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97982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以九江市国税局为例九江市国税局 刘燕 段显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样也给税收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税务系统内部数据与外部共享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归类加工,挖掘出其中的规律、结论,并用以指导税收征管,就成了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课题。近年来九江市国税局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管税,取得了初步效果,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笔者就此进行了调研并提出解决之道。一、九江市国税局大数据应用的现状我市的信息管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从最初的单机运行到现在综合征管软件纳税评估系统、电子稽查

2、系统、财税综合信息平台等系统的综合运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管税已逐步推行和应用。从目前情况分析,大数据应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二多一少”。应用系统多、数据类型多、分析模型少。目前九江市国税局应用的涉税应用系统有 20 多个,自主开发应用系统 2 个,外部涉税系统 1 个,能采集到的数据类型也很多。但由于复合人才缺乏,专业分析模型搭建得太少,仅组织了纺织行业纳税评估模型修订和钢铁行业评估模型搭建工作,使得数据利用率还不高。(二)“二快一慢”。硬件处理快、网络速度快、应对慢。我们当前配置前台的主机基本是双核处理器,2G 内存配置,省局到市局带宽已经升级到 100M,市局到县局带宽是 20

3、M,处理速度和响应时间大大加快,但由于系统更新太快,业务流程越做越复杂,基层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应对新业务处理速度反而变慢了。比如以前处罚程序是人工开票处理,征管系统上线以后,所有的处罚程序都必须按正规流程,走文书审批,基层一些一线户管员由于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对新业务难于适应。(三)“二重一轻”。重结果、重考核、轻应用。2014 年,我局对财税综合信息平台的 2300 万条数据进行初步加工,产生了 1.4 万条差异数据进行人工核查,查补税款 1.47 亿元;为了提升监控效率,我们自主开发了征管数据质量监控平台,按照考核指标设计了监控脚本,同时添加了绩效考核指标监控。坚持“每日一查看

4、、每周一检测、关键指标重点监控、重要时点反复监测”的工作制度。目前,我们对取得的数据,只能简单人工比对,发挥的是人海战术,虽然取得了些成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高效的、能深度分析的大数据统一平台,获取的大量数据还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二、存在的问题二、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数据失真使得数据准确性不高。数据是信息管税的基础,数据是否真实、准确,直接决定信息管税的质量。当前,税务系统内部涉税数据的采集一般是纳税人主动申报,征管人员录入,这种方式很难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会导致部分信息失真。如征管系统中的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信息不准确,登记的电话打不通,经营地址,甚至法人代表都不相符。外部涉税系统数据采集,一般人

5、工采集的数据准确率相对计算机自动抓取方式要低很多,如我局政府财税平台有 5 家单位是计算机自动取数的,2014 年获取差异数据 8123 条,实际利用 5365 条,数据有效率达 66%,其他 72家单位是人工报送 EXCEL 表格形式的,获取差异数据 6112 条,实际利用 2097 条,数据有效率只有 34%左右。(二)多系统并存造成数据难共享。目前我市应用的涉税管理软件共计 20 多种,为多个部门同时或分别使用。这些软件独立运行,数据难共享,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税源管理手段,满足了信息管税的需要,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增加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反复申报,不胜其烦。二是增加了基层管理人员的

6、工作量,疲于应付,无暇顾它。三是政出多门,口径不一致,指标不统一,数据紊乱。比如网络发票管理系统的数据不能传送到征管系统,致使无法通过纳税人开票数据监控纳税人申报缴税情况。(三) 信息比对不充分致使信息利用率不高。信息比对是信息管税的关键步骤。但是,现有的信息比对仍不充分,收集到的信息价值没有充分利用。例如通过金税工程开票系统可以统计外地上游供货商销往本地的货物数量,与本地企业申报收入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当年是否少申报收入,但目前这些工作没有及时开展。此外,检索标识不统一,导致采集的海量数据只能人工进行识别,不能自动比对,很多数据无法有效利用。如从供电局、自来水公司获取的数据只有

7、表号、户主姓名、与征管数据中的纳税人无法自动建立逻辑联系,导致难以比对。(四)数据二次开发不够导致信息价值难充分利用。通过税收征管系统收集的企业申报数据主要用于生成应征数开票缴税,金税工程的数据也主要用于发票的比对,而对于蕴藏在数据中的其它有用信息则未能充分利用。如通过财务数据异常,可以分析出纳税人申报缴税的异常。各口径的统计工作不能直接从系统中生成,大部分仍是手工统计、人工汇总,费时费力,不能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纳税评估的案头分析工作似有若无,不能真正利用信息数据检验企业申报的真伪。稽查选案也未能很好的利用信息数据,机选案源的准确性不高。三、加强大数据时代信息管税的思考三、加强大数据时代信息

8、管税的思考(一)建立机制把牢数据入口关。税收数据应用是一个工具,只有正确的输入,才能取得正确的输出结果。确保信息数据的正确,才能逐步实现现有数据的全面整合和综合业务应用。推行数据质量责任制,树立数据质量的零差错目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数据从采集、录入、修改到分析报告的产生等各环节都有据可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对数据流的干预,减少数据扭曲和数据衰减的机会。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推动数据质量的改进工作,制定可操作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如分阶段定义的数据质量目标、评价办法、管控流程等,并努力使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征管程序协调一致。(二)夯实基础建立统一平台。面对现有管税软件种类繁多,平台不统一,数

9、据难共享的问题,应以金税三期为契机,按照“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大应用”的思路对现有软件进行整合。但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要去冗就简,融合提高。现有的各类管税软件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近年来信息管税的成果,尤其是在税源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方面有许多成功之处。应抓住金税三期推进的契机,建成统一大数据平台。将平台收集的信息按纳税人识别号进行归集,分门别类做成一户式查询窗口,提供给相应的征管、评估、稽查部门。(三)规范标准提高分析比对能力。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工作,使数据分析应用融入到税收管理的各个方面。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和数据规范,便于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利用。各地国税部门可以在此基础上按照本

10、地实际,补充开发具有区域性特点的软件,提高数据处理的针对性。制定个性化的风险指标和评估模型。将不同渠道提供的涉税信息导入大数据统一平台,用特定指标或模型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等级排序,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统一检索标识。可将组织机构代码、身份证号码、税务登记证号码等列为主要检索标识,并通过数据库建立对映关系,在采集数据时,要求相关部门增加录入统一检索标识。(四)挖掘潜能打造智能税务数据。对内,建立基于大数据库基础上的高效的分析平台,创建科学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体系。该平台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关键字的搜索,集成大量税收模型,免去征管人员自己提炼模型的过程。通过灵活运用前台搜索,使广大税务干部都能参与到分析大数据其中,通过分析大数据,监管各自辖区的征管质量 ,使大数据平台能为各级税务机关的征管服务。对外,开发智能终端软件,纳税人能通过有限制的网络接口接入数据库,该软件应当囊括办证申请、开具税票、纳税申报等一系列的税务相关业务。一方面使得纳税人能足不出户的进行所有与税收有关的业务办理,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能实时的监控纳税人的所有相关信息,方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充分发挥每条涉税信息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