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的艺术蓝天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7510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的艺术蓝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小学的艺术蓝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小学的艺术蓝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的艺术蓝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的艺术蓝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的艺术蓝天农村小学的艺术蓝天摘摘 要:要:农村小学,要不要开展艺术教育,能不能开展艺术教育,怎样开展艺术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农村小学只有从原有的旧思路、旧观念、旧方式的教育传统模式下解放出来,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性发展;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 “自我表现”、 “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探索课,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才能获得属于农村小学的那一片艺术的蓝天。主主题词题词: :情境

2、节奏 个性与自信一、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有限的农村学校,设备简陋,一台电子琴,一台电脑音响,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艺术确实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依据现有的艺术教育设施,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一年级和六年级。教学上我就是最好的感染力,声情并茂的演唱,娴熟的节奏型即兴

3、伴奏,先深深的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善于抓住孩子们的心你就成功了一半,在一年级教学中,天真,活泼的孩子聪明好动,模仿力强,采用边唱边舞的形式教学,既活跃了课堂又能满足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教走路一课,我一边范唱歌曲,一边模仿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猫的动作,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边唱一边跳,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看到孩子们脸上的光彩,学习兴趣大增,深感新理念,新方式带来了音乐课堂的新变化.。六年级的同学求知欲旺盛,参与性强,突出自我,我就从节奏入手,在他们准确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再用视唱法叫他们学习歌曲和基础乐理,并逐步培养他们创编旋律的能力。二、体验节奏、感受音乐一首好的歌曲,其情感性体现

4、在音乐的各个方面,节奏是核心,旋律是情感。小学音乐教育中将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六年级的同学求知欲旺盛,参与性强,突出自我,我就从节奏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节奏的规律与强弱,教学时,我采用“回声”方法,老师拍节奏,学生仿拍,鼓励学生用心听,感受节奏的动感,让学生当好老师的回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慢慢地体验到节奏的昧力和激情。在他们准确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再用视唱法叫他们学习歌曲和基础乐理,并逐步培养他们创编旋律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模仿,视唱节奏,把握节奏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不仅在学生节奏感培养上,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有效的。如教小鸟小鸟一课,我引导学生从分析小节内

5、的拍数入手,使他们自己明白完全小节和不完全小节的特征,从而掌握弱起小节及歌曲特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节奏训练占了很大比重。三、个性展露,培养自信。同学们从枯燥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喜悦和快乐写在他们的脸上,每个孩子都成了一道亮丽的彩虹。但如何发现和培养孩子的艺术天赋,就需要老师平时的培养和细心地观察。学生虽然天真,但表现自我的能力还是不能释怀。教师的鼓励,能直接给他们勇气。一个相信、鼓励的眼神,可能促成一个成功的人才。上课时,我善于捕捉学生的发言,消除他们胆怯的心理,大胆表现自己,鼓励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歌曲、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自信。我们要用心领悟它内在的美和蕴含的生命价值,通过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学生从课堂上学到不少的知识,认识更多的音乐家及代表作,并能在欣赏的过程中,为美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身素质,达到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学生通过自身审美体验的内化,移动性、感知、认同和领会艺术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体验,将是孩子们在自己的人生艺术上演绎的开始,相信一种好的教学理念将造就更多的艺术人才。2009 年 7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