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7974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9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的变形观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为保证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及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靠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资料,在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期间,需要对建筑物的的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稳定性进行观测,这种观测称为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和位移观测等。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和位移观测等。一、

2、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变化值。1 1 1 1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 1 1 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冻线以下线以下 0.5m0.5m0.

3、5m0.5m。(2 2 2 2)要具备检核条件)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 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 以便相互检的正确性, 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 以便相互检核 。核 。(3 3 3 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一般应在般应在 100m100m100m100m 范围内。范围内。2 2 2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

4、满足以下要求: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 1 1 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2 2 2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1010101020m20m20m20m。(3 3 3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沉降

5、观测点的设置形式如图如图 11-3511-3511-3511-35所示。所示。图11-35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3 3 3 3沉降观测沉降观测(1 1 1 1)观测周期)观测周期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的性质、施工进度、地基地质情况及基础荷载的程的性质、施工进度、地基地质情况及基础荷载的变变化情况而定。化情况而定。1 1 1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2 2 2 2) 在建 (构) 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 一般每盖) 在建 (构) 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 一般每盖1

6、1 1 12 2 2 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复工时进行观测。工时进行观测。3 3 3 3)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天一次连续观测。4 4 4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 2 2 2 23 3 3 3 个月观测一次,直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至沉降稳定为止。(2 2 2 2)观测方法)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

7、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1mm1mm1mm。另外,沉降观。另外,沉降观测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应为闭合水准路线。为闭合水准路线。(3 3 3 3)精度要求)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的性质而定。1 1 1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 DSDSDSDS3 3 3 3水准仪水准仪, ,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用普

8、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不应超过应超过mmmmmmmm(n n n n测站数) 。测站数) 。n n n n0 0 0 0 . . . . 2 2 2 2 2 2 2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 DSDSDSDS1 1 1 1精密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的闭合差不应超过闭合差不应超过mmmmmmmm(n n n n为测站数) 。为测站数) 。n n n n0 0 0 0 . . . . 1 1 1 1 (4 4 4 4)工作要求)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沉降

9、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行。表表表表 11-211-211-211-2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记录表观观测测次次数数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各观测点的沉降情况各观测点的沉降情况施施工工进进展展情情况况荷载荷载情况情况/ /(t/mt/mt/mt/m2 2 2 2) )1 1 1 12 2 2 23 3 3

10、3高程高程/ /mmmm本次本次下沉下沉/ /mmmmmmmm累积累积下沉下沉/ /mmmmmmmm高程高程/ /mmmm本次本次下沉下沉/ /mmmmmmmm累积累积下沉下沉/ /mmmmmmmm1 1 1 11985.01.101985.01.101985.01.101985.01.10 50.45450.45450.45450.4540 0 0 00 0 0 050.47350.47350.47350.4730 0 0 00 0 0 0一一层层平平口口2 2 2 21985.02.231985.02.231985.02.231985.02.23 50.44850.44850.44850.

11、4486 6 6 66 6 6 650.46750.46750.46750.4676 6 6 66 6 6 6三三层层平平口口404040403 3 3 31985.03.161985.03.161985.03.161985.03.16 50.44350.44350.44350.4435 5 5 51111111150.46250.46250.46250.4625 5 5 511111111五五层层平平口口606060604 4 4 41985.04.141985.04.141985.04.141985.04.14 50.44050.44050.44050.4403 3 3 314141414

12、 50.45950.45950.45950.4593 3 3 314141414七七层层平平口口70707070注:水准点的高程注:水准点的高程BM.1BM.1BM.1BM.1:49.538mm49.538mm49.538mm49.538mm;BM.2BM.2BM.2BM.2:50.123mm50.123mm50.123mm50.123mm;BM.3BM.3BM.3BM.3:49.776mm49.776mm49.776mm49.776mm。4 4 4 4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1 1 1 1)整理原始记录)整理原始记录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

13、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填5 5 5 51985.05.141985.05.141985.05.141985.05.14 50.43850.43850.43850.4382 2 2 216161616 50.45650.45650.45650.4563 3 3 317171717九九层层平平口口808080806 6 6 61985.06.041985.06.041985.06.041985.06.04 50.43450.43450.43450.4344

14、4 4 420202020 50.45250.45250.45250.4524 4 4 421212121主主体体完完1101101101107 7 7 71985.08.301985.08.301985.08.301985.08.30 50.42950.42950.42950.4295 5 5 525252525 50.44750.44750.44750.4475 5 5 526262626竣竣工工8 8 8 81985.11.061985.11.061985.11.061985.11.06 50.42550.42550.42550.4254 4 4 429292929 50.44550.4

15、4550.44550.4452 2 2 228282828使使用用9 9 9 91986.02.281986.02.281986.02.281986.02.28 50.42350.42350.42350.4232 2 2 231313131 50.44450.44450.44450.4441 1 1 12929292910101010 1986.05.061986.05.061986.05.061986.05.06 50.42250.42250.42250.4221 1 1 132323232 50.44350.44350.44350.4431 1 1 13030303011111111198

16、6.08.051986.08.051986.08.051986.08.05 50.42150.42150.42150.4211 1 1 133333333 50.44350.44350.44350.4430 0 0 03030303012121212 1986.12.251986.12.251986.12.251986.12.25 50.42150.42150.42150.4210 0 0 033333333 50.44350.44350.44350.4430 0 0 030303030入入“沉降观测表沉降观测表”中(表中(表 11-211-211-211-2) 。) 。(2 2 2 2)计算沉降量)计算沉降量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1 1 1 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计算各沉降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