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7530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省十一五发展纲要 ,进一步落实科 学发展观,通过开展质量振兴活动,推进我市品牌带动战略的实施,提升全市制造业产品 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建设成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加快*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 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根据“突出工业、加强工业、 突破工业”、建设“工业强市”以及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的工作要求,首先开展以提高 产品质量为主的质量振兴活动,今后将逐步

2、延伸开展工程、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等质量 振兴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全市上下开展质量振兴活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加快“41”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 和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打响“*制造”区域品牌。二、总体目标到 2010 年,全市产品质量达到以下目标:(一)产品实物质量上新台阶。主要工业产品国家级和省级产品质量平均抽查合格率、 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两项指标均达到 90以上。(二)争创一批名牌产品。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争取到 2010 年,再创中国名牌产 品和驰名商标各 4 个以上,总数各达到 7 个以上;新增国家免

3、检产品 6 个以上,总数达到 21 个以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增加 10 个以上,总数达到 15 个以上;福建名牌产 品再增 40 个以上,总数达到 120 个以上;福建省著名商标再增 23 个以上,总数达到 60 个 以上;打造一批具有特色明显、竞争力雄厚的区域品牌。(三)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在企业中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管理方法,鼓励和引 导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推进和引导企业导入 ISO9000、14000、22000、OHSAS18000 等管 理体系,以及 FSC、PEFC、SFI 和 CSA 等其它国际管理体系。争取有 2 至 3 家重点骨干 企业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先进企

4、业荣誉称号或国家质量奖。全市有 15 家以上企业 贯彻 GB/T19022-ISO10012 标准并通过国家测量管理体系确认,到 2010 年全市有 40 家以 上企业通过省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四)依法监管企业生产。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和强 制性认证管理、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及新上项目、重点项目全部持证生 产,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限制发展和明令淘汰的产品得到有效清理。(五)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全面推行企业生产标准化和完善管理,基本消除无标 生产现象,产品标准覆盖率保持在 98%以上。推进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开展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鼓励

5、企业制定严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 业内适用) ;至“十一五”规划后期,本市支柱产业的主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的比率达 80%以上;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六)农产品总体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推广农 业标准化,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达到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使优势农产品标准生产覆盖率达到 80%以上;规范与无公害农产品相关的栽 培技术、产品规格、包装标识等。到 2010 年,农业品牌总数达 200 个以上,其中有机食品 认证增加 3 个,总数达到 13 个以上;绿色食品

6、新增 15 个,总数达到 50 个以上;无公害农 产品新增 25 个,总数达到 140 个以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要有新突破, 积极组织申报福建名牌农产品。三、工作措施(一)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统筹指导成立由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市质监、发改、经贸、科技、农业、林业、畜牧水产、 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财政、统计、工商联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 员的质量振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质量振兴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 教育、考核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具体负责 质量振兴活动的日常工作。(二)增强全民质量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1深入开

7、展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各部门和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质量法律、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技术的教育培训方案,明确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厂长(经理)和职工 教育培训计划及其相应考核办法。培训内容包括: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质量管 理理论、企业管理、 “5S”管理、营销策略、品牌经营,相关行业与产品标准,以及 ISO9000、ISO14000、ISO22000 标准等,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教育活 动,使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加强质量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企业经 营者和职工的质量普及教育,大力发展质量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不同层次、满足需 求的质量专业人才。名牌产品

8、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企业的关键岗 位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具有质量职(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2广泛开展质量舆论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社团组织的作 用,为用户提供质量投诉、咨询等各方面服务,促进企业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 约束、提高质量、同求发展;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质量评价等活动,宣传 质量典型和优质名牌产品,对社会影响强烈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 和监督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质量振兴”活动的开展,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质量振兴”活动,大造宣传舆论,做到全民发动,常抓不懈;要开展以产品质 量法为核心、以相

9、关法为重点的普法教育;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性质量活动,通 过“质量万里行”、 “质量月”和“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普及质量知识,提高安全意 识、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让质量活动与“平安建设”有机结合,推动质量振兴活动深入持 久地开展。(三)加强管理与政策引导,完善社会监督机制1坚持各级联动、做到全员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都要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 工作方案,要将质量振兴活动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乡镇或街道,各部门、乡 镇或街道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推动质量振兴活动、增强质量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政策 与措施,为质量振兴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坚持“择优扶强”原则、优化经济

10、结构。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技术进步,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发展名牌产品,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 质量上档次、经济上规模,提高本地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和竞争力。3坚持依法行政、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逐步完善行政 执法监督手段,提高综合执法能力,严厉打击、依法惩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商)品违法行为,查处欺诈消费者的计量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 竞争环境,更好地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加强与人大、检察、法院等的工作联系,确 保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公正性、权威性。4坚持源头治理、提高农产品质量。从生产源头抓起,建立完善农产品标

11、准体系,开 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成果,加快培育地方特色名牌农产品步 伐,促进安全、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各县(市、区)要选择 1 至 2 个有基础、有发展前 途的农业项目,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 ,以一种或一类优势农产品为龙头,在示范 区(基地)内对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实施综合性技术标准化管理,办好 5 至 10 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坚持以质取胜、完善内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引导企 业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 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以及强制性认证产品的质量监

12、督措施,加 大监督检查处理力度,提高质量监督的有效性,努力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6坚持诚信经营、勇担社会责任。企业要树立“以质取胜”发展理念,强化“失信受罚” 风险意识,培育“诚实守信”质量文化。自觉抵制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不虚假宣传质量状况, 不虚假标注质量标识标志,不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淘汰和危及安全的原材料,不偷工 减料、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主动实施缺陷产品召回, 积极投保产品责任保险,降低和转移产品责任赔偿风险。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严格执行节 能降耗环保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以完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 加快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失

13、信惩戒制度。通过企业质量诚信建设,加快推进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7坚持行业互动、实现中介补充。引导社会组织有效发挥“规范行业、促进产业、服 务企业”的功能,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名牌培育、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信息分析、咨询服 务等质量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科协、质量协会、企业家协会、消协、个协、商会、行业协 会等群众性组织、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展专家诊断、区域论坛等社会性、行业 性质量宣传活动,组织本地企业广泛参加各种展示、展销等大型经贸活动,密切配合政府、 相关部门、企业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带动提高本地区相关产业整体素 质和竞争力。(四)加强

14、企业质量管理,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1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切实落实企业作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始终把保障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建立“职责明确、法人首 责、一票否决、有错必究”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质量分析制度、 质量问题报告制度以及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降低质量风险和质量损失;健全企业标准、 计量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保证能力建设。2改善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坚持企业质量工作与深化改革、优化资产结构、优化企 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鼓励重点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扩大经济 联合,组成以资产为基础、品牌为核心的企业

15、集团,优化企业结构;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 市场需要,在优化资产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同时,形成以名、特产品为龙头的产业链,促进 同一行业或行业中的配套企业联合经营,发挥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尤其要鼓励品牌企业 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 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品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一批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 行领先地位的品牌企业和单打“冠军”。3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采用 GB/T19000- ISO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

16、,积极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可再生资源、信息安全等 领域的产品认证,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认证。积极推动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 康安全等体系认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行质量成本分析管理、标准化管理、计 量管理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引导企业走以质取 胜之路,表彰在质量管理与创新方面取得卓越绩效的优秀企业,树立质量管理标杆,增强 龙头企业的引领功能,激励企业不断改进质量,带动一批企业追求卓越绩效管理,提升质 量管理水平和质量竞争力,形成产业领军企业的集聚功能,带动相关资源和要素的汇合; 增强广大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从产品技术标准、计量管理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上提升层 次,增加科技含量,使之满足龙头企业对配件的质量要求,让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得到发挥, 带动当地产业链的延伸,形成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经营格局,形成龙头企业、名牌 产品产业链,通过突出龙头壮大产业集群、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集群、品牌经营提升产业集 群、质量战略做强产业集群。4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大产学研技术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