马之利, 以利轻捷为妙。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 准其自售, 他人仿造, 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 “兴市

12、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5 材料三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请回答:(1)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 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2) 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3) 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所有制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27. (10 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世间无物抵

13、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材料二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材料三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使也。梁启超请回答:(1) “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谭嗣同的“春愁”来自哪一事件?(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谭嗣同发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怆感慨”?(3)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一役”“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28. (10 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6 请回答:(1) 上述宣传漫画大概创作于何时?(2) 图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3) 你如何理解图二中的内容?( 言之成理即可 ) (4) 图三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

14、”,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5) 上述宣传漫画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或观念?29. (10 分)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回答:(1)上述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表。重大事件历史意义图 1 图 2 图 3 图 4 (2)图 1 和图 2 反映的事件结局如何?分别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什么经验和教训?(3)以上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什么问题?30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六十多年来, 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7 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图( 1) 1839 年图(2) 1919年图( 3) 1937 1945 年图( 4) 1949 年 4 月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