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需要注意的问题解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72490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需要注意的问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儿需要注意的问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需要注意的问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需要注意的问题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需要注意的问题解析幼儿需要注意的问题解析小儿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学龄前期,这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人的许多基本 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如口头语言、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性也在该期初步 形成,所以,不能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及心理护理。早期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四个方 面。 体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 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 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 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智育: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

2、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 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学 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 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在学龄前期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待到成 人后即使花费很大的精力,也达不到正常人的口语水平。我们要从培养儿童智力、学习习 惯和学习兴趣几方面做准备,而不能以识多少字,学了几册算术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德育:是指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来有三种因素,即对品德的认识、 情感和行为。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

3、了 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 善良、诚实等。儿童的模仿性强,社会上许多事情都会不知不觉影响他们,如不主动地进 行教育,儿童则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 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绝不是仅靠说教、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美育:是指对儿童的审美教育。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某些艺术形式就是将这些美的内容加以提炼、升华的结果。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 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 甚至进行某些创造。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

4、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 绘,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所以,艺术形式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易使 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如歌曲、乐曲、舞蹈、诗歌、美工、文学作品等都是对儿童知 识经验少,理解和欣赏水平低,生理上还不成熟所以只能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的作品。 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的行为、语言对培养儿童的美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幼 儿园和家庭环境的美化、成人的举止、行为、服饰都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在心理护理上应注意心理特征。此时的儿童抽象思维已经产生,能够对抽 象的数概念有所认识;创造想象也已出现,个别儿童还能画出很新颖的画面,编出有情趣 的小故事。因此,家庭生活环境和社

5、会生活环境都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让儿 童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的陶冶,通过耳濡目染,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使其心理 在一种健康、向上、友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在心理护理上,要十分注意方法,对儿童切 忌采用粗暴简单的训斥,这样容易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也不能采用迁就、纵容的方法,这样就会使儿童产生不辨是非,自以为是的心理,采用正面引导,循循善诱的方法,如通 过劳动培养儿童勤劳、助人为乐的品德,让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劳动后的愉快及帮助他人 后的快乐。在儿童的心理护理上还应注意顺其自然,要和儿童教育、儿童保健紧密地结合 起来。护理得当,可使儿童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

6、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 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 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 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 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 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

7、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 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 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 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 ”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 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 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 为什么等于 4”的问 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 3 个月的他,

8、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 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 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 “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 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 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 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 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镏保页陌镏莆找桓龆龋豢稍劫金澹 粲杏嗟亍纾汉游誓匙衷趺葱矗械募页崴婵诒 隼矗庋鲎钍忠坏谩 龅胶游誓匙衷趺葱矗共蝗绻睦印澳悴皇腔岵樽值渎穑肯炔椴榭矗倮锤嫠甙职? 妈妈)。 ”(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 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 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