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旅游的一些现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439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旅游的一些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旅游的一些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旅游的一些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旅游的一些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旅游的一些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旅游的一些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旅游的一些现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鼓浪屿的一些旅游现象0918010003 彭顺意091 国旅2号如果有人问时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国内旅游目的地是哪里,我可以毫无疑问的回答他说是厦门,其中去厦门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冲着鼓浪屿而去的。鼓浪屿,这一在2005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中第一名的地方,其旅游吸引力之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就在前不久,我利用课余的时间去了一趟厦门,游览了这个让无数人慕名而来,之后又流连忘返的地方。鼓浪屿的景物不像北京、西安那样极具中国历史特色,也没有像泰山、龙胜梯田那样壮观的景色。要谈鼓浪屿的魅力何在,必须先谈一下她的历史。18 世纪后半叶,英国侵略者极

2、力用鸦片来打开中国的大门。由于当时的清朝统治者采取妥协的态度,导致厦门和鼓浪屿同时陷入敌手。鸦片战争之后的20 年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在此期间,西班牙、荷兰、挪威、法国继英、美两国之后,也在厦门设立领事并在鼓浪屿建造领事馆。英国、美国等在这里成立教会并兴建起教堂来。1949 年 10 月 17 日,鼓浪屿地区解放。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使得她拥有 “ 万国建筑博览 ” 之称。就算到了今天,鼓浪屿在建造新建筑时也会有意识地按照西洋的风格来建造。正是由于鼓浪屿有着这样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使得鼓浪屿拥有了国内其他景点所不具有的异

3、国风情、小资情调和浪漫气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旅游是一种仪式。人们总是有一种很正常的心理, 往往对自己所熟识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有一种不自觉的审美疲劳。而鼓浪屿的氛围正迎合了年轻人追求像小说和偶像剧里的那种时尚、浪漫、文艺的小资生活的口味。也许对于很多旅游者来说,东道国的“异域情调”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为了追求这种情调,寻求一种文化的差异感。,就必须跨越熟知的周遭环境,远离舒适的社会生活,到遥远的他乡去追寻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于一些年轻人和中下收入的家庭来说,出境旅游的可能性不大,鼓浪屿的异国风情就正好满足了他们对“东道国的异域情调”的向往了。其实,我最初决定要去鼓浪屿,是在一时冲动的

4、情况下决定下来的,当然当我真正踏上旅程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不算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我当初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我觉得心里很烦乱,很多事情都不顺心,不如的我意愿。很想抛下一切,离开我所生活的地方一段时间,哪怕是短短的几天也好。鼓浪屿也不是我一直渴望要2 去的地方, 只是因为当时以我的财力和时间来说就适合到离广东最近的这几个省份,加上之前在路线设计的作业上对厦门这个地方做了一些了解,如果到这个地方去会比较节省我在旅途中所花费的精力。可以说,这一趟旅程对我来说起到了解放身心的作用,是一次神圣的旅程。正如格雷本认为旅游是具有“仪式”(Ritual)性质的行为模式与游览的结合。他把旅游

5、中的各种行为模式看作一种具有“仪式”性质的活动。人们的精神状况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变得麻木不堪,经过这种“仪式”,人们从这种麻木的精神仲解脱出来,并创造出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所以这种仪式是“神圣”的。这样,旅游者摆脱了日常现实社会生活的单一行为模式, 主动进入到另一种新鲜的生活之中。这样的生活把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放在“首位”。他认为这种活动是一种新生活的开始,是一种“充电”,这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来说是极端必要的。因此,很多时候,旅游作为一种仪式,目的地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一次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机会。鼓浪屿的浪漫气息和小资情调除了得益于她曾经是各国租界而留下的极具欧洲特色的建筑以外,还归功

6、于岛上各色各样的特色小店。其中岛上有两家小店,一家叫“张三疯欧式奶茶店”,一家叫“赵小姐的店”。来到鼓浪屿的游客都喜欢找出这两家店,在里面度过一个慵懒的下午,或者外带一杯招牌奶茶,又或者买上几盒馅饼作为手信。就算没打算买的人,也喜欢在门前照上一张照片,作为他们来过鼓浪屿的“证据”。于是这两家店,尤其是“张三疯欧式奶茶店”也便成了鼓浪屿文艺的代名词。由此可见,旅游, 是一种消费活动, 消费社会中物或商品是符号的命题必然导致旅游的符号性, 即无论是旅游经历还是旅游商品 (纪念品) 都是符号 , 其背后隐藏着含而不露的文化社会象征意义。现代旅游 , 其实并不是一般人们所认识的纯粹的“休闲”活动, 因

7、为现代社会的符号价值系统会对旅游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浸透”, 很自然地 , 旅游和旅游景物所包含的社会化符号叙事也会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事实上, “张三疯”店里所出售的远不止它自己本身出品的饮料,还有以店里那只叫张三疯的猫作为“形象代言人”的各类工艺品,诸如杯子、记事本、猫的陶瓷等等。来店里光顾的客人很多时候也会顺便买上一两件工艺品回去做留念或作为给朋友的手信。尽管那些东西看上去并不十分精美,实用性不强,价格也不便宜,但很多人注重的是物品上面印有的那只卡通版张三疯。若从符号学理论的角度来看, 旅游的过程就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 人们通过旅游与客观世界互动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广义旅游符号系

8、统。这种符号意义又尤其体现在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旅游开发和认知方面, 特别体现在对旅游经历象征性表达3 的旅游纪念品上。旅游纪念品具有很强的符号价值, 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物质性功能。旅游纪念品不仅是旅游者重返世俗社会的象征、还是旅游者社会地位的象征、人生中重要事件的象征、更是旅游者自我的象征。也许正是因为旅游纪念品的符号价值所赋予它本身的特殊意义,使得它的价格即使比它本身的价值要高很多,也会得到游客的青睐,愿意出高价买下来。接下来,我将从“真实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鼓浪屿乃至厦门市区的一些旅游现象。这里我仍然利用“张三疯”和“赵小姐”为例。 “张三疯”和“赵小姐”为什么如此有名?他们究竟是何方神

9、圣呢?事实上,还有一个跟他们有关系的名字,叫做“潘小莲”。 “潘小莲”同样是鼓浪屿上的一家小店,它的经营范围只有原味酸奶和芒果酸奶。“张三疯”事实上是旅馆奶茶店老板的宠物猫,老板非常疼爱他的猫。由于“ 张三疯 ”小时候经常发狂, 每天至少发作 3次,于是把他取名为 “张三疯”。据说一开始这只猫很瘦,但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慕名来到这家旅馆奶茶店光顾,并且都很有爱心地喂给“张三疯”食物,使得他现在越来越胖了。可以说, “张三疯”因这家旅馆奶茶店而出名,而这家旅馆奶茶店因“张三疯”而更加有名了。早年出生在鼓浪屿大户人家的赵小姐,上世纪中随家人远赴南洋。时光流逝,相隔近半个世纪,她的后人在承载祖母记忆的鼓

10、浪屿开了“赵小姐的店”并将赵小姐一生喜爱的锡兰红茶引进中国。这就是“赵小姐的店”开设的原因。至于“潘小莲”酸奶店,则是因为老板的女儿很喜欢喝他亲手酿造的酸奶,于是他便开了一家手工酿造酸奶的店,并以自己女儿的名字潘小莲来命名。这样看来,“张三疯”、 “ 赵小姐” 和“ 潘小莲”这三家店的开设原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许有人觉得这跟鼓浪屿本身的人文气息有关。事实上,这三家店的老板都是同一个人。而且光顾过这几家店的游客多数的评价都是:味道较普通、性价比很低和这几家都都是在做噱头。 例如,在广州这个地方 7、8元一杯已经能获得暴利的奶茶,在“张三疯”里要卖到至少 15元一杯;小小的一杯原味酸奶要 15元

11、,如果在加一些芒果成为芒果酸奶的话,则要卖到 20元。据一位在鼓浪屿生活了 6年的网友说,实际上,张三疯、潘小莲、赵小姐以及娜雅、青旅,可能还包括一些旅馆在内,是一个商业联盟,联合起来为对方宣传,网络上很多枪手为他们写软文,打广告,才有今天这么大名气。而事实上,张三疯才开业不到5年,赵小姐才3年左右,潘小莲最多 2年,远谈不上什么格调。由此可见老板是个非常精明的生意4 人,这也反映了鼓浪屿文化商品化的一面。把旅游东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人为包装、精心设计成旅游产品,向游客展示以吸引游客,这种过程被有些学者称为“文化商品化”。商家认准了游客对纯朴善良的民风的热爱,喜爱怀旧,追求返璞归真的特点,巧妙地

12、对这几家店进行包装,创造出它们各自的文化,加上幕后的公关宣传和人们从众的心理,引得大量游客的注意。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旅游是一种“虚假的事件”,游客看到的都是一些虚假的、人为地东西,“真实”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结构的一种产品,它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认知;现代人对过去、对传统、对真实的理解,不过是现代人根据游客的需求而发明的一种东西。不过,以今天旅游者的精明程度来看,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些旅游地的“虚假”呢?但正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游客有追求异质文化的需求,商家自然就会发现其市场价值。我倒是觉得鼓浪屿的商品化对她本身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商品本身是中性的,但它的用途确是社会性的,既可以成

13、为樊篱,也可以成为桥梁。不同的文化重视不同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商品生产、交换、消费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有哪些是可以允许的?哪些是该禁止的?会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大相径庭的结果。并且,商品并不是纯物质的对象,它含有观念性的东西。当人们买进商品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是使用,同时也接受了一种文化观念。同理,当人们生产出一种产品并兑现了这种产品的价值时,他们也相应地是在生产并推销一种文化观念。试想,假如鼓浪屿只有她本身充满异国风情的建筑和她本身的居民以外,而没有了龙头路这样一条开满了各式各样装潢别致,并且大多数都有它自己的“故事”的小店的话, 还有多少游客愿意在鼓浪屿上停留?也许他们只会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游览。

14、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本身就要靠吃、住、行、游、购、娱这6个要素的相互配合,而一旦这 6个要素的配套设施都齐全了,旅游地的商品化也就形成了。譬如说,来到鼓浪屿的游客有在这里住上几天的需求,当地人看到商机在, 于是把他们本身的房子改造成家庭旅馆、咖啡旅馆。有的外地人甚至把这里的整栋楼买下来,让本身的居民搬到别的地方去,然后再把它变成旅馆,来满足游客住宿的要求。虽然游客在鼓浪屿看到的许多东西并不是“真实”的东西,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商家们都有意识地把他们的店铺包装得具有浪漫气息。尽管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在追求利润,但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为鼓浪屿营造了一种小资情调,使这个地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真实与不真

15、实,游客已经不再追究,他们享受的其实是这个地方带给他们的感觉。原来,旅游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人类学的观点来解释,但这适合于旅游结束后的思考。5 旅游的过程中并不需要那么理智,追随内心的指引,向着内心“真实”的地方出发,也许会找到真实的自己! 张晓萍、李伟. 旅游人类学 A.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张晓萍、李伟. 旅游人类学 A.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张晓萍、黄继元. 纳尔逊格雷本的“旅游人类学”J.旅游学刊, 2000(4) 马晓京 . 旅游象征消费对云南石林旅游商品开发的启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中西旅游人类学研究论丛,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2 彭兆荣 . 旅游人类学 A.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2 杨振之、邹积艺. 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 旅游学 刊, 2006(5) 张晓萍、李伟. 旅游人类学 A.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张晓萍、李伟. 旅游人类学 A.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马翀炜 . 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J. 民族研究, 20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